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市属企业整体实力大幅提升 国资监管实现创新发展
2021年市国资委工作亮点纷呈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 裴庆力 通讯员 刘莹超
  2021年,市属企业经济效益和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国资国企重点改革强力推进,国资监管创新发展,亮点纷呈。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市属企业资产总额1171亿元,增长82%;净资产609亿元,增长117%;实现营业收入190亿元,增长69%;利润总额6.5亿元,增长178%。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01%。
  实体经济不断填补我市产业空白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市国资委通过参股控股方式,招引实体项目落地。城建集团同博兴财金集团、杭萧钢构公司合作,投资6亿元的钢结构装配式项目,去年8月正式投产,填补了全市装配式建筑产业钢结构项目的空白,有力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公用事业集团与四川葵青公司合作,投资3000万元的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项目,去年11月竣工投产,填补了我市无粪便无害化处理场的空白,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建良好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公用事业集团与北京元烨合作成立渤中能源公司,与中海油气电集团已正式签约。国投集团与北京瑞盈、北京元烨三方合作,运营海上风电检测中心项目,以实际行动助力我市实体经济“强筋骨”“上台阶”。
  探索实现市县两级国企合作新模式
  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国资国企规模,市国资委针对市县政府平台公司“规模小”“评级低”“能力弱”的现状,创新“以市带县”思路,以市国投集团为试点,通过无偿划转方式相继受让阳信城投集团51%股权、高新区财金集团51%股权及沾化宏达财金集团65%股权,实现了市县两级国有企业的纵向整合,有效带动国有资本流动和保值增值。通过“以市带县”,市国投集团资产总额由21亿元跃升至383亿元,获评AA+综合信用等级。同时,带动县区平台转型,以产业基金模式,市县两级深度合作,加大项目投资,助推县区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县区平台从单纯融资平台向实体经济投资平台转型,进一步国资国企增强“压舱石”“主力军”作用。同时,规范对县区划转平台的管理,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健全了项目投资、往来借款、信用担保、发债管理等系列管理办法,控制县区隐形债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全市国有资产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信用评级和基金管理实现历史性突破
  市财金集团、国投集团分别取得AA+信用评级资质,滨达集团取得AA信用评级资质。以信用评级资质为基础,滨达集团非公开发行债券15亿元和定向债务融资工具15亿元,年内到位资金21亿元;财金集团发行中期票据20亿元,主要用于我市黄河大桥、市直棚户区改造、高铁片区、康养片区、沾临高速等重点项目,有力保障了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实施。
  去年2月,市财金集团全资子公司滨州安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和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滨州渤海科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为我市第一户国有基金管理公司。同年6月,国投集团下属的滨州国投国富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取得基金管理人从业资格。这是我市国有企业基金运作的新突破,填补了我市无专业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空白。两公司成立后可运用基金管理公司优势,搭建基金投资平台,发挥产业基金的杠杆放大和引导作用,释放基金资本对优势企业的孵化作用和对招商引资的催化作用,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组建市交通投资集团,确保“四港联动”高效运行
  为从根本上突破滨港公司发展瓶颈,进一步落实“83”工程中建立“四港联动”运营保障机制、开工建设5万吨级航道及防波档沙堤等重要工作,全力推动滨州临港产业快速崛起,组建了市交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公司资产规模达到140亿元。市交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从无到有,从工作思路到实际落实,仅用一个半月时间。作为临港产业及相关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四港联动”的运营主体,统一整合临港、交通等相关资产、资源,市场化运营套尔河资源,发展临港产业,最大限度发挥资源、资产的整体效能,将从根本上突破制约北部沿海和滨港公司发展的瓶颈,为“四港联动”高效运行和北部沿海崛起打好基础、创造条件。
  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2021年,市属企业承担实施了会展中心、体育中心、市直棚改、先研院(二期)、国际社区、秦皇河湿地生态提升工程、康养片区等34项重点工程,总投资537亿元,年投资100亿元,各项工程进展顺利。
  全国第一家海上风电并网适应性检测中心落户滨州
  去年8月,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领导小组会议同意海上风电并网适应性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同年9月,国投集团与国家、省电科院签订协议,正式拿到了国家级实验室牌照——国网海上风电并网联合实验室。该项目建成后,将着力形成融“风电装备研发制造及出口、海上风电测试与服务、海洋工程结构以及海上风电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力打造海上风电领域全产业链。目前,该项目已列入2022年度山东省重点项目中的省“双招双引”签约项目名单、滨州市2022年市级领导帮包重点项目名单。
