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博兴东寅布老虎:
慢工缝出“千虎千样”匠心焕新非遗传承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李淑霞
  走进博兴县非遗展馆布老虎展厅,上百个大小不一、颜色造型各异的布老虎,虎虎生威的精气神中又有孩童般的稚气可爱,令人心生欢喜。
  “我设计制作的布老虎有30多个大类,既有两三米的巨型虎,也有三四厘米的掌心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老虎传承人刘清华告诉记者,一针一线的精巧慢工,缝出了“千虎千样”的家乡味,让博兴布老虎声名远播。
  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工艺品,既可以作为节日礼物送给孩子,也可以作为镇宅祈福的吉祥物。博兴及周边地区的布老虎制作技艺伴随育儿民俗的传承发展而发展,展现了百姓“尚美”的心理诉求,寄托着长辈对儿孙的祝福和希望。
  刘清华出生在博兴县湖滨镇鲁刘村,一个手工艺品制作世家。她的父亲不但精通各种戏服、戏帽制作,还擅长书法、剪纸;她的母亲有着一手精熟的刺绣手艺,能赋予一件件普通衣物画龙点睛的神采,点染着刘清华贫穷但趣味盎然的童年。
  为了生计,头脑灵活的刘清华养过蚯蚓、种过香菇、摆过地摊,还经营过鞋厂、地毯厂等等,但她始终不曾放下自己热爱的布艺制作。
  机缘巧合之下,1996年,刘清华来到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韩美林先生的工作室,得到大师的亲自指导。在此期间,她创作了一批布艺佳品,得到韩美林高度认可,并欣然题词“布老虎不咬人”。
  在北京四年的历练,让“没上过一天学”的刘清华浸润于艺术殿堂,她对传统布艺制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后,她决意回到家乡,成立东寅布艺公司,将心中所爱转化为自己的“事业”方向,也让传统布老虎焕发新生机。
  刘清华设计制作的布老虎改变了老虎原型,在形态上夸张了头部,以“头大、眼大、嘴大、身小”的特点凸显老虎形态,她制作的布老虎威严又憨态可掬。布老虎的色彩外表则多用黑、红、青、黄色棉布作底色,腹部用白布,奠定了老虎的基本色调。红、黄、蓝、白、黑五色具备,另有桃红、麦绿、茄紫、金线、银片、彩绸等材料作镶拼点缀,布老虎满身呈现出祥瑞吉庆之象。
  2006年,刘清华参加首届中国民间艺术高层论坛,她制作的布老虎参赛后喜获金奖,令其声名大噪。此后,刘清华给布老虎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东寅虎”。
  记者在布老虎展厅看到,团圆虎、丰收虎、情人虎、镇宅虎、招财虎等多姿多彩的布老虎,或夸张,或呆萌,细细看去,从色彩到样式各有乾坤。
  “黄河虎”虎身呈黄色,四爪为水的波纹,鼻子的样式是黄河鲤鱼,眼睛的造型代表五谷丰登,虎背上的荷花寓意祥和,生动传递着滨州因黄河而兴的地域特色;“虎虎生威”布老虎,3米多长2米多高的红色“大虎”,身负34个形态、色泽各异的小虎,和谐共生、生机盎然……
  “布老虎的制作工艺包括打样、剪裁、缝合、填充、缠、勒、绣、剪贴等十几道工序,而不同的细节处理赋予布老虎无限延展的艺术魅力。”刘清华介绍,除了设计、剪裁,颜色搭配也很关键。一个布老虎需要用到十几种甚至几十种颜色,大到虎身小到眼睛、耳朵、鼻子等,使用何种颜色,各种颜色如何衔接得让人看起来“舒服”,都需要考虑到。
  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文化、时尚元素融合,刘清华携博兴东寅布老虎,走进奥运会、文博会、全运会、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并被国外友人争相收藏,产品畅销国内外。
  令67岁的刘清华欣慰的是,其女儿已完全掌握制作布老虎的所有工序,并负责产品的对外销售。而刘清华在带动周边妇女学习布老虎手工技艺,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通过参加非遗传习坊活动,走进大学、中小学亲自教授学生学习制作布老虎,推动这门手艺不断传承发展。
  时光的河流绵延不绝,传承的薪火熠熠生辉。承载着“和谐、向善、健美、祛邪”的心理诉求,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布老虎,经一代代“匠人”薪火相传,让地方民俗文化散发时代的馨香与独特生命力。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