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田中岳通讯员高小刚常健王鸣凤报道)今年以来,滨城区市西街道坚持“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理念,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目标,创新成立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建立“纵向协调+横向联动”机制,用实际行动赋能企业发展。
打破传统观念,整合资源,以“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理念为遵循,开创经济工作新局面
整合现有资源。该街道将财政所、核算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8个站所中所有涉及企业发展的职能进行整合优化,创新成立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下设财税金融办公室、企业服务办公室、商务办公室、投资促进办公室、经济运行办公室等7个部门,实行一体化管理,从体制机制上保障经济发展服务工作更加高效。
建立科级干部包保项目工作机制。每一个重点项目都有一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负责帮包,针对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起想办法解难题,促使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建立协调沟通工作机制。每月召开一次主任办公会,调度、分析、研判经济运行数据,根据经济指标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方向。积极与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对接,谋求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完善联合执法制度,坚决避免“多头执法”,坚决落实好“无事不打扰”的服务理念。
优化服务模式,树牢“服务项目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践行“有事我来办”,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
服务重点项目。在重点项目落地过程中,该街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从项目招引、用地规划、手续办理、项目建设到正常运营进行全流程服务,确保项目早日开工,早日达产。
优化审批流程。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对个体工商户提交的业务初审由原来的三天缩短至一天。升级商事一体机审批,通过秒批系统现场即可完成有关营业执照的办理。对食品许可证的办理,经现场审核通过后,最快当天即可拿证开业。
关心关注各类市场主体。将新成立的企业和个体及时纳入市区两级平台,及时向企业推送符合自身特点的惠企政策。通过遍访企业活动,将最新惠企政策送上门。同时,对各类市场主体的诉求建立问题台账,做到闭环管理、逐一销号,用实际行动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整合各类要素,主动作为,全力解决企业需求,助力企业复产复工
创新服务方式。4月25日,该街道利用新媒体平台,举办“惠民助企才聚市西”直播带岗网上招聘活动,助力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为缓解辖区市场主体融资难问题,该街道主动对接滨州农商行,向辖区各类市场主体推出“滨州农商行市西街道企业复工复产专属信贷产品”。
紧盯科技要素。加强与企业联系,精准推送科技类政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与地方高校沟通,做好校企共建工作,协调滨州学院、滨州医学院等高校与辖区企业结对子,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充实企业人才和技术力量。5月10日,山东民瑞勘察测绘股份有限公司与滨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并举行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仪式。截至目前,辖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今年以来,签订产学研协议11份,另有2家企业正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提供暖心服务。利用全科大网格优势,对辖区企业和门店进行帮扶指导,帮助建立防控制度、完善防控措施,巩固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针对疫情期间交通管制问题,该街道安排专人开展驻企服务,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帮助企业办理车辆通行证,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提供保障。
企业所需,服务所往。市西街道通过改革找办法,创新赋能经济发展,截至5月底,街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3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较去年同比增长22.6%,位列全区第三;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25527.7万元,同比增长20.53%,增速位列全区第一;限额以上贸易企业14家,限上餐饮个体户10家,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45752万元,同比增长18.22%,位列全区第二;第一季度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5亿元,同比增长45%。下一步,该街道将持续发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各项职能,冲刺二季度、决战上半年,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