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历史最高值
全市政法机关凝心聚力主动作为,为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贡献政法智慧和力量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罗军通讯员商金鹏
  去年以来,滨州市各级政法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凝心聚力,主动作为,为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贡献了政法智慧和力量。
  全市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年攀升,2021年群众满意率99.35%,满意度97.27分,达到历史最高值
  2021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和省、市委部署,汇聚全市工作合力,平安建设、信访工作、交通安全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开展的平安建设工作、“心源性”矛盾纠纷化解、为民服务同心圆工程等多项工作被中央、省总结推广。市委政法委被中央政法委表彰为《长安》宣传通联工作先进单位,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集体”“全省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全市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年攀升,2021年群众满意率99.35%,满意度97.27分,达到历史最高值。
  滨州市出台平安滨州建设五年规划,统筹发展与稳定,实施“三步走”战略,绘制平安建设新蓝图。实施政法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时分析研判,细化分解政法重点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清单、责任清单、落实清单,把项目库重点工作作为工作主线,推动其他工作齐头并进,强化督导,压实责任。依靠项目库重点工作立梁架柱,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符合实际,健全平安滨州建设整体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平安滨州建设整体工作水平。
  紧紧围绕“双型”城市建设,完善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以法治护航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治安保护机制,推动“三打”“三治”“三清”专项整治常态化,健全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定期开展涉企矛盾排查,最大限度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做好保护文章。完善涉企民商事案件速裁程序,开辟涉企执行案件“绿色通道”,加强重大破产案件审判专业团队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证明事项“彻底清理、线下告知承诺、线上信息共享”三位一体新模式,开办企业帮办代办,做好服务文章。
  坚持将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践行将调查研究贯穿工作始终的工作理念,实行总体调研、深度调研、专项调研三类调研方式交互使用、互促推进,坚持对需求精准制导,把调研所需、地方发展所需、制定政策所需、为民办实事所需科学有效结合。先后开展“把脉基层、问计于民”平安建设十大领域专项调研、平安滨州建设专题调研、“心源性”矛盾纠纷化解专题调研、市域社会治理总体调研活动,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等,围绕社会发展大局,聚焦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形成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依靠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助推实际工作。
  实施“全科大网格”提质增效工程,依托全市1万余名网格员,推动实现网格体系精确覆盖、社情民意精准掌握、矛盾纠纷精细调处、为民便民精致服务“四精”目标。立足群众观点,打造为民服务“同心圆”工程,充分发动全社会力量,建立“一心三环联创联动”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构筑群防群治严密防线,推动平安维稳力量从分散向聚合转变,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滨州建设新局面。
  实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行动,全力推进“三机制三平台”建设
  建立立法保障机制,出台实施全省首部网格化地方性法规《滨州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建立分类推进机制,系统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总体调研,制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分类推进方案(试行)》。建立创新孵化机制,实施滨州市平安建设创新“星云计划”,举办创新项目评审会2期,收集创新项目27个,孵化推广14个。优化信息管理平台,对涉及基础信息模板、常住户籍人口等31个项目类别、457万余条基础数据信息进行筛选、甄别、优化、完善,数据采集标准化达到99.9%。打造专责实体平台,推进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进一步整合各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资源,打造集矛调、信访、维稳、法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专责平台,县乡两级实体平台实现全覆盖。健全教育培训平台,创新开办“枫桥班”,建立市级统筹、县乡落实的社会治理教育培训体系,提升队伍素质和服务质量,目前已举办两期,累计开展培训917场次,培训网格员及网格管理人员9万余人次。
  实施“全科大网格”提质增效工程,推动网格治理由全转精。实现网格体系精确覆盖,有效解决了网格盲区、交叉重叠、“网眼”过大等问题。实现矛盾纠纷精细调处,建立全过程诉源治理机制,强化“心源性”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为民服务“精致高效”,探索推行“全民网格员”机制,组建以网格员为轴心,党员、物业服务企业、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的网格服务团队。流转办理社会治理及各类民生服务事项54.7万余件,办结率99.9%,其中提供为民帮办代办服务6.9万余件。
  实施“雪亮工程”深度应用工程,推动治理维度线上拓展。强化机制创新,以视频监控全覆盖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深度应用,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加强资源整合,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增点扩面、全域覆盖,汇聚各县(市、区)和公安、政务服务中心等市直部门视频资源6.2万余路,基本实现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全部覆盖,并全部共享至省级视频监控图像共享平台。注重实战实用,推动“雪亮工程”向基层延伸、“雪亮工程”与“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平台深度融合,3.1万余路视频监控接入“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系统,为网格工作可视化指挥、智能化应用提供了可靠支撑。
  建立“法治供给个性清单”,建立执法司法服务、执法司法环境、执法司法效率、惩治违法犯罪和6类行业领域“法治供给个性清单”10张
  在全省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议上,以《以“五责”促“五化”滨州市全流程拧紧执法司法责任链条》为主题,市委政法委作为全省16市党委政法委唯一代表作了典型发言。
  履职尽责,政法改革高效化。坚持以改革提高法治效能、维护法治权威,增强群众获得感。全市审判机关探索联动机制,攻坚“执行难”,市中院单日执行到位资金9.29亿元,创历史之最;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数及法院支持率等多项指标均列全省第1位;公安机关靠前一步、主动作为,荣获建党100周年大庆安保突出贡献奖;司法行政机关“智慧调解”系统共录入案件3.48万件,位居全省前列。推动市委巡察、政治督察、“双督双查”、纪律作风督查巡查、队伍建设巡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清查等“多查(察)联动”,及时督促整改问题。
  以“三张清单”实现法治服务精准供给。从需求侧调研,从供给侧改革,探索建立“法治需求个性清单”“法治供给个性清单”“法治服务落实清单”,省委政法委推广我市经验做法。精准问需,建立“法治需求个性清单”,对470家重点企业开展专题调研,梳理政法服务质效、执法司法环境、法律适用尺度、政法机关协同等4方面12项共性需求、6类行业领域26项个性需求。精准问策,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司法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暨营创法治营商环境部署推进会议,及时出台《关于为不同类型企业提供“法治供给个性清单”的若干措施》,建立执法司法服务、执法司法环境、执法司法效率、惩治违法犯罪和6类行业领域“法治供给清单”10张,制定具体措施44条。
