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非凡十年·滨州答卷”系列报道之六
科创之光闪耀“智者智城”

  时间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
  从“笨、高、粗”的传统“制造型”向“创造型”转变,创出非同寻常的“滨州速度”。强化创新引领,厚植创新沃土,诠释着“滨州路径”的生动实践。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滨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49%,列全省第1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高幅度列全省第2位,创新资源指数列全省第3位;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列全省第1位;工业利润总额列全省第1位,增速列全省第2位。
  以思维创新为先导,滨州在科技创新、实业创新上一路奔跑,在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上持续突破,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构筑起“创新创造能够互促互进”的科创优势。
  曾经少资源、少高校、少人才、少平台,无科教资源优势,整个创新生态体系在全省居于末端的滨州,成功实现“弯道超车”,把制约发展最大的“短板”锻造成追赶跨越的“跳板”。科创之光闪耀“智者智城”,汇聚起发展“强磁场”、澎湃“动力源”,让滨州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和张力越来越足。
  区域科创高地加速崛起,“政产学研金服用”科创生态全面塑成
  一个城市发展的动力必须在改革中寻找,从创新中挖掘。而创新力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其提升离不开一流的创新环境。
  智能手套、人感加热枕、月壤钻杆……在魏桥国科研究院展厅,一件件高科技元素武装的新产品让众多参观者眼前一亮。
  以魏桥国科研究院为枢纽,近年来,超高精细光刻胶、铝基复材、激光选通成像等一大批“中科系”科研成果相继落户滨州。这些成果,多数都是打破垄断、填补空白、世界领先、率先突破的硬核高科技项目。
  “滨州打造的‘科教创产’融合发展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政产学研金服用’全要素高效协同,资源优化整合让项目落地、科技成果转化‘畅通无忧’。”谈到众多堪称“金字塔”顶端项目的“下嫁”,魏桥国科研究院项目总监魏作山坦言。
  从城郊荒地到高科技人才聚集创新高地,魏桥国科研究院“拔地而起”,建立起“技术创新+产业转化+金融支持”支撑的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强化与13家“中科系”院所及中国科学院大学有关院系战略合作,力争到2025年累计带动滨州新增新动能产值100亿元以上。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以“双型”城市创建为抓手,滨州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一切围着科创转,一切围着科创干,矢志不移打造一流科创平台、一流科创人才、一流科创生态。
  成立全省首个实体化运行的市级科创委,加速构建“大科创”格局;“五院十校N基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区域科创高地加速崛起,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搭建起了桥梁;“政产学研金服用”科创生态正全面塑成,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通、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优良创新生态加速培育。
  聚力“实业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作为传统工业城市,滨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培育了营收超1.1万亿元的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传统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0%以上。如何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滨州的选择是——坚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以创新聚变助推产业裂变,以产业裂变带动经济质变,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一粒小麦的变化,折射科技创新的神奇和力量。在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除了面粉、挂面、面包,它还能“变”出谷朊粉、特级酒精、赤藓糖醇、膳食纤维、蛋白肽等10大系列500多种产品。全产业链精深加工让小麦每吨增值近5500元,比普通加工产值提高147%。(下转第二版)
  以思维创新为先导,滨州在科技创新、实业创新上一路奔跑,在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上持续突破,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构筑起“创新创造能够互促互进”的科创优势。图为魏桥国科研究院展厅(资料图)。(张丹丹摄影)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