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指导组积极指导服务企业复工复产。 3月24日上午,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博兴县某粮油企业财务人员与兴业银行滨州分行工作人员在户外共同完成一笔1.2亿元的贷款业务。 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为运输车辆核发通行证。 办理营业执照跑出“加速度”。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李伟伟通讯员李先海高猛猛
全市上下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为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抢回来,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坚持党建引领,做到防疫与复工“两手抓两手硬”,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迅速行动,主动服务,靶向施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项目复工复建,争当“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的实践者和引领者,有力推动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
坚持“用心”谋划,下好复工复产“先手棋”
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定印发《关于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号召全市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立足职能,坚持“问需于企、问需于民”,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要环节用心用情用力,扛牢使命、冲锋在前,强化带动、凝聚合力,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把落下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助力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
秉持“初心”理念,吹响复工复产“冲锋号”
全市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立临时党组织、组建党员先锋队、设立党员责任区,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所需所求,真正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派出10个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指导组,由局领导带队分赴各县市区,直插一线、直赴企业,详细了解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服务,从人员管控、交通物流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全力助推我市工业企业尽快复工复产达产。
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机关党支部向3.6万家企业发出短信提醒,引导企业用“惠企通”服务平台上传诉求,主要负责同志带队组成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指导组,深入县(市、区)指导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对于企业提出的诉求,协调相关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单位)第一时间解决。在滨化集团指导防疫工作时,了解到企业因疫情期间道路封控造成甘油等原材料无法入库,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运营,如不妥善解决,不但会有安全环保隐患,还会造成7000余万元经济损失。该中心与企业共同研究拟定了定时集中运输的应急方案,第一时间上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予以协调解决。面对阳信一智肉牛公司提出的缺少饲料问题,该中心联合阳信县和交通运输部门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24小时内解决了困扰企业的难题。
出台“暖心”举措,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
帮助企业解决返岗、物流、物资、社保等难题,开通服务绿色通道、加大财税金融帮扶力度……连日来,市直各级各部门用足用好上级优惠政策,纷纷出台“政策包”,做到政策落实到位、运输畅通到位、要素保障到位,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发展。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机关党总支围绕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制定《金融服务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十二条措施》《滨州市助企纾困金融产品汇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导推出针对性强、覆盖面广、成本低、信用贷款为主、办理灵活便捷的36个金融产品,助力滨州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持续稳定发展。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理念,紧密结合市场监管职能,出台抗疫情促发展“温情助企”十二条措施,为处在疫情期间的企业送去“政策包”,以最优路径、最短时限、最暖执法,助力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
市人社局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的兜底保障作用,推出社保费可缓缴、开通工伤绿色通道、推行“在家办”“静默办”“线上办”“预约办”“电话办”“邮寄办”等社保惠企利民十条措施,全心全意全力做好服务,积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主动保障服务民生。
强化“贴心”服务,打好复工复产“组合拳”
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践行“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坚持用有温度的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复工复产条件,主动服务、精准服务、高效服务,切实落实相关疫情防控政策,当好企业发展“服务员”。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引导金融机构开通线上金融渠道,简化审批流程,确保金融服务不断档,保障金融服务渠道畅通。目前,邮储银行滨州分行自本次疫情发生以来累计为小微企业发放线上类贷款5600余万元;中国银行滨州分行开展线上联动作业,已为15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续贷3080万元。
市统计局开展“双线调查”,双线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网络调查和居民生活状况满意度电话访问调查,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当好参谋。
市交通运输局开辟交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原材料运输绿色通道,切实保障复工复产所需原材料及时到位,截至4月7日累计发放通行证超过10万张。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集中采取视频会、现场会、钉钉线上会等形式,分别与10个县(市、区)就117个重点项目和32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用地手续办理情况进行精准对接,全力以赴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加速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