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干部带头先行先试 强力推进重点工程 及早谋划做好销售
下河乡“三个经验”推动大棚冬枣产业高效发展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滨州网记者郭刚通讯员王新刚韩霞
  近年来,只要说起沾化冬枣,人们首先想到的会是沾化冬枣发源地沾化区下洼镇,但说起沾化大棚冬枣,发展最快的却是沾化区下河乡。
  目前,下河乡是沾化区大棚冬枣收益高、质量好、大棚冬枣覆盖率最高的乡镇。“大棚冬枣”作为下河乡农业产业“新名片”之一,全乡9000亩冬枣全部实现大棚种植。下河乡是沾化区唯一没有大田冬枣的乡镇,也是沾化区大棚冬枣种植技术经验最成熟的乡镇。
  干部带头先行先试,,是该乡冬枣大棚发展最快的成功经验之一
  青城村是下河乡发展大棚冬枣最早的村,有近20年的历史。青城村探索发展的大棚冬枣树“开心式”树型,冬枣生长透光、透风,并且植株较矮,便于棚内管理,大大提高了冬枣的品质和效益。现在,青城村1700亩大棚冬枣年收入达1700多万元,户均收入20余万元。
  9月20日,该村党部书记孟祥贵正在自己家院子里挑选优质大棚冬枣,准备发往外地。他对发展大棚冬枣的过程记忆犹新。2010年春季,正好乡里也为了鼓励村民发展冬枣,有每棵3元的冬枣树苗补贴,当年试种了百十亩冬枣。到了2013年,这试种的100多亩冬枣开始结果了,当时下洼冬枣早已经全国出名,当初是摘了冬枣到下洼镇去卖。当时20元一公斤,一亩地产1000多公斤,回来和村里群众说起冬枣的价格,一亩地能收入25000元左右,村民开始眼热心动起来。当年开始,全村1700多亩耕地全部种成了冬枣。后来随着沾化全区冬枣种植面积扩大,冬枣种植粗放,追求产量和大果型,造成品质和口感逐渐下滑,冬枣的价格也逐年下降。
  2015年秋后,孟祥贵就开始琢磨,发展大棚冬枣让冬枣提前上市,那么价格会不会能更高一些?当时他了解到下洼曹庙村当时有一个大棚冬枣,于是就前去参观学习,看到当时的大棚很简易,就是竹竿骨架,盖上塑料布。回来后,孟祥贵先动员自家四五家兄弟和亲戚,于2015年秋冬搭冬枣大棚架子,转过年来春天覆膜,试种50亩简易大棚冬枣,用竹竿做骨架,棚中间略高,周边略低,周边高度控制在1.8米左右,中间2.5米左右,根据地块确定大棚的大小。借鉴下洼学习的冬枣大棚的模式,吸取“管理不好容易形成温度过高闷死枣花”的教训,注意采取高温天气,中午前后多敞口、勤通风的技术要点,他家的大棚冬枣当年获得了成功。当年,大棚冬枣比大田冬枣提前成熟20多天,成熟的冬枣外观好看、果皮光亮、口感细腻,产量也增加到了每亩1500多公斤,比大田冬枣增产50多公斤,第一年大棚冬枣就卖到了60元一公斤,但是大田冬枣已经价格降到10多元一公斤,大棚冬枣一亩地能卖到60000多元。
  在大棚冬枣热卖的时候,其他人看着自己家露天挂在枝头发青的冬枣只是“望枣兴叹”,他们一面眼热,一面担心不会管理大棚。因为大棚冬枣对于管理技术要求也高,孟祥贵说他三哥的冬枣大棚因为放风不及时,冬枣树皮被高温炙烤脱了皮,对于上马冬枣大棚依然犹豫不决,第二年付诸行动发展冬枣大棚没有几户人家。孟祥贵指导村民说:“管理大棚要注意,一出太阳开个小口,到了9点多,就得多开几个大口,到了傍晚就得关大口,留小口,黑了天就都关闭。”到了2018年,孟祥贵通过几年用心实践摸索,管理大棚冬枣的技术日益成熟,开始动员其他群众跟着自己学习,发展大棚冬枣。随后,周边的东张、庞家,东李、西李、东刘多个村受青城村的带动也逐渐发展起来了冬枣大棚。
  说起今后的规划,孟祥贵说已经开始筹划准备按照“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统一技术指导管理,统一购买化肥农药,统一采摘标准,统一销售价格,把冬枣质量提高的同时,降低冬枣种植成本。
  强力推进重点工程,,是该乡冬枣大棚发展最快的成功经验之二
  近年来,下河乡强力推进沾化冬枣“双增双提”工程,凝心聚力做大做强大棚冬枣产业。下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冰表示:“我们注意发扬、发展、保护好群众发展冬枣大棚创新实践形成的经验,对群众经过多年的种植探索出的‘两特一优’下河特色大棚冬枣种植管理模式进行积极推广。目前全乡大棚冬枣种植面积达9000亩,实现产值1.35亿元,枣农人均增收2.8万元。”
  当前,下河乡冬枣大棚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棚高3.5米,比较低矮,有利于防风抗灾。棚顶坡度较缓,几乎为平顶,有利于留存雨水,雨水通过固定钢丝流入棚内,可以提升棚内土壤水分。优良的“开心式”树型结构,树体低矮,树体枝干较长,没有中心主干,只保留5-6个侧枝为坐果枝,并且侧枝较长,产量高。“开心式”树型营养分配均衡,可以调控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利于坐果;透风透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省时省力,方便劳作和采摘冬枣;产量大,亩产能达3000—5000斤,冬枣个头均匀,产出的优质商品果较多。下河乡在积极鼓励大棚冬枣种植过程中,着重在扩大规模、品质提升上下足功夫。相继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推进大棚冬枣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2021年开始,该乡在庞家片区投资100余万元建设300亩高标准“沾冬2号”大棚种植示范基地1处,同时推广绿色防控、沃土工程及水肥一体化等现代种植技术,为推进冬枣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枣农开展“沾冬2号”嫁接改良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在青城总占地面积1300余亩的大棚冬枣示范基地,实现亩产冬枣3000斤左右,每亩实现冬枣销售收入1.5万元左右。2022年开始,该乡对现有低端大棚进行升级改造,建设部分水泥钢架棚和冬暖式大棚。
