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以“匠心”细琢高质量城乡品质“挥毫泼墨”绘就城乡美丽画卷
    我市以“匠心”细琢高质量城乡品质,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乡村等方面下足功夫,精心描绘出一幅城市美、乡村美的画卷。图为云端看滨州(资料图)。    (赵利军摄影)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任斐通讯员尹树芳李文慧孙菲
  品质之于城乡,正如同品质之于个人。
  人的成长离不开品质塑造,而对高质量城乡品质的孜孜追求和构建,亦是我市坚持的城乡发展之义。
  我市以“匠心”细琢高质量城乡品质,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城乡面貌、实现城乡统筹等方面下足功夫,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建长效、争一流,全力打造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大幅改善、乡村魅力充分彰显、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高质量城乡品质,精心描绘出一幅城市美、乡村美的画卷。
  以匠心致初心,以初心致未来。我市对高质量城乡品质的孜孜以求,不仅顺应了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群众新期待,稳稳托起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凝聚起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的磅礴力量。
  以生态和谐为底色绘就环境美,城更绿地更净天更蓝
  7月8日,在2022年全市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擦亮“滨周到”品牌动员会议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永祥提出打造“平、洁、绿、畅、靓、谐”的城市环境,让城市更加美丽、更有魅力。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已然成为我市城市品质提升的绿色“催化剂”。
  自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成功驶入快车道。一个个园林绿化工程的开展,一个个公园广场的建成,“绿满城市·花漾滨州”行动的实施,持续优化了城区的用地结构,打造出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碧水绿荫、宜居舒适的城市环境,重新激发了区域发展的活力。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各类城市公园、口袋公园242处,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6199.46公顷,城区公园绿地面积达2152.28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40.93%、绿化覆盖率达45.84%,分别高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0.93、4.84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31.48平方米,大幅度高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12平方米的要求。我市不仅在昔日的盐碱地上书写了绿色的奇迹,更塑造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高品质人居环境,实现了国家园林城市各项指标从“量的规模”向“质的飞跃”。
  整洁干净的市容环境,同样精心装扮出城市最洁净的“颜值”。
  在滨州,被称作“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个个都有一双“巧手”。有的是机械化的“巧手”,驾驶各类环卫作业车辆,实现市主城区主次干道100%机械化作业;有的是精细化的“巧手”,在常规作业的基础上开展“洗城”作业、“春治扬尘夏排水,秋收落叶冬除雪”等作业模式,精准出击提升保洁精度。目前,市主城区严格落实道路保洁精细化管理标准,形成了“机械化清扫+定期冲洗+全天机械快速捡拾结合人工保洁”的环卫作业模式,城区保洁质量水平再创新高。
  清洁取暖改造工作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
  我市因地制宜实施清洁取暖改造工作,遵循“宜热则热、宜气则气、宜电则电、易生物质则生物质、易其他清洁能源则其他清洁能源”的原则,实施复合供能、多能互补、清洁用能,至2021年共改造74.73万户,2022年继续实施121971户的改造任务。值得肯定的是,通过清洁取暖改造工作的实施,我市在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同时,也着力缩小公共服务供给的城乡差距,让农户告别传统的燃煤取暖方式,实现与城市生活方式的衔接,取得环境品质和生活品质的双提升。
  以生态和谐为底色绘就环境美,我市让城更绿、地更净、天更蓝。
  以描绘“城市工笔画”功夫绘就城市美,全面提升城市的形象、品质、能级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为让人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我市以描绘“城市工笔画”功夫绘就城市美,全面提升城市的形象、品质、能级,不断完善城市的配套、承载、功能,引领城市发展道路走向追求品质、提升内涵,把滨州打造成一座有实力、有品质、有温度,具有无限想象力、无穷创造力的现代化城市。
  突出产城融合发展,高品质高质量推动片区建设。市主城区重点推进科创城片区、南海湿地片区、康养片区和高铁片区建设,充分发挥片区带动作用,使片区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引领区。目前,以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为“双核”的渤海科创城建设,已经被纳入全省区域发展重大布局。如诗如画的秦皇河畔,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与魏桥国科研究院“双核”驱动、双向共振,渤海科创城加速崛起;“五院十校N基地”创新格局日趋完善,区域应用型科创高地强势凸起。
  大力提升城市品质,将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三大改造”牢牢抓在手上。我市扎实开展棚户区改造,至2021年底全市共启动实施棚改项目近420个,开工建设11.2万套,涉及棚改群众11万余户,改善了城市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启动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三年集中攻坚行动,优先改造城市核心区范围内的城中村,逐步消化其余城市开发边界附近的城边村、工业区周边村庄等,截至目前,累计完成77个村的房屋征迁,开工建设17个安置区,涉及住房2.6万套。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自工作启动以来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275个,共1307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3.39万户,极大改善了老旧小区环境面貌,成功打造出老旧小区改造的滨州模式,成为全省“样板”。
  聚焦完善城市功能,高标准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近年来,市主城区实施了黄河五路及排水泵站综合改造、秦台河城区段截污治理、“三桥十一路”、新立河城区段污染综合治理、老城区街景提升及续建等一系列民生工程项目;今年,市主城区重点部署实施15项道路畅通工程、11座市政桥梁维修工程、老化燃气管道更新任务等,着力构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城市基础设施向品质建设转变。
  以描绘“乡村水墨画”功夫绘就乡村美,在“记住乡愁”中感受“诗和远方”
  以“实干”为笔,我市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地方特色,全面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推动乡村生活、生产、生态深度融合,建设美丽富强乡村,以描绘“乡村水墨画”功夫绘就乡村美,在“记住乡愁”中感受“诗和远方”。
  突出“三大革命”,夯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我市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坚持建管并重,将农厕改造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建设通盘谋划、同步实施,构建了“管控一体、智能高效、循环利用”的长效管护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67.9万户。扎实推进农村“污水革命”,编制《滨州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方案》,各县市区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清单,保障农村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推进农村“垃圾革命”,为各村居配足垃圾桶(箱),配齐清运车辆,完善转运站配套,截至目前全市90个乡镇(街道)、3378个行政村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100%,基础设施配备率100%,全市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改善。
  抓好“四项重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我市持续深化村庄清洁行动,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十百千”创建,实施农村路网建设行动,深化美丽庭院创建,稳妥有序地解决了一批影响村庄环境的难题,夯实了农村路网基础设施,更形成了县区有品牌、乡镇有样板、村村有特色的美丽乡村新格局。立足我市“南山、北海、中河湖”的区域地貌特征,我市的美丽乡村建设还与生态观光、红色教育、民俗体验相结合,在打造滨州特色上下足功夫。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成功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32个,市级示范村300个,市级示范乡镇36个。
  依托“三大革命”和“四项重点”工作的开展,我市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更缩小了农村与城市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差距,推进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补齐农村短板进而实现城乡统筹。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