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全力提升“八大品质”奋力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
——“山东这十年·滨州”主题新闻发布会主发布稿和答记者问
  
  在“山东这十年·滨州”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主发布稿
  宋永祥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下午,大家前来出席中共滨州市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充分体现了大家对滨州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在这里,我代表中共滨州市委、滨州市人民政府,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滨州发展的记者朋友、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山东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1亿齐鲁儿女,开创了山东发展质量最好的十年、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十年、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
  同全国全省一样,这十年也是滨州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其振奋的十年。十年来,滨州市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作为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滨州的色彩越来越靓丽、滨州的味道越来越醇厚、滨州的温度越来越舒服。过去的十年,是滨州高质量发展的十年,这个高质量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具体来讲,可以概括为“十大亮点”。
  亮点之一,财税收入高质量增长。我们坚持把财税收入高质量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强化“数据思维、能动思维”,抓住“量幅比”三个关键,强化“干算报”三种行为,建立产业库、企业库、载体库、土地库、项目库、财税库、电力库“七库”经济体系,精明增长的支撑更加有力。十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增长95.5%,年均增长6.9%,经济总量节节攀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5%,去年达到287.3亿元,占GDP的比由9.5%提高到10%,税收占比由70.7%提高到75.2%,财税质量明显提升。特别是,今年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速稳居全省第1位,税收收入同口径增速稳居全省前2位,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财力支撑。
  亮点之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不动摇,培育了在全球有影响力、在全国有标志性的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去年实现营收1.1万亿元,培育了年营收过百亿元企业17家、过50亿元企业43家、过10亿元企业157家,培育了“中国企业500强”企业5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7家、“山东民营企业100强”企业9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37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或全国第1位。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530家,十年增加了615家。规上工业营收由5994亿元干到了去年的9090亿元,由全省第9位上升到全省第3位,今年有望突破万亿;规上工业利润由274亿元干到了去年的609亿元,由全省第13位上升到全省第1位,坚实厚重的实业基础成为滨州跨越发展的最强基石。
  亮点之三,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我们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成立全省首个实体化运行的市级科创委,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格局加速构建,“引育留用”科创人才加速汇集,“政产学研金服用”科创生态加速塑成,职业院校专业产业匹配度超过75%,人才“净流入”结构持续优化,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36%,列全省第1位。就滨州铝业来讲,中高端铝制品占比三年提高了30.2个百分点,去年达到65.2%,超高精细光刻胶、铝基复材、激光选通成像等一大批“中科系”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滨州获评高端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轻量化铝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可以说,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在转化为滨州跨越发展的“最大增量”。
  亮点之四,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我们坚持“项目为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再生铝循环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医药产业园、风电产业园等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仅今年就谋划了1058个总投资6616亿元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制造业技改投资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到62.7%。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11.3%,德大铁路、济青高铁、黄大铁路、阳信汇宏新材料铁路专用线、泊港铁路、邹平货运铁路、北海货运铁路等7条铁路先后开通运营,济滨高铁、京沪高铁二通道即将开工,秦滨高速、东吕高速、长深高速高广段贯通运营,沾临高速、济高高速即将通车,滨州港、套尔河港、小清河港等加速打造“亿吨港群”,大高机场成为全国首家实现仪表飞行、全省首家实现短途运输的大型通用机场,滨州民用运输机场已经列入国家民航“十四五”发展规划,“六高五铁十专线十高速”、港口机场立体联通格局加速塑成。
  亮点之五,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我们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大力实施“四减四增”行动,地炼、粗钢、焦化等产能陆续转移退出,传统低效产能就地改造成高端绿色产能,十年来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3.2%,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尤其是,我们用足用好光伏、风电等优势资源,成立了新能源集团,组建了百亿规模投资基金,形成了“一港四园”风光装备制造产业布局,加快建设山东最大的鲁北(滨州)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全力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绿色颜值”正在源源不断地转换为“发展增值”。
  亮点之六,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我们站在全球、全国、全省“三张地图”旁思考谋划开放发展,以开放倒逼改革、用改革推动发展,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1.2%,成功跨入全国外贸“千亿元俱乐部”,连续5年跻身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我们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搭建世界高端铝业峰会、渤海科创大会等会展平台,做强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等开放平台,已经与18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732家企业与“一带一路”、RCEP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250余家外资企业落户滨州,滨州的“好伙伴”越来越多、“朋友圈”越来越广、“国际范”越来越足。
  亮点之七,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我们致力于打造滨州特色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小麦生产实现“十七年连丰”,培育了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了中裕、西王、亿利源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8家,沿黄小麦、肉牛、大豆入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列全省第1位,成为全国唯一粮食产业经济过千亿地级市。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废旧房屋残垣断壁“清零行动”经验在全国推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6.5万脱贫群众人均收入稳居全省前列,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的村达到82%,城乡居民收入比由十年前的2.38:1缩小到现在的1.78:1,滨州正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亮点之八,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孙子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相互交融,成为滨州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强大力量,擦亮了“智者智城”的城市品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滨州好人”,全国首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地图,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文化地标,提升了一批文创产品,叫响了一批文旅品牌,“孙子故里·生态滨州”的文化魅力越来越足。可以说,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坚定了、文化含量更充盈了、文化味道更独特了。