  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案件评查活动,推动执法司法规范化
  开展案件评查。采取“市级统筹、上下联动、异地交叉”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了案件评查活动,抽调市县两级政法单位业务骨干、律师等专业评查力量90人,开展案件质量评查。有关做法被省委政法委简报刊发推介。
  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开展“三个规定”“万长”大宣讲和党政领导干部严格执行“三个规定”公开承诺行动,全市753家单位开展宣讲;转发《关于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的意见》,并就“三个规定”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按季度向市委备案违反“三个规定”典型案例。
  涉案财物集中管理工作。建成占地2000平方米的滨州市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和覆盖全市的涉案财物管理信息平台,联合市纪委监委、市政法单位印发《滨州市涉案财物集中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并在市本级、滨城区、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部署开展涉案财物集中管理试点工作。
  整治执法司法突出问题。围绕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存在的相关问题,市委政法委加强督导调度,督促政法单位规范执法办案,提升办案质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人民群众满意率99.74%,扫黑除恶斗争走深走实
  扎实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公安机关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2件,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涉黑恶案件5件,全市法院一审判决涉黑案件1件、涉恶案件1件,二审审结涉恶案件7件,严厉惩处了一批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分子,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走深走实,有力带动了社会治安形势的持续好转,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在全市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调查中,扫黑除恶满意率最高,达99.74%,较去年上升0.53个百分点。
  坚持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基层“拍蝇”紧密结合,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81起,处理201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3人,组织处理81人,移送司法机关10人,有效纯洁了干部队伍,净化了政治生态、社会生态。
  深化“打财断血”,组织开展涉黑涉恶案件财产处置攻坚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人员加快涉案财产处置进度,推动生效判决涉黑涉恶案件财产处置到位率达100%,彻底摧毁黑恶势力经济基础,防止死灰复燃。
  组织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集中宣传活动,广泛收集案件线索。聚焦行业领域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狠抓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有力净化了行业领域发展环境。结合实施共产党员“淬火工程”,对1.6万名村“两委”成员进行集中培训,依法治村能力明显提升,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2021年以来,全市1个集体、1名个人受到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表彰,11个集体、25名个人受到山东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表彰。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被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授予先进单位一等奖。市扫黑办工作专班被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授予“山东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称号。
  解决实际问题4.5万余个,群众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满意率达94.85%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启动以来,市委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全市政法系统和相关单位协力落实,圆满完成了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回头看”各项任务,群众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满意率达94.85%。
  把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标立向,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工作,持续开展好政治教育、党史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全市政法系统有158个集体、577名个人受到市级及以上表彰表扬,其中7个集体、13名个人受到中央部委表彰表扬,涌现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个人”徐胜利、贾铭毅,“全国公安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绩突出个人”李磊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和集体。
  将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与教育整顿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邀请各级媒体记者、“两代表一委员”、人民群众走进政法机关,市、县两级举办“政法机关开放日”活动213场次,召开座谈会559次。研究制订顽瘴痼疾专项整治方案,及时公布顽瘴痼疾整治清单,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开展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大宣讲和党政领导干部严格执行“三个规定”公开承诺行动。开展不当执法司法行为大曝光行动,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公布典型案例52件。
  以“政法为民45件实事”为抓手,将政法为民贯穿教育整顿全过程和各方面。全市政法系统出台便民利民措施700多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4.5万余个,市委政法委从社会稳定诉源治理出发,通过织就“六张温心网”、突出“五项暖心举措”、建立“五大援心机制”,积极打造“6+6+5‘心源性’健康矩阵”;市法院“线上+线下”模式开展案件大调处、合力推进诉源治理助力建设平安滨州;市检察院“三位一体”机制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市公安局“七个一”民生实事工程等做法,入选全省“政法为民办实事”优秀成果。
  坚持将“当下治”和“长久立”相结合,推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确保教育整顿长治常效。市委政法委、市政法各单位坚持“边学边查边改边建”,在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的同时,根据本系统、本单位工作实际,抓好制度机制的提炼总结固化,探索建立新制度、新机制并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建立健全包含201项制度的市级教育整顿制度机制清单,为扎实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提供制度支撑。市委政法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在全省率先研究制定《全市政法系统干部交流轮岗工作办法(试行)》,梳理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政法干部,已全部交流轮岗到位。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