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新旧动能提速转换 构筑起现代产业体系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滨州经济社会发展回眸(中)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李伟伟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滨州工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日趋重要,资源、土地、环保约束不断强化。滨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动力从传统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新旧动能提速转换,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在2020年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滨州排名第七位,位列二等,同时获得分量最重的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单项奖励,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省对市“新旧动能转换”模块6大项指标,我市综合得分列全省第4位,比上年上升9个位次,滨州新动能正加速汇聚成长,发展态势蓬勃有力、步伐稳健。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形成了标志性“十强”产业,工业营收列全省第4位,这是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的最大底气,也是转型创新发展的最大基础。尤其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市通过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不断培植优势产业,滨州市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市围绕轻量化铝新材料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等战新产业和食品加工、家纺服装、医养健康、现代海洋、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加大技术攻关和项目招引力度,做好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文章,打造新的产业地标。强化“三重”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全力推动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构建优良产业生态。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五年以来,全市传统工业实现产业升级、脱胎换骨。如:电解铝及铝深加工行业,依托魏桥集团等龙头企业,发展铝型材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2020年邹平国家高端铝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批,初步形成了在全球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色高端铝产业集群。纺织产业逐步改变了以棉纺初加工为主的行业结构,实现纺织、家纺高端化,推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服装产量达到2418.5万件,比2017年增长12.2%,培育形成了向尚服饰等服装品牌,补长了服装短板。滨州新能源发电从无到有,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到2021年底,全市已经拥有山东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华能沾化新能源有限公司、国华瑞丰(沾化)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风力发电企业,风力发电量达37.19亿千瓦时。太阳能发电除滨州市沾化区通汇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无棣爱康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华能沾化光伏发电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外,还有几十家规模以下光伏发电企业及个人光伏发电企业,到2021年底,全市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已达25.9亿千瓦时。
  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五年来,滨州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大项目,发展新项目,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全产业链条,新的增长点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8.03%,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1.99%,比2017年提高14.68个百分点。2021年我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7.4%,2017年提高12.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推动滨州市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全市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48.5亿元,较2017年增长61.7%;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13%,较2017年提高6个百分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滨州将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一切围绕产业转、一切盯住产业干,真正把长板用到极致、把优势化为胜势,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以更大力度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塑成优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市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