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惠民“白龙湾”的前世今生(上)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卢艳赵培王春英


  在惠民县境内李庄镇南北王以东,清河镇吕王庄以南一公里处有一处拐弯,贴北堤有一处深水潭,名叫“白龙湾”。历来素有“开了白龙湾,先冲武定府,后淹阳信县”的说法。作为黄河下游有名的险段,黄河为害曾在这里留下诸多印证。
  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不知从何年何月起,这里流传开一个小白龙的故事,这个传说发生的准确年代谁也讲不清,也无历史资料可查。但根据吕王庄现存的白龙湾征地文书石碑和当地健在的80岁以上老人讲,这个传说至今大约有600多年的历史。
  《惠民民间故事》这样记载关于白龙湾的传说:小白龙因为下雨下错地方,被玉皇大帝贬在清河镇附近的黄河湾看守大堤。黄河湾附近还住着一条作恶多端的大黑龙,河里的大黑龙想借着黄河发大水,从而决堤入海,小白龙为了挽救大堤,以身筑坝。白龙湾的传说流传至今。为了纪念小白龙,当地群众自发修建庙宇,立石碑,在每年的十月初一举行香火会纪念小白龙。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香火会于1976年前后取消,人们修建的白龙庙、雕像等现在都已荡然无存,白龙庙的遗址也被压在如今的黄河大堤之下。如今,只有白龙湾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并于2007年10月被列入滨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传说已经形成文字,并载入《惠民县志》《惠民史话》等书刊。
  这里是山东黄河段最早的险工
  惠民白龙湾险工始建于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是山东黄河段最早的险工,初期开秸埽1~13段坝,因险工上下首都决过口,河势有较大变动。到民国时期,险工坝岸稳定为51段坝(5号至55号坝处)。黄河归故后,险工溜势有所上提,在险工上首增修1~4号坝,其中1号坝系土坝,1981年大堤加培时已覆盖。实有坝岸53段,工程长2406米,护砌长2403米,与河道入溜方向约成90度角,形似拦河大坝,位置十分险要。险工及近邻堤段,自1855年铜瓦厢改道以来,先后决口7次,为滨州黄河决口最多的河段。人民治黄以来,白龙湾险工由秸埽坝改建为石坝,加高、帮宽了黄河大堤,并在后来的历次汛末工程普查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了整修、加固或改建。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