  亮点之九,城市品质高质量发展。我们以描绘“城市工笔画”功夫,推动城市精准规划、精明增长、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高标准规划建设市民健身中心、黄河植物园等重点工程,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31.48平方米,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成为全省首个全域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我们正积极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康养示范城市、国家体育公园城市,滨州已经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品质之城。我们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设立优秀企业旗帜广场,接续举办企业家大会、“滨州企业日”等活动,让滨州的每一天都成为企业家的节日。
  亮点之十,民生保障高质量发展。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锚定“一业三保七有”,穷尽智慧兜好底、织好网、办好事,保持八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事业,城镇就业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1位,社保、医保、低保水平均跨入全省第一方阵,滨州成为全省唯一“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平安滨州、法治滨州建设深入推进,创新打造“全科大网格”,连续3年平安建设考核居全省第1位,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平安建设群众满意率持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回顾十年发展历程,我们深切感受到,新时代滨州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每一点进步,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最关键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最直接在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最基础在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发有为。我们还深切感受到,实现高质量发展,干部是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很多方面的探索。
  一是强化党建统领,就是创新实施党建过程管控机制,坚持工作中找问题、党建上找原因、改革中找办法,全过程抓、抓全过程,把党建统领作用发挥到最大。
  二是强化思维训练,就是开展“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不断转变干部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
  三是强化全民意志,就是深入开展“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全民扎根滨州、奉献滨州的内生情感和内生动力。
  四是强化改革创新,就是实施改革“破零”工程,改出干部精气神、改出事业新高地、改出群众满意度。
  五是强化服务效能,就是树牢“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主动服务、用心服务、高效服务,不断擦亮“滨周到”服务品牌。
  六是强化为民情怀,就是坚持坐到群众炕头、想到群众心头、干到群众点头,让人民群众感到干部就在身边。
  七是强化作风建设,就是倡树“严真细实快”的作风,深化监督贯通协同机制,促进形成忠诚担当、真诚团结、干净干事的良好政治生态。
  可以说,当下的滨州,干部精神“思上、思强、思进”,干部素质“专心、专业、专注”,干事标准“完成、完好、完美”,“争第一、干唯一、创一流”已成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开启新征程、迈进新时代,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力提升“八大品质”,奋力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以实际行动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答记者问
  齐鲁晚报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骄人成就。请问,在新征程上,滨州如何乘势而上,发挥自身优势,走在前、开新局,为全国全省作出更大贡献?
  宋永祥:谢谢您的提问。“走在前、开新局”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东的光荣使命。“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我们的答案就是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我们认为,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关键是发挥好自身优势,化比较优势为发展胜势。经过这些年发展,滨州至少形成了“八大优势”:战略优势、人文优势、资源优势、实业优势、科创优势、开放优势、环境优势、服务优势。
  第一,“大河大海能够兼容兼优”的战略优势,就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等重大国家战略在这里交汇叠加。
  第二,“古今文化能够深耕深植”的人文优势,就是孙子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已经成为滨州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第三,“常能绿能能够替换替代”的资源优势,就是光伏、风电、天然气、氢能等资源非常丰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潜力无限、未来可期。
  第四,“新旧动能能够相辅相成”的实业优势,就是新旧动能转化成效显著,培育了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规上工业营收在全省排第3位。
  第五,“创新创造能够互促互进”的科创优势,就是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创造高地加速崛起。
  第六,“内外循环能够畅联畅通”的开放优势,就是“六高五铁十专线十高速”、港口机场立体联通格局正在加速构建,连续5年跻身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第七,“城乡品质能够精致精美”的环境优势,就是滨州正在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康养示范城市、国家体育公园城市。
  第八,“爱商富商能够共识共为”的服务优势,就是“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深入人心,“滨周到”服务品牌越擦越亮。
  这“八大优势”是滨州发展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就是要巩固好、转化好、拓展好这些比较优势,全力提升“八大品质”,实现发展品质更高、科创品质更强、开放品质更活、服务品质更优、文化品质更好、环境品质更美、民生品质更实、平安品质更稳。
  第一,发展品质更高,就是经济规模迈入全省第二方阵,人均指标、发展速度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第二,科创品质更强,就是打造一流科创平台、一流科创人才、一流科创生态,让“科创之光”闪耀“智者智城”。
  第三,开放品质更活,就是做足思维方式、体制机制、平台载体“三篇”文章,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第四,服务品质更优,就是全面叫响“滨周到”服务品牌,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第五,文化品质更好,就是让文化自信更坚定、文化含量更充盈、文化味道更独特,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强。
  第六,环境品质更美,就是天蓝、水清、土净、人和,让“生态之美”浸润“品质之城”。
  第七,民生品质更实,就是更高水平推进“一业三保七有”,让百姓生活更富裕、公共服务更普惠、基本保障更牢实。
  第八,平安品质更稳,就是维护好发展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滨州、法治滨州。
  我们相信,只要锚定“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这个目标不动摇,充分发挥“八大优势”,全力提升“八大品质”,滨州就一定能干出“走在前”的担当,干出“开新局”的样子,以一域之精彩,为全局添光彩。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滨州广播电视台记者:滨州作为山东沿黄九市之一、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是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
  李春田: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重要指示要求。滨州位于黄河下游,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素有“渤海之滨、黄河之州”之称。黄河从滨州穿城而过,流经市域94公里,将整个市域一分为二,黄河以南3个县市区面积、人口分别占24%和34%,经济总量占到近40%。全面融入和服务黄河国家战略,既是我们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面临的重大实践课题。我们坚持抓好大保护,推进大治理,全力推动战略在滨州落地落实。
  (下转第三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