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胡集书会:八百年“老汤”熬成的文化盛宴·名人篇
刘兰芳的胡集情缘
    ▲1987年,刘兰芳献艺胡集书会,再现“曲山艺海”的胜景。(刘兰芳丈夫王同印摄影,胡集镇提供)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清春实习生周绮通讯员吕明芳王晓燕罗春婷
  或许,还有不少年轻人觉得曲艺老土,但胡集书会却靠着“土音土腔”土出了名堂,跳出了滨州,走向了世界,吸引了众多名家大咖点赞、捧场和传颂。
  来过胡集的名家可谓星光熠熠,有刘兰芳、姜昆、唐杰忠、牛群、高元钧、孙镇业、马增蕙、郝爱民、郭全宝、唐爱国、徐少华……中国文联原党组副书记冯远,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曲协原主席陶钝均曾亲笔为书会题字赠诗。其中,故事最多、情缘最绵长的,就是刘兰芳。
  中国曲协名誉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堪称胡集书会的最佳“推销员”、最美形象大使。
  38年来,刘兰芳曾四次在胡集献艺,还在当地收了两位徒弟。
  刘兰芳常说,她有个“根”在胡集,“胡集书会兴则我荣,衰则我耻”。在她家客厅,常年挂着一幅放大的老照片,那是1987年她在胡集书会上表演《岳飞传》的场景。照片再现了当年“曲山艺海”的胜景。
  “曲山艺海”的巨幅照片成了刘兰芳的最爱,“墙洞里逃走”的狼狈往事成了温馨回忆
  1985年5月,刘兰芳应山东省曲艺家协会邀请,第一次到胡集演出,还收了一名惠民徒弟。
  听说刘兰芳要来,当地的百姓极为兴奋。当时,人们拿着小收音机听刘兰芳的《岳飞传》《杨家将》,就如同如今玩微博、上抖音一样,是一种全民时尚。刘兰芳红遍了大江南北,人们都想一睹她的芳容,听听她洪亮干脆的嗓音。
  据原滨州日报社副总编辑韩克顺在《胡集书会》中介绍:“前来‘追星’的群众络绎不绝,场子里站不开就爬到树上、屋顶上。”胡集镇文化站原站长胡同利回忆:“场院里到处是人,那叫一个人山人海,叫好声、掌声响成一片。散场后,光鞋子就捡了一大筐。”
  1987年正月十二,刘兰芳在胡集演出,数万名观众“追星”,场面依旧“疯狂”。
  演出前,刘兰芳想到街上转转,看看老艺人的撂地演出。徒弟张红霞用一条大围巾,把她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可还是没逃过书迷们的“火眼金睛”,不知谁高喊了一声“刘兰芳”,马上,群众像潮水一样涌来,把刘兰芳“逼”到了一个墙角。面对群众的热情似火,赶来的警察也没办法,只得告诉刘兰芳:“刘老师,实在没办法,出不去啊。那边墙上有个洞,要不您从那钻出去吧。”于是,师徒俩就连滚带爬,从墙洞里逃走了。
  等到刘兰芳正式登台时,台下观众人山人海、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望不到边。最前边的观众席地而坐,往后是几个人挤着坐一条凳子,再后面的站着,有的干脆让孩子骑在脖子上,再往后,站到自行车后架上,再远处还有很多人爬上了屋顶。总之,能站人的地方全满了,连“挂票”也没了!
