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滨城区法院力促诉源治理大格局见实效
上半年新收各类案件5286件,同比下降23.5%,新审案件降幅居全省法院前列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罗军通讯员李贵青报道)近年来,滨城区法院狠抓诉源治理,强化多元解纷,加速推进构建社会基层治理大格局。2022年上半年,新收各类案件5286件,同比下降23.5%,新审案件降幅居全省法院前列。
  能动履职,汇聚诉源治理工作合力
  积极完善机制建设。联合区直19个职能部门,制订《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实施方案》,与区总工会联合制定《关于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的意见》,针对公证、仲裁等专业人员参与调解出台文件规定3份,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联系沟通,确定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有章可依、有据可循、分工明确的多元调解机制,提升工作的规范性、实效性。
  积极凝聚社会力量。争取区委支持,将“万人成讼率”“无讼村”“无讼社区”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内容,努力构建“党政主导、司法推动、社会参与、多元共治”的诉源治理工作格局,推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目前,滨城区法院已通报“无讼社区”创建、“万人成讼率”情况4期,“无讼村居”达到504个,诉源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积极延伸司法职能。建立“党校+法院”法治教育新模式,成立全省法院首家党校法院分校和全市首家党校机关法治教育基地,依托丰富的案例资源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警示教育和法治教育,打造开放式、融入式、沉浸式党员干部培训机制,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建立全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机制,42名法官和法官助理与辖区43所中小学结对,协助学校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犯罪预防、权益维护以及校园安全防治等工作,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源头治理。
  搭建平台,健全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
  健全多元解纷机制。成立调解中心,选任13名专职人民调解员驻院调解,联合工会、妇联、金融等行业部门开展行业调解、专业调解,先后设立律师、家事纠纷调解工作室和劳动争议、金融消费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逐步实现解纷多元化、一站式。2021年,调解收案3470件,调解成功2958件,调解率85.24%,居全市首位。
  健全诉调对接机制。推进党建速裁深度融合,成立“青霖先锋队”,将速裁团队打造成提升质效的“发动机”和培养年轻法官的“孵化器”。推进速裁团队改革,按“1+2+2+1”模式,建立由1名法官、2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和1名调解员组成的速裁团队,强化诉调统筹衔接,做到能调则调,当判则判,促进诉调对接实质化。1-6月,速裁团队收案1514件,结案1584件,结案率91.45%,平均办案天数28天,诉调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
  健全诉讼服务机制。升级改造诉讼服务大厅,实现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次办好。实行院庭长导诉、院领导带班巡查和接访制度,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加强“互联网+”诉讼服务,强化网上立案、网上审判、网上执行、网上鉴定、网上送达和跨域立案,设立互联网法庭8处,互联网开庭2612件,跨域立案105件,最大释放智慧法院建设红利。
  着眼大局,推进法治滨城建设进程
  全力参与基层治理。加快推进滨西法庭和滨北法庭建设,打造金融审判专业法庭和环境资源特色法庭。针对金融审判、黑恶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发出司法建议26份,做到抓前端、治未病,预防矛盾纠纷。
  全力推进司法公开。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庭审直播8247件,裁判文书上网65077份,做到能播尽播、应上尽上。强化司法网络拍卖,网拍1916件,成交524件,成交额5.86亿元,成交率76.38%。主动接受各界监督,就“速裁暨一站式诉讼服务、多元解纷体系建设”等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
  全力开展法治教育。组织开展“法院开放日”“法官十进”和巡回审判等活动,建成新媒体中心,开通官方抖音号、视频号,广泛开展民法典、未成年人“两法”、养老诈骗、环境保护等法治宣传、法治讲座,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青年学生、市民代表等参观法院、旁听庭审、见证执行。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