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八个品质’狠抓‘八个落实’奋力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系列评论之七
民生品质更实:让百姓生活更富裕、公共服务更普惠、基本保障更牢实,把“民生之盼”变为“民生之赞”
本报评论员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始终是党和政府最重要的任务。发展不仅要有力度、有速度、有高度,还要有温度。改革发展的历程,必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沿着这个方向推进,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真正实现“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近年来,全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纾民困、解民忧,民生保障扎实有力、更为普惠。2017年以来累计实现民生支出1578亿元,年均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率近两年连续位居全省第1位。社保、医保、低保水平全部跨入全省第一方阵,民政工作实现全省“七连冠”。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省唯一入选“2020年度各省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脱贫攻坚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23:1缩小为2.02:1。“全科大网格”实现全覆盖,获评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民生为本,须久久为功。在刚刚闭幕的市第十次党代会、市“两会”上,确定了今后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蓝图,提出了“民生品质更实”这一发展目标,努力让百姓生活更富裕、公共服务更普惠、基本保障更牢实,把“民生之盼”变为“民生之赞”。同时也进一步“提档升级”了“民生清单”——12类197件民生实事每一件都力求把好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把成效落实在为民谋福祉中,让市民未来生活愈加可期。
提升民生品质,关键在于全面推进就业增收。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每年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以上。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四增”工程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让人民群众的“钱袋子”更鼓、“家底子”更厚、好日子更“红火”。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看到更大的变化、得到更多的实惠、感到更高的满意。
提升民生品质,重点在于全面优化公共服务。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质量提升、职业教育融合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健康滨州建设。聚焦“一老一小”,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打造康养示范城市、儿童友好型城市。
提升民生品质,基础在于全面完善保障体系。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社保、医保、低保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和救助标准。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提高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的综合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确保在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少。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干民生工作,就要坚持坐到群众炕头、想到群众心头、干到群众点头,穷尽智慧织好网、兜好底、办好事,真正把“民生清单”变为百姓“幸福账单”。全市上下要始终把“人民至上”贯穿始终,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柴米油盐”,全力以赴把民生实事办实、好事办好,以夜以继日的无悔奉献、负重担当,换千家万户的岁月静好、幸福安康。扛牢群众过上更好日子、走向共同富裕的使命担当,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民生需求,让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