  今年以来,下河乡持续聚焦全区冬枣“双增双提”工程,紧紧围绕“产业增收、枣农增收”两大主题,不断创新实践,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沾化冬枣产业实现优质高效发展。
  科学部署强推进。该乡定期专题研究部署冬枣产业“双增双提”工作,先后组织举办枣农学习培训班10余次,累计培训枣农1200人次。组建大棚冬枣建设队伍3支、“沾冬2号”嫁接改良队伍5支,解决农户缺少建棚施工队伍和嫁接技术人员不足的难题,在提高建棚质量的基础上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对标先进找差距。今年自3月起,该乡开始组织枣农进行设施栽培工作,抢抓大棚建设、冬枣嫁接有利时机,先后与古城镇、黄升镇等8个兄弟乡镇联合举办冬枣种植技术现场交流会,吸收借鉴冬枣产业发展好经验。3月5日至7日,由沾化冬枣研究中心主任杜磊带队到陕西大荔县考察冬枣产业发展及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发展方向。
  细化任务抓落实。下河乡制订《2022年沾化冬枣产业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实行乡班子成员包村、管区干部包片,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同时出台相关激励优惠政策,对于新建棉被大棚的,每亩奖励30000元,对于进行“沾冬2号”品种改良的,每亩奖励4000元。
  重点突破促提升。下河乡着重对青城高标准大棚冬枣示范园区全面提档升级,将园区打造成为冬枣游园采摘、乡村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特色示范园区,并在园区内建设高标准冬暖式大棚、棉被棚、双膜棚等各式大棚,在原有下河大棚冬枣提前上市的基础上再想办法做文章,重点突出一个“早”字。
  做大做强合作社。下河乡发动党员、村民代表、种植大户率先发展,吸引有种植经验、经营头脑的群众成立冬枣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工作,鼓励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积极创办示范基地。
  及早谋划做好销售,,是该乡冬枣大棚发展最快的成功经验之三
  下河乡党委书记郭明丰介绍,该乡在冬枣销售方面切实做到了“念好‘四字诀’,全力抓好冬枣销售工作”,助推沾化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
  念好“早”字诀,做好售前准备工作。突出“早”宣传引导。通过出动宣传车、村喇叭、印发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宣传大棚冬枣分级采摘流程,鼓励引导广大枣农分期采收,做到成熟一批、采收一批,确保优质优价。强化“早”技术指导。组织26名大棚冬枣“土专家”走进青城、庞家、东张等大棚冬枣专业村,针对大棚冬枣后期病虫害防治、田间湿度、光照条件、裂果等问题进村入户、进行全面指导,累计实地指导大棚216个。提前“早”拓宽销售渠道。充分发挥包村干部作用,广泛开展宣传促销活动。依托43名冬枣经纪人,加强与银座、新合作等大中型超市和水果批发市场的洽谈对接,积极做好新老客商的联系服务,累计召开客商对接洽谈会4次,确保应销尽销、货畅其流。
  念好“新”字诀,探索创新销售模式。大力拓展高端市场,提升沾化冬枣品质,大力实施沃土工程、精品工程、设施工程、品牌工程。大力推广“互联网+”等电商、微商、直播带货新兴销售模式,不断拓宽冬枣销售渠道,积极对接往年到下河打卡、带货的网红,依托下河乡党群教育基地、青城大棚冬枣文化示范园,打造全新网红直播带货基地。2021年,下河乡利用互联网、“直播带货”等销售冬枣800万斤,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占大棚冬枣销售总额60%。今年,通过“支部+电商”模式带动发展,已培养村级电商运营人员105人,年内预计网上销售冬枣1000万斤。
  念好“管”字口诀,完善市场管理服务。成立冬枣销售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将全乡划分为3个片区,按照《冬枣销售期间环境整治方案》,倒排工期,压茬推进,累计动用机动车12部,调派600余人次参加环境整治。按照“有交易就有监管”的原则,由下河乡冬枣办、市场监管所、派出所等部门组成冬枣销售市场管理大队,狠抓市场监管。对辖区内冬枣交易市场进行定期巡查,严厉打击欺行霸市、采青卖青、以次充好等行为。在健全完善青城、东张2处交易市场的同时,新开发庞家、东李等新兴小市场2处,缓解大型市场的销售压力。
  念好“优”字诀,助推产业提档升级。多范围广渠道强化现代设施农业、品种改良宣传,增强群众自我革命意识,打好“大棚冬枣”+“沾冬2号”组合拳。加快示范园区提档。对现有的庞家村高标准大棚冬枣示范园等5处高标准冬枣示范园、4处旅游采摘园升级改造,提高游客承载量。加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引导枣农转变种植观念,走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之路,全面擦亮沾化区大棚冬枣之乡新名片,提高沾化冬枣综合竞争力。
  下河乡党委书记郭明丰对于今年的大棚冬枣销售信心满满,他表示:“冬枣收获时节,沾化冬枣作为全区地理名标,下河乡干群一心,必将履责于行,全力做好沾化冬枣生产销售工作,为全区沾化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下河力量’。”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