  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滨州市交通产业有限公司前期因政策、规划调整,通过银行贷款及自有资金在沾化区购买两万亩海域,计划投资建设套尔河东岸港口码头及临港物流区等项目未能开展,截止到去年6月贷款本息已累计达3.8亿元,形成了巨大的债务负担。为解决其债务问题,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市国资委多方协调,去年成功与华能沾化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渔光互补”项目。通过华能沾化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资金注入从根本上解决了历史形成的交通产业两万亩海域3.8亿元的债务问题,并保证了前期投资的可持续性收益。
  国资监管创新发展
  实现市属国有二级及以下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覆盖。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是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动力的关键举措。去年,市国资委在68户具备条件的市属国有二级及以下企业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做到应推尽推,覆盖率达到100%。工作推行以来,市属企业在面临疫情反复、市场竞争激烈的压力下,经营业绩稳步攀升,有力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市场竞争力。
  开展非上市公司中长期激励试点。经过企业自主申报、市国资委初选审核、组织专家论证,反复甄别,慎重选择,确定了国投投管公司等5家市属二级及以下企业开展非上市公司中长期激励试点,为推动市属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去年,5户试点企业实现净利润6949万元,完成目标的111%。我市中长期激励改革经验《滨州市国资委巧啃国企改革“硬骨头”》在山东国资(127期)发表,走在全省前列。
  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2021年,市国资委高频次赴多地考察招商,与央企国企及国家新能源研究所、清华工研院等知名科研院所对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市国资委招引任务为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25亿元,完成率125%。高质量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在济南成功举办“滨州市对接省会经济圈暨省属国有企业项目合作恳谈会”,推介县(市、区)及市属国有企业对外合作项目31个,计划投资额594亿元;现场签约合作项目8个,计划投资额56亿元。
  国企管理基础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扎实推进。根据我市高质量出台的《滨州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市国资委按照“三化”要求,制定《2021年滨州市国资委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分解表》,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抓好评估督查,有针对性的加快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在上半年全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评估中位列全省第七位。截至去年12月底,45项改革任务已完成43项,超额完成省确定任务目标25.6个百分点。
  实施市属企业内部及之间资源优化整合。为进一步实现市属企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去年,市国资委相继印发《关于对市属国有企业存量资产进一步优化整合的通知》、《市属企业及之间资源优化整合实施方案》,对11户企业国有股权进行划转调整,对18户企业通过吸收合并实施重组整合。通过重组整合相同相近业务,压缩精简企业管理层级,截至去年8月底,市属国有企业优化整合全面完成,市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加优化,国有资本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
  创新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结合本年国资国企重点工作任务,把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引进实体经济、与县(市、区)合作、创新突破事项纳入经营业绩考核范围,形成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为核心、突出市属企业五大重点工作任务的创新考核机制。探索分类核算、分类考核机制,并实施试点,增强业绩考核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去年6月底,全面实现了企业负责人薪酬差异化,彻底破解企业领导“高水平大锅饭”局面。
  今年确保实现市属企业总资产达2000亿元
  2022年,市国资委将以更加“硬核”的措施,解放思想再发力,上下协同再提速,规模效益再突破。主要是:确定“一个目标”,抓好“五项重点”。
  “一个目标”:通过努力,确保今年总资产达到2000亿元,力争2500亿元;到“十四五”末总资产确保3500亿元,力争达到4000亿元,并确保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五项重点”:
  (一)抓好实体经济。今年仍将作为重中之重,以控股、参股方式引进和发展实体项目。重点抓好海上风电检测全产业链基地项目、易塑(滨州)新材料产业园项目、30万吨电子化学品及36万吨可降解材料项目、济南澳格林公司合作的环保能源项目落实落地,并积极探索与中海油、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等央企的合作。
  (二)抓好市县合作。采取“市级控股建设统一平台、县市区设子公司”的模式,重点抓好水利、临港产业和交通、投资运营平台、文化旅游“四个板块”的整合。同时,市属国企将积极参与光伏、风电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未利用地开发,推动实现滨州利益最大化。
  (三)抓好资本运作。企业发债融资。通过发行中期票据、公司债券等方式,力争融资200亿元以上。运作产业基金。发起设立百亿规模的“新能源产业基金”和百亿规模的“十强产业”发展母基金,通过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助推滨州产业发展。
  (四)抓好重点项目重点工程。2022年共谋划重点项目、重大工程33项,总投资824亿元,年度计划总投资100亿元。
  (五)抓好班子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从严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大市场化选聘企业经理层和专业人才力度,选优配齐企业领导人员。加强监管考核,确保企业依法依规管理运营。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