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阳信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阳信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集聚规模以上养殖企业136家,培育了SC认证牛肉加工企业331家,年屠宰加工牛肉30万吨以上,位列全国县域第一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孙文杰
  2021年以来,阳信县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着力构建集饲草种植、肉牛繁育、屠宰分割、牛肉加工、冷链物流、副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条,加快建设规模大、层次高、成体系的现代肉牛产业集群。2021年11月,阳信县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正在积极准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验收工作。
  集聚规模以上养殖企业136家,培育SC认证牛肉加工企业331家
  阳信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集聚规模以上养殖企业136家,肉牛规模养殖比例达87%,并通过推动养殖户“退村进区”,实现肉牛养殖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检疫、统一粪污处理。园区培育了SC认证牛肉加工企业331家,年屠宰加工牛肉30万吨以上,位列全国县域第一。目前,阳信牛肉占天津清真市场份额50%、北京清真市场份额30%。
  阳信县建成优质青贮饲草种植示范基地5万亩,年收贮全株青贮玉米15.76万吨,带动全县收贮20万吨,粮改饲农区养牛“阳信经验”被中国畜牧业协会评为全国优秀创新模式奖。借箭牛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冯玉在说:“过去,一头牛一天需要5公斤玉米面和10公斤黄贮玉米,现在只要15公斤青贮玉米和一些营养物,饲养一头牛一天节省3元。”
  阳信县相继荣获“阳信牛肉”“阳信鲁西黄牛”“阳信渤海黑牛”等3个地理标志认证,培育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全国优秀牛肉产品品牌6个。
  全方位延伸产业链,树立全国肉牛行业“风向标”
  当前,阳信县总投资4.2亿元的冷链物流产业园暨进境肉类海关指定监管场地项目建设得如火如荼。产业园建成后,将满足阳信县肉类产品进口报关、保税、查验、仓储、流通和运输发展需要。2021年10月,阳信县还与京东签订了共同建设阳信肉牛产业大数据平台和贸易服务平台的意向协议,将建立阳信牛肉价格指数,打造产业化数字中心。
  该县依托产业园成立国家“千人计划”工作站,集体攻关良种繁育、牛副产品利用、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核心技术,其中肉牛精细分割和牛骨雕刻技术全国领先,率先自主培育每头18万元的5A级肉牛品种以及阳信鲁蒙黑牛新品系;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厌氧发酵+膜提纯制取天然气+沼渣生产有机肥”工艺模式,年处理农业废弃物150万吨,畜禽粪污和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3%。
  阳信建设了工艺美术牛骨雕刻特色产业基地、阳信民俗文化产业园,举办了两届中国牛骨雕刻文化艺术节,年生产牛骨雕刻艺术品、牛毫等产品1.2万件。
  坚实支撑富民强县,有力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阳信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为富民强县的坚实支撑。2020年,产业园总产值达55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8%;园内肉牛产业产值达526亿元,占县域GDP的43%,位居国家产业园前列;园内企业税收实现2.3亿元,占县域财政收入的17%。产业园直接或间接带动养殖、屠宰、深加工、运销、餐饮等行业近12万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拉动全县人均年消费支出提高6个百分点。
  同时,该县创新“一牛带三地”“赊母返犊、北繁南育”“回汉合作养牛”等模式,有力带动了区域协同发展。“一牛带三地”累计运销青海藏系羊72万余只、藏牦牛1万余头,带动3个省定脱贫村1000个养殖户每户增收1.5万元,带动内蒙古科右中旗20个嘎查集体经济、200家合作社和1万余养殖户肉牛良种改良率达到50%、存栏量由23万头提高到26.5万头。“赊母返犊、北繁南育”模式将母性较好的安格斯和鲁西黄牛杂交,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肉牛新品系,农户每养殖1头母牛每年能增收6000元;利用东北三省基础母牛量大的优势,收购小牛到阳信集中育肥屠宰,实现南北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回汉合作养牛”模式通过“赊小还大”“赊瘦还肥”合作,使3200户群众成为赊销养牛专业户,走出了一条回汉群众互补互利的产业化养牛新路子,阳信县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