  台上,刘兰芳接连说了仨段子,观众还意犹未尽。对此,刘兰芳的丈夫感动不已,记录下了这一“曲山艺海”的历史时刻。对这张照片,刘兰芳特别珍爱,将其放大了挂在客厅墙上,这一挂就是几十年。每当同行来串门,刘兰芳就指着照片说胡集、谈书会,一再建议:“胡集书会是说书艺人的圣地。不到胡集书会,将是很大的遗憾。”
  刘兰芳在惠民收了两位爱徒,从此在胡集“有了根”
  刘兰芳在惠民收了两位徒弟,让她觉得在胡集“有了根”,用刘兰芳自己的话说“去胡集就是回家”。
  张红霞14岁拜惠民西河大鼓艺人周庆奎为师。1982年,张红霞获惠民地区曲艺汇演一等奖,1983年获山东省中长篇评书演出一等奖。下乡说书时,她深受欢迎,人送外号“山东小刘兰芳”。
  1985年5月,刘兰芳到胡集镇进行义演,在省曲协的引荐下,张红霞正式拜刘兰芳为师。刘兰芳对她在身、眼、手、步、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指导,使她的技艺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1997年,张红霞获文化部“群星奖”铜奖,并受省文化厅嘉奖;1998年,获山东省群众文艺创作一等奖。
  正因拜师在胡集,“媒人”是书会,师徒俩最爱聊的就是胡集书会。张红霞说:“我老师对胡集的感情特别深,每次到她家里去,第一件事就是问胡集书会怎么样了。”
  2011年,刘兰芳的爱徒张红霞病故,年仅57岁,令人唏嘘。
  刘兰芳的另外一名弟子许同贵,拜师也在胡集。
  许同贵在辽宁省喀左民族文工团,深受当地群众欢迎,人称“关东山里红”。1992年,经省曲协推荐,许同贵与刘兰芳在胡集见面。刘兰芳在听了他的评书《白马告状》、西河大鼓《投年糕》后,高兴地收他为徒。
  拜师后,许同贵的曲艺水平突飞猛进。2004年,在春节黄金时段及春节前后,辽宁电视台两个频道轮番播出他60集的西河大鼓书《贞女奇婚案》,一度创下收视新高。2007年4月,他的西河大鼓《亲情》在中央一套、三套“曲艺杂谈”栏目、四套国际频道、十一套同步播出。
  2007年5月1日,由许同贵改编、刘兰芳播讲的评书《草原良母孙闻鸿》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广受好评。刘兰芳决定,让许同贵继续创编中国百名母亲系列评书,并要他继承创新东北大鼓。
  2006年、2008年刘兰芳“组团”到胡集献艺,并当街为当地艺人伴奏
  “惠民县是个好地方,胡集书会美名扬”,这是2006年刘兰芳在胡集演出的开场白。
  19年后重返胡集,刘兰芳是来道喜的。
  2006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当年5月,胡集书会正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意味着书会有了“国字号”认证,草根艺人们有了更好的保障;意味着“曲山艺海”的胜景将重现大地。
  对此,刘兰芳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她携丈夫、儿子及徒弟们来助兴演出,并题写了“八百年胡集书会,看今朝再放异彩”。虽然当年刘兰芳已年逾花甲,可功力不减当年,声音依旧洪亮、清脆。一段《呼延庆打擂》说得听众心驰神往,为之倾倒。
  2008年的胡集之旅,刘兰芳也是组团前来。
  她带领的是中国文联、中国曲协“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演出团,名家们轮番为群众献上绝活——20年前就来过胡集的唐杰忠携高徒崔喜跃表演了相声《戏与歌》;相声演员牛群即兴表演,邀请完全没有相声基础的女子与他搭档说相声,爆笑全场;唐爱国、邹德江、高洪胜等曲坛的老将新兵,也献上了自己的拿手节目。
  那一次,刘兰芳压轴登台。她特意穿上了一件崭新的演出服,说了一段评书《康熙买马》,在观众的欢呼声中,还加演了两个节目。当场,她赠予胡集一个珍贵礼物,由她创作、滨州书法家赵雪松书写的《颂胡集书会》:“胡集书会八百年,孙子故里竞丝弦。说演弹唱和谐曲,万家灯火不夜天”。
  不止登台,她还执意要拜访正在街头表演的草根艺人。当看到老朋友白曰华,她拿起铜板为之伴奏,两人合作演出,成为胡集书会的又一个历史画面。
  2021年春,受疫情冲击,胡集书会转入线上。刘兰芳闻讯投稿,开场表演新作讴歌山东抗疫精神。这个小段说的是“山东自古出好汉,侠肝义胆心地善。抗击疫情齐参战,令人敬佩来点赞”。在演唱中,刘兰芳感慨:山东援助是“山东小推车精神的重现”。
  刘兰芳反复说道:“胡集书会见证了中国民间曲艺800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说书艺人心中的圣地。中国的说书人不到胡集,终生遗憾;到胡集来说书,是一种光荣。”
  主要参考资料:
  韩克顺《胡集书会》
  韩俊亮、李振平《刘兰芳与胡集书会的情缘》
  李成强《刘兰芳的胡集书会情》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