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无棣沟为何又名赤河
刘玉文
  西周初年封姜太公于齐,其疆域“北至于无棣”,无棣邑为齐国北鄙。流淌在无棣邑大地上有一条河流,叫无棣河,也叫无棣沟、无棣渠、无棣水。东汉末年,她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赤河”,始见于宋代文献。《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五记载:“无棣河,一名赤水。”“赤河。在(无棣)县西南三百步,自饶安县,来一百里入海,其水赤浑色。”未说明命名“赤河”的原因。《元丰九域志》卷二记载:“无棣河,一名赤河。《图经》云:汉破黄巾贼,血流潢河,故名赤河。”《图经》系指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此处所引用的《图经》无疑是宋代之前的地理典籍。所以“赤河”一名源于宋代以前。
  “汉破黄巾贼”,与无棣沟流域有关联的历史事件,是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公孙瓒在渤海郡破黄巾的“东光之战”。《后汉书·公孙瓒传》记载:“初平二年,青、徐黄巾三十万众入勃海界,欲与黑山合。瓒率步骑二万人,逆击于东光南,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贼弃其车重数万两,奔走渡河。瓒因其半济薄之,贼复大破,死者数万,流血丹水。”《资治通鉴》亦有着与之相似的记载:“青州黄巾寇勃海,众三十万,欲与黑山合。公孙瓒率步骑二万人逆击于东光南,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贼弃其辎重,奔走渡河。瓒因其半济薄之,贼复大破,死者数万,流血丹水。”公孙瓒二万破黄巾三十万,名声大震,拜奋武将军,封蓟侯,是公孙瓒一生的高光时刻。
  东汉东光南部,即今山东宁津县境,宁津县有胡苏亭,汉属东光,东魏置胡苏县,隋因之,唐天宝元年改称临津县,因临鬲津河得名,金天会六年改名宁津县。宁津县古有鬲津河、覆鬴河、钩盘河、无棣沟等河流,宁津旧志称公孙瓒“战东光、破黄巾”历史事件就发生在县境。据光绪二十六年版《宁津县志》卷一记载:“(汉)献帝初平二年十一月黄巾与黑山贼合寇渤海,公孙瓒逆击于东光,追之般河大败之。按:般河一作盘河,即钩盘河……此时东光因兼有胡苏亭,地正当县境。”无棣县旧志也记载“汉献帝初平二年冬,黄巾贼寇渤海”。
  宁津县境的般河(钩盘河)与无棣沟有何关联呢?
  宁津县境的钩盘河,是无棣沟上游。《宁津县志》卷一记载:“鬲津河又东合胡苏河至县城西南合覆釜河,俗名呼钩盘河。又东北入海丰县(今无棣县)界,合宣惠河、无棣沟入海。”其中所说的“宣惠河”系清康熙年间循南北朝时期的无棣沟故道开挖的一条河道,取“宣泄洪水,惠及百姓”之意,取名“宣惠河”。无棣沟成为宣惠河的支流名称,至今流淌在盐山、海兴大地上。古无棣沟支渎、干流都流经宁津县境。《宁津县志》卷一·古迹记载:“无棣沟枝渎亦流经乐陵之西,夫乐陵之西即宁津也。可知无棣正渎自西而东经宁津北境。”说明古无棣沟横贯宁津县境。
  上述记载说明,宁津县境的古老水系,无论是钩盘河,还是胡苏河、鬲津河,最终都汇入无棣沟入海。
  公孙瓒破黄巾流血染红的那条河,就是无棣沟,所以古籍把无棣沟另取一名叫作赤河。
  无棣沟水赤浑,传说是黄巾军的鲜血染成的,属于后世附会,一场血战不会使河水永远赤浑。无棣沟水色赤浑,大概与曹操在华北兴修水利开凿运河有关。
  西汉时期黄河从渤海郡章武县(今沧州黄骅市)入海。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河决魏郡(今濮阳西北),河道向东迁移80公里,经濮阳……临邑、惠民,至利津入渤海。原来的河道水量大减,泥沙量也随之减少,故河水变清。这一时期,威县(广宗)以南叫白沟,威县以北叫清河,无棣沟是清河通海的主要支流。正如《水经注·淇水》所云:“清河自东光又东北无棣沟出焉……无棣沟又东北经盐山(即无棣碣石山)入海。”这时无棣沟的水也是比较清澈的。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为扫除袁绍在河北的势力,建安九年正月,曹操率军从许昌出发,渡过黄河,向袁绍之子袁尚、袁谭固守的邺城发动进攻。为解决军需漕运问题,曹操下令“遏淇水入白沟”开凿运河。《三国志·武帝纪》载:“九年春正月,济河,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淇水发源于山西陵川县,水流湍急,含沙量也很大,加之冲刷原来淤积的河床,致使白沟与清河顿时也变得浑浊许多,无棣沟的水也随之变得浑浊起来。无棣沟下游的人们或许联想起数年前公孙瓒那场血腥的“东光之战”,就认为水色赤浑可能与黄巾军流血有关。
  曹操扫清河北袁绍势力后,独揽朝廷大权,于建安十八年(213年)被封为魏公,建魏公国,置百官,定都魏郡邺城。为发展邺城漕运,曹操下令开凿利漕渠,把有“小黄河”之称的浊漳水引入清河。《水经注·浊漳水》记载:“汉献帝建安十八年,魏太祖凿渠,引漳水东入清、洹,以通河漕,名曰利漕渠。”浊漳水是漳河支流,上游流经黄土丘陵地带,水流赤浑不亚于黄河,波涛滚滚注入清河,已经浑浊的清河变得更加浑浊,无棣沟的水也随之更加赤浑。曹操开白沟运河,距东光之战八九年的时间;曹操开利漕渠,距东光之战二十余年,人们记忆犹新。新增的赤浑,叠加八九年前的传闻,人们或认为无棣沟赤浑的根源与公孙瓒“东光之战”有关。古人根据这一传说就原原本本地载入称之为《图经》地理典籍,传于后世。
  曹操开凿的白沟(清河)运河,加上建安十一年开凿的平虏渠、泉州渠等水利工程,形成后来隋唐大运河华北平原段的南运河(卫运河)的雏形。400年后,隋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基本就是沿着曹操开凿的白沟(清河)运河的行经路线,无棣沟仍是大运河的主要入海通道。可以说,曹操主持的这几项水利工程成为南运河(卫运河)的开山之作。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