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开创未来最宝贵的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滨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才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自2016年起,先后4次升级人才政策,着力构筑吸引人才集聚的“强磁场”。本期《委员关注》聚焦人才“引育用留”问题,邀请委员嘉宾建言献策,助力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
筑巢引凤,建设人才集聚“新高地”
人才聚,则城市兴。近年来,我市将人才摆在全市发展的战略位置,省内首创“人才节”作为人才专属节日,已连续举办三届,开展各类人才活动230余场。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招引高端专家440余名、本科以上大学生4万余名,其中硕博士5000余名,人才“净流入”态势持续巩固,滨州正成为各类人才向往的“智者智城”。在山东省各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滨州人才工作绩效考核连续两年满分,并在2021年获得全省“双招双引和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单项奖。
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三进三创”工程,加快推进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荣舜说:“《实施意见》共27条,其中10条是在借鉴全国政策基础上,结合滨州实际出台的新政策。逐年升级的人才政策干货满满,其中10项补助性政策含金量全省领先。”
人才资源是推动城市发展转型的动力引擎。围绕人才主题,市政协副主席万永格专门主持召开“委员接待日”活动,与来自机关、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的政协委员深入交流。市政协台港澳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朱光辉说,今年以来,市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认真履行协商职责,把人才“引育用留”列入2022年协商重点,在多次实地调研和对口协商座谈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健全人才‘引育用留’工作机制打造人才集聚平台”的对口协商纪要》。
调研发现,滨州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是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才引进和培育数量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还不够大,引领支持产业发展的能力还比较低,人才使用上还没有做到人尽其才。对此,市政协委员郑晶静建议,与时俱进完善人才政策。政策贵在精准管用,要让人才在适当的岗位上各尽其职,发挥出最大优势。更要重视滨州本土人才,让广大滨州籍学子深入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发展,待学成归来建设家乡。
对此,市政协委员刘鹏也感同身受。他建议,用人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优化用人政策,让广大人才通过更多途径、更多渠道了解滨州、选择滨州。同时要建立健全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的梯次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对外挂职、体悟实训等方式切实提升区域内人才业务水平,培养好滨州的人民子弟兵。
人尽其才,赋能企业创新“新引擎”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加入,为企业的发展不断添砖加瓦。我市始终将人才工作嵌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施“硕博优选计划”,连续3年发出滨州“求贤令”,市县912个岗位虚位求贤,870名优秀硕博士筑梦滨州。同时,充分发挥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等“五院十校N基地”平台作用,成立校企地合作联盟,从海内外高校院所引进43名高层次人才挂任企业“科技副总”,93家企业与145个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创新实施的“揭榜挂帅”攻关机制,面向全球发布需求160余项,40余家高校院所50余个团队“揭榜”,榜额超5000万元,突破了一批产业“卡脖子”问题。
山东鑫诚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现代高效农业、循环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近日,市政协调研组走进公司温室大棚、实验室,调研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公司现在正与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淑芬,一起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王淑芬老师定期带着队伍来公司解决技术问题,还为公司引来了新品种,目前正在试种2个彩色白菜和3个萝卜新品种。由于现代农业专业性强,公司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需要在全国各地寻找,滨州出台人才政策后,招聘人才更有吸引力了。”市政协委员、鑫诚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文鑫说。
服务“双型”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市政协委员聂磊建议,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方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结合滨州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企业等用人主体与职业类院校的沟通合作,加大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视与培养力度。
市政协委员韩燕建议,增强人才评价的自主性,激发企业活力,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扩大企业人才分类自主评价试点范围,破解企业人才评用脱节、标准单一、企业自主性不够等难题。进一步加大实用技能型人才培育力度,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坚持“双元育人”,使“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订单式培养模式成为常态。在高技能人才中评选“工匠型”人才,授予相应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数额的一次性补助,让更多的高级蓝领在滨州大地涌现。
以礼敬才,打造拴心留人“心安处”
既要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滨州以城市最高礼遇、最大诚意向人才致敬。“青鸟驿站”就是滨州诚邀青年人才融入的窗口之一。依托人才公寓,团市委组织建设“青鸟驿站”9处,为来滨毕业生提供一站式免费住宿、政策咨询、就业帮扶、面试指导、社会融入等服务,从而实现信息联动、资源共享,成为青年人才的“青春首站”。
“青鸟驿站”确实加强了青年人才与滨州的互动和粘性,让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到滨州就找到了家的感觉。市政协委员、共青团滨州市委书记崔志勇说:“经过3年多实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这里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该项工作也走在了全省前列。我们还在全国242所高校和71所职业院校建立了虚拟的‘青鸟驿站’,聘请滨州籍学生担任站长,向海内外学子宣传滨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政策,吸引更多人才来滨创业就业。”
今年夏天,“90后”清华博士毕业生丁法龙通过选调生招录考试来到滨州,成为一名“新滨州人”。“滨州是一座蕴含青春活力的城市、一座生态宜居的城市、一座年轻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因为一份诚,爱上一座城。滨州求贤若渴的态度和广聚天下英才的气度,情之真真、意之切切,深深打动了我。因此,毕业后我放弃省直岗位,选择来到滨州扎根奉献。”丁法龙说。
“希望滨州的人才政策不断更新完善,进一步升级擦亮‘滨周到’服务品牌。”作为滨州人才政策的受益者,市政协委员、滨州市海归协会会长周桐认为,随着“海归潮”的涌来,将有更多的高端人才回到滨州。人才发展离不开承载平台。滨州可以立足实际,打造一个高端的国际化教育平台、医疗平台,甚至是国际化社区,满足“吃住行游购娱产学研”一体化需求,同时打造一个资源集中、服务完善的创新创业平台及融资平台,吸引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扎根滨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市政协将持续关注滨州人才工作,积极发挥智力优势,主动建言献策,让更多的人才集聚到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征程中,让更多的人才深入了解滨州、深切爱上滨州、深情奉献滨州。滨州在省内首创“人才节”,作为人才专属节日,已连续举办三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