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盘活资源促百姓致富 变废为宝助乡村振兴
滨北街道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项目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田中岳通讯员冯志强张云霞
  近年来,滨城区滨北街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盘活村内的残垣断壁清理地、废旧坑塘垃圾地、集体空闲地等闲置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制订盘活方案,大力发展富民产业项目,带领群众致富增收。
  残垣断壁成金银,撑起群众腰包,美化了乡村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滨北街道对农村残垣断壁进行拆除清理。如何利用这些空余的土地?该街道坚持政府主导、村民自治、尊重群众、因村施策的原则,鼓励群众充分利用拆除后的空闲地,发展致富产业,增加村集体和群众收入。
  游李村村民李立山在自己拆除的破旧房屋空地上安装光伏发电设备,目前已初见成效。据他介绍,总投资12万元建成了33千瓦光伏发电设备1套。每月光伏发电收入1800余元,5年多就能收回投资成本。“房子年久失修,有安全隐患。于是我积极响应办事处的号召进行了拆除。在拆除的空闲地上安光伏发电设备,只要有太阳就有收入,足不出户,躺着就能挣钱啊!”一提起安装的光伏发电设备,李立山就兴奋不已。对于这些空余场地,引进光伏产业,赚取“阳光收入”,像李立山这样的农户有200多家。
  安装光伏发电设备需要投资,有的农户一下子拿不出这部分钱,怎么办呢?秦董姜村村民赵小荣则在自家拆除的空场地上种了棉花和蔬菜。“利用老宅基地,种上了棉花和蔬菜,既增加了收入,又消除了破屋烂墙带来的不安全隐患。”赵小荣高兴地说。赵小荣在拆除的空余场地上种棉花、青菜,离家近、管理方便,零碎时间就能管理好,种的青菜,吃不了的还可以拿到集市上换点收入。种棉花、青菜虽不如安装光伏发电设备效益那么高,但是投资小,对于不少农户来讲是非常好的选择。
  废弃坑塘变荷塘,壮大集体经济,改善了环境
  村内坑塘众多,很多因自然废弃、年久失修、经营不善等各种原因,闲置坑塘变成了臭水坑,甚至成为垃圾池,一到夏天,苍蝇、蚊子多,臭烘烘的,冬天芦苇杂草丛生,严重影响到村容村貌和周边群众的生活,也是村庄的主要火灾安全隐患。
  对此,滨北街道在北宋社区试点,鼓励各村整合闲置坑塘,采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等多种措施盘活,实施“荷花工程”,对废旧坑塘进行水上绿化,既增加村集体收入,又改善了群众居住生活环境。“莲子可以做保健品,莲蓬皮可以做药材,莲藕可以食用,荷叶可以做荷叶茶,可以说莲藕从叶到根浑身都是宝。”北宋社区党委书记王连国介绍说,“盛产期的莲藕一般亩产6000斤至8000斤,高的可达10000斤以上,按市场价每斤2元计算,一年亩纯收益也在1万元以上。种藕是一次投入、多年收益的好项目。”今年以来,北宋社区共改造20多个坑塘,种植75亩莲藕。村内“坑塘”变“荷塘”,闲置资源再利用,进一步壮大了集体经济,美化了环境。
  闲置空地做项目,绿色生态循环,带富了百姓
  11月18日,滨北街道英才新五村在村内空闲地上建的鸽棚里迎来了它的第一批“主人”——168对白羽王种鸽。这标志着英才新五村发展的肉鸽生态循环产业项目正式拉开帷幕。
  2021年10月,滨城区派第一书记陈凯来到滨北街道英才新五村任职。通过走访,他了解到村集体有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并且村内有多年养鸽子的传统。于是有了借助技术和资源优势、发展肉鸽养殖带领群众致富的想法。经过积极与村“两委”沟通协商,实施肉鸽养殖为主导的循环产业项目。围绕肉鸽养殖产业,上游可以整合流转的土地,种植小麦、玉米、高粱和豌豆等主要肉鸽饲粮,既可自用,节约自身养殖成本,也可以进行鸽粮加工销售,增加收入;下游进行鸽粪的无害化处置,作为葡萄、鸽粮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肥料,打造饲料种植、肉鸽养殖、鸽粪资源利用、绿色还田的生态循环经济体系。
  滨北街道通过产业项目示范引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昔日影响村容村貌的闲置民房、土地上建起了蔬菜大棚、手工作坊、工厂车间及项目示范基地等,带富了一方百姓,全面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群众交流光伏设备安装经验。
“第一书记”陈凯(中)查看肉鸽长势情况。
群众高兴地采收蔬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群众正在管理种植的蔬菜。
调用挖掘机清理废弃湾塘。
村党小组组长组织群众栽植莲藕。
村庄发展莲藕种植,增加群众收入。
技术人员记录肉鸽生长情况。
村民正在采收棉花。
利用闲置土地,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增加了群众收入。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