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滨州在全国首创工会一体化服务平台
“工友e图·服务职工一张图”平台运营后,可实现3999项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荆常忠李默报道)12月1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总工会负责人介绍全市工会工作和打造“工友e图·服务职工一张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市总工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坚持以职工为本,强基础、强主业、强创新,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推动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诠释了工会担当,贡献了工会力量。
  扛牢工会思想引领职工的政治责任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编纂出版《滨州劳模大典》,深化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两次邀请全总文工团来滨州进行慰问演出;组织劳模工匠等开展主题宣讲100余场,覆盖职工10万人次;持续擦亮“职工大讲堂”和“滨工学堂”两大文化品牌,线上线下服务职工逾30万人;完善提升市工人文化宫、滨州工运史馆两大教育阵地,接受教育职工达2.5万人次;切实发挥“滨州工会”微信公众号和齐鲁工惠App思想引领作用,微信公众号综合成绩全省排名第5位,齐鲁工惠App滨州站连续两年获评“互联网+普惠服务优秀平台”。牢牢掌握劳动领域意识形态斗争主导权,切实扛牢引领职工的政治责任,真正做到党有号召、工会有行动。
  建功立业,服务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工会工作的鲜明主题。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聚焦“十四五”时期我市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将全市32个行业系统的79个竞赛项目列入全市职工“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赋能新技术”创新创优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计划并深入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了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积极培育选树了57名“滨州工匠”,搭建由55家省、市级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组成的创新工作室联盟,赋能“双型”城市建设。
  “四链”融合,推动产改工作走深走实
  近年来,我市以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为引擎,以打造全国首个“产改在线”平台为载体,实施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闭环融合,构建全链条赋智赋能体系,着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深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目前,全市推选省级创新工作室13个,选树市级创新工作室55个。组织开展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10万人次。滨州产改经验在《山东改革专报》刊登并上报中央改革办;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山东大力推动产业链与创业链深度融合发展》介绍了我市经验;滨州作为全省唯一地级市在全国总工会产改工作调研座谈会上发言。
  打造“六位一体”职工服务中心,职工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在全国率先打造了集文化润心、帮扶救助、法律援助、就业创业、心理关爱和医疗互助“六位一体”职工服务中心,成为全省唯一获批的全国20家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单位。在全国率先实现职工医疗互助报销对接医保系统一单式结算,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王俊治给予批示肯定。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滨州办事处成立以来,共发展入会单位1836个,会员18.4万人,累计为18.97万人次报销互助金1.29亿元。叫响“四季服务”品牌,做优“黄河恋·渤海情”婚恋服务,500余对青年男女通过工会平台成功牵手。持续开展“暖心八大行动”,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1.5万次。
  搭建人才培育平台,滨州工匠学院优势初显
  成立滨州工匠学院,创新开设劳模、工匠学历班,完善管理、资源、评价一体化运行机制,围绕企业急需的人才、急缺的技能、急迫的专业开展精准化培训,打造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黄埔军校”。截至目前,滨州工匠学院面向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高技能职工完成培训4100余人次。滨州工匠学院(北校区)暨渤海公共实训基地一期工程近期即将投入运营,项目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8亿元;二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可满足8000名职工和2000名继续教育学员使用需求。
  文化宫整治提升,让职工“家”的感觉更加浓厚
  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公益+共享+普惠”服务理念,全力推动市县两级工人文化宫三年集中整治提升并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人文化宫真正成为职工文化生活的“精神家园”。目前,现有工人文化宫占地面积10.96万平方米,7家市县工人文化宫全部达到一类标准。今年各级工人文化宫线上、流动、场馆服务职工已达72.88万人次,全年有望突破110万人次。滨州在全国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市工人文化宫先后荣获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职工书屋”建设示范单位、全省首批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打造职工心理关爱慧心赋能新模式
  高点定位建设“滨州市总工会职工心理关爱中心”,成功举办了“健康中国·职工心理关爱行动滨州行”,创新打造了职工心理关爱“慧心赋能”滨州模式并在全国推广,中心被授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首家工会系统职工心理关爱示范基地”。做实叫响“慧心赋能”品牌,投资400万元,在县市区总工会、规模以上企业等建设100家心理咨询示范中心,形成全覆盖、无盲点的职工心理关爱三级防护体系。培育1200余人的工会“慧心”网格员队伍,三年来邀请国内知名心理学专家开展线上直播、线下巡讲900余场,复工复学心理关爱援助活动200余场,惠及职工60余万人。搭建职工心理关爱云平台,为400多个团体、5万余名职工提供了咨询服务。
  党建带工建,夯实工会基层基础
  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强力实施“基层工会建设攻坚突破年”行动,重点推动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工作,探索“支部+工会”农业合作社、村办企业工会组建模式,让“社员”变“会员”,让农民工入“会”进“家”,努力把包括“八大群体”、两新组织、农业合作社在内的职工群众广泛吸引到工会中来,滨州三次在全省新就业形态工会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近两年全市新建工会组织691家,新增会员88802人,其中农民工会员76826人。扎实开展评选“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职工信赖的娘家人”活动,近三年培育选树市及市以上职工之家31家、娘家人30名。
  打造“五型工友创业园”,健全帮扶协助机制
  打造书香、活力、智慧、法治、人文为一体的“五型工友创业园”,开展学习宣传、技能比武,建设妈妈小屋、职工书屋,组织送温暖、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今年在工友创业园开展各类活动3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份,惠及农民工7000余名。打造农民工“天翼培训”工作品牌,通过22家市级职工农民工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三年来为各级工友创业园培训农民工5万余人次。利用“服务职工一张图”“工创优品”平台和“老栾说工友创业园”等栏目对85家市级以上工友创业园产品进行展示、宣传、销售,并举办各类供需对接会等专题活动10余场次,助推销售产品总额达500余万元。
  创新建立婚姻与家庭教育服务“五个一”工作机制,为广大职工提供更优质的婚姻与家庭教育服务,努力当好职工家庭幸福的“蓄水池”、做好职工家庭和谐的“恒温计”、注入职工家庭美满的“动力源”、打开职工家庭和美的“密码锁”。成立全国首家关注“职工婚姻与家庭教育协会”,致力于婚姻与家庭教育相关的科普、公益、服务、人才培养工作;成立“职工婚姻与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提供恋爱择偶、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7大方面服务;组建一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在婚恋咨询调解、家庭教育等方面提供常态化指导服务;启动婚姻与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培训学习;开启滨州市首届家风家训论坛——良好家风进万家系列活动,直播点击量达300多万。
  “工友e图·服务职工一张图”是全国首创的工会一体化服务平台
  “工友e图·服务职工一张图”工会一体化服务平台属全国首创,这是市总工会围绕做好全国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工作,依托省总工会“齐鲁工惠App“为载体,倡树“生活微服务,工会大作为”理念,确立“智能化、信息化、精准化、普惠化”目标,倾力打造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流程、全领域服务职工的一体化网上服务平台。该平台包括“在知爱建”四大主题板块,自主研发、集成、链接共34个板块,含工会阵地、滨州工匠、最美职工、职工天地、政务服务、城市便民、生活服务等3999项服务事项。“一图在手、服务全优”。该平台成功运营后可实现“一网通办”,达到“服务职工零距离、职工办事零跑腿”的目标。“工友e图·服务职工一张图”一体化平台的正式启动,打通了服务职工的“绿色通道”,将有效提升职工的生活品质、更好地实现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