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党建赋能滨州首个村改社区实现跨越式变迁
滨城区市东街道桃李社区创新“133”工作法,激活基层善治一池春水,帮助居民加速融入城市生活
    桃李社区“两委”公开承诺大会。

    桃李社区党总支换届。

    市东街道辖区景观。

    社区景观。

    社区活动。

    桃李社区开展剪纸活动。

    桃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樊飞通讯员郭帅安晓东
  滨城区市东街道桃李社区成立于2017年,辖区总面积约0.7平方公里,辖10个居住小区,6个单位,常住户3088户、7985人,是以原桃李村为核心,融合周边商业小区等单位成立的。作为全市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村改社区,桃李社区成立之初,面临着运行不规范、体制不理顺、集体产权不明晰等诸多问题。而成立五年后的现在,社区合作社资产达到8000余万元,比成立之初翻了14倍,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0万元,居民快速融入城市生活,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究其原因,近年来,市东街道党工委敢于去啃村改社区治理这块“硬骨头”,结合辖区实际,以桃李社区为试点,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了一套以党建引领为中心的“133”工作法:“1”,即以区域化大党建为统领;“3”,即组织融合、文化融合、服务融合;“3”,即人员分流、政经分离、职能分离。践行“133”工作法,使得社区面临的诸多难题都得到了长远有效的解决,也为街道其他村改社区的善治之路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组织融合、人员分流,全新区域化党组织架构体系打牢基层治理基础
  6月27日早上8点,桃李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张东华像往常一样,来到社区的接访大厅,等待社区居民前来咨询。作为原桃李村党支部书记,他在社区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很多居民有什么烦心事都愿意找他倾诉,群众反映的很多事项,他一听就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经他手处理的事项,很快就能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社区工作也因为他的加入,变得更加“顺风顺水”。
  工作开展中,街道将配强社区“两委”班子作为强化党的领导、规范运行机制的基础,选派街道干部担任社区党总支书记,原桃李村党支部顺转为社区党总支下辖的网格党支部,党支部书记进入社区“两委”班子,担任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原村“两委”成员选举进入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任职或担任社区网格员,充分解决了原村“两委”班子的分流问题。
  同时,积极吸纳社区专职工作者、新老居民中的优秀党员进入社区“两委”班子、网格党支部班子,理顺“社区党总支——网格(小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区域化党组织架构体系,推动党建联建、资源联享、全面融入。创新推行党员联户,在辖区6个网格(小区)成立6支党员先锋队,选择一批“有精力、有热心、有能力”的党员作为党员中心户,日常联系服务10—15户住户,引导新老居民互帮互助。
  文化融合、政经分离,丰富精神文化帮助居民加速融入城市生活
  市东街道聚焦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这一核心难题,社区党总支坚定不移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由原桃李党支部领办具有市场主体地位、独立法人资格的桃李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政经分离、专职专干,确保合作社成员心无旁骛发展集体经济。
  通过分析研判辖区产业结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合作社充分发掘特色产业,先后建成全市最大的桃李花卉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同时,将集体沿街商铺统一规划、整体招商,发展汽贸维修、特色餐饮等经济业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合作社资产达到8000余万元,比成立之初翻了14倍,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0万元。
  走进桃李社区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室,窗花、十二生肖、人物等几百个各式各样的剪纸和面塑作品让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每到周五的非遗文化授课实践活动,这里就会人头攒动,坐满了前来上课的居民。桃李村改社区后,为丰富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街道在社区打造了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室,并邀请蔺飞飞等辖区知名非遗文化传承艺人在工作室每周定期开展非遗文化传播课程,吸引辖区居民积极参与,收获了广泛好评。
  此外,为让村改社区村民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桃李社区党总支用好用活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大力开展邻里文化、城市文化“互融互促”活动。以面塑、秧歌、剪纸等传统活动为依托,让城市走进“传统文化”;建设“城市书屋”,成立“舞动新时代”舞蹈队,举办青少年轮滑、老年书画等活动,引导老村民乐享“城市文化”;组织文艺晚会、趣味运动会、家庭厨艺大比武等活动,发动新老居民广泛参与,不断促进思想文化的深度融合。
  服务融合、职能分离,提升服务质效让居民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
  早上9点,刚吃过早饭,桃李社区87岁的吴景美大娘家中的门铃就响了起来。“我们是社区便民志愿服务队的,是您家的水管漏水吗?”原来,是社区家电维修“爱心蒲公英”志愿者来给大娘维修水管了。一番操作下来,不到10分钟就把问题解决了,师傅临走时还帮吴大娘把漏水的卫生间收拾得干干净净。“从打电话向社区求助到上门维修完成,一共没用上半小时,这效率真是太高了。”看着被打扫得整洁明亮的卫生间,吴景美大娘高兴得合不拢嘴。
  为给新老居民提供满意服务,解决他们遇到的生活难题,市东街道打造社区党组织引领、共驻共建单位参与的“1+N”服务体系,将社会保障、民生服务等各类帮办代办事项纳入“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原村委会承担的自治职能、服务职能全部分离移交社区,改变了村民“有事找村干部解决”的老路子。同时,高标准建设了1000余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6处网格党群服务站;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开展全面摸底、走访座谈,亮出需求服务清单,累计走访群众2800余户,收集建议100余条。针对搬迁后居民生活不便等问题,统筹整合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辖区商户等力量,成立5支“爱心蒲公英”志愿者队伍,累计已开展便民家电维修、敬老助残、心理疏导、矛盾调解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900余次,化解房屋分配、物业服务、邻里纠纷等难点问题150余件,居民安全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市东街道党工委书记孙宏博表示,下一步,市东街道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以区域化大党建为统领,不断提升村改社区服务质效,大力发展城市经济,让居民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