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实干创新 砥砺奋进
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1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盘点
    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再上新台阶。

    市委书记宋永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春田走访调研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

    滨州市工信局与中国信通研究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滨州3D打印学术论坛在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召开。

    全省工业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技改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滨州市“5G进万家”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组织各领域协会、企业负责人赴泰州考察交流。

    开展2021年夏季高考无线电保障工作。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李伟伟通讯员李先赢李龙龙张鹏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回望2021,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滨州工信系统党建引领、实干创新,在工业振兴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行稳致远。多项主要指标争先进位,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并呈现出结构性、关键性、突破性、引领性积极态势,为“十四五”平稳起步奠定开局。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9090.28亿元,同比增长19.81%,总量迈进全省前三序列,比“十三五”之初前进6个位次;实现利润608.86亿元,增长124.24%,总量高居全省榜首,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工业技改、领跑全省
  全市上下坚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力实施“双千行动”,对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坚持月调度月通报,推进项目早开工、快进展。发挥好“技改小分队”服务项目作用,坚持以“列统”为抓手,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种手续,做到“应统尽统”。2021年5月26日,全省工业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技改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先后多次召开全市工业技术改造工作推进会议,确保工业技改项目落实落地。我市技改案例入选市委创新性案例,参加省改革品牌评选,同时被国家工信部《中国信息化》杂志刊登,向全国宣传推介。全年工业投资增长29.7%,比全省平均水平(9.8%)高19.9个百分点,列全省第2位,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9.3%,列全省第4位,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4.0%,列全省第1位。
  深耕铝业、创新路径,轻量铝材、动能提升
  坚持以打造世界高端铝业基地为目标,主动求新求变,坚持向科技要动力、靠创新要发展,聚焦轻量化、智能化、集群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方向,加速推动高端铝产业向轻量化铝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转型。滨州铝产业逐步形成产业构架完整、先进生产力集聚、龙头企业引领、竞争优势突出、绿色发展特征鲜明的世界“铝谷”。全市中高端铝制品占比达65.2%,比去年提高15.1个百分点。轻量化铝新材料成功入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全省仅2家,这是我市铝产业继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后又一个“国字号”荣誉。同时,我市轻量化铝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培育计划,并被省推荐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轻量化铝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转型,作为典型经验被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高端铝产业专班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先进集体。
  高端化工、产业升级,“双招双引”、量质同行
  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世界高端化工基地要求,统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与“双招双引”,实现全市高端化工领域高质量发展。2021年4月24日,在上海成功举办渤中19-6凝析油气产业对接招商会,围绕渤中19-6凝析油气产业承接消纳进行了对接和研讨,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代表、专家学者近200人参加活动。2021年10月13日,滨州市绿色低碳赋能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成功举办,全市50余家化工企业负责人参加活动。2021年,我市入选全省高端化工领域重点企业数量、奖励资金均列全省第1位。
  传统纺织、厚积薄发,深耕品牌、聚沙成丘
  以科创驱动为抓手,充分发挥我市纺织行业比较优势,全力打造世界纺织家纺服装产业基地。全市纺织企业科创平台加速拓展,产教融合加速深化,产业动能加速跃升,呈现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成功内生出一大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基于数字化、信息化的智能纺纱企业管理经验成功入选2021年全国质量标杆典型经验遴选。华纺股份、愉悦家纺、东方地毯等3家企业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名单。愉悦家纺、华纺股份荣登“2021年度中国印染企业30强”。“魏桥”品牌连续18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连续两年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装备制造、筑牢根基,智取未来、架设引擎
  以加快制造业强市建设为目标,进一步优化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发展路径,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有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更好地推进我市智能产业发展,加快3D打印技术的交流和合作,促进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建立完善的3D产业体系,培招引高层次的设计机构入驻创意设计中心,2021年6月29日,以“智者智城智能制造”为主题的2021滨州3D打印学术论坛在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召开。2021年,滨州市成功加入“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2家企业纳入国家工信部2021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名单,占全省的1/4,培育省级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项目企业2家,省级精品装备3个。山东开泰抛丸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全国第三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全省共4家),实现了全市零的突破,博远重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悬臂梁施工装备”成功入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西王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系统和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子化学品WMS集成项目荣获山东省新材料产业智能制造大赛获三等奖。
  充分发挥新材料领军企业示范作用,按照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完善全市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库,推动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我市19家企业成功入选山东省新材料领军企业培育库,山东益丰生化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创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万事达建筑钢品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业入选山东省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京博中聚新材料有限公司荣获“2021年山东民营企业新材料新能源行业领军10强”称号。西王特钢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西王特钢和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联合新研发出超纯净大型高端稀土特殊钢新材料,各项技术质量指标对标进口材料实现了全面超越,品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西王特钢技术中心承担的“耐蚀精品建材创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取得了新突破,耐蚀精品建材入选2021年国内重点工程建筑钢材推荐品牌。产品与国内先进企业对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专精特新”、健全体系,搭建平台、创新引领
  坚持创新引领,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重点培育,推动领航企业牵头建立10个行业联盟和6个创新联盟,全年组织企业参加学术交流、产业论坛、会展招商60余次。2021年9月29日,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条现代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要求,建立全面、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强化资源整合,加强在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构建等领域的合作,提升滨州产业发展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滨州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步伐。2021年,滨州市5条产业链、10户企业入选全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目前,全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1家、单项冠军企业3家、单项冠军培育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8家、准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22家、隐形冠军企业16家、单项冠军企业21家。
  “两化”融合、做实实体,“工”“信”双手、握指成拳
  为推动我市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多措并举推动企业加快智能化升级改造步伐,优化实施工业互联网行动方案,持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作。2021年5月28日,山东省两化融合深度行滨州站暨滨州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滨州举行。滨州市在各行业涌现出了一批在两化融合方面成效显著的骨干龙头企业,全市有7家企业成功入选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全市共培育省级工业大数据平台5家、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家,在入选数量和平台层级上都有了显著提升。
  超前布局、“5G”升级,普惠万家、造福民生
  按照适度超前加快5G基站建设思路,健全完善规划清单、投资清单、进度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5张清单,推动滨州市5G建设进入快车道。2021年5月17日,“5G进万家”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举行,系列活动包括“5G进万家”启动仪式、5G创新体验中心揭牌仪式、5G智慧讲堂进社区等。全年共开通建设5G基站4657个,实现市县主城区和重点商业应用区域全覆盖,热门景点、工业园区、重点乡镇等区域实现网络覆盖。完成宽带光猫、路由器换机38万台,千兆宽带用户达8.7万户,宽带用户下载速率达47兆每秒。上云企业达8645家,列全省综合评价第1名。
  崇尚敬商、厚植本心,君有所求、我有供给
  为落实“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服务理念,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工信局组织多次企业家培训活动。2021年3月23日,市工信局组织有关行业协会负责人及部分高端化工、高端铝、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主题为“走进泰州产业对接”的第九次“滨州企业日”活动。全年全市组织开展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工业企业统计等各类专题培训,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能力和水平,累计培训企业各类人才14000余人次。
  网格治理、联合监测,用电用网、清朗空间
  启用“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网,开展24小时连续监测,累计开机监测7.1万余小时,主动排查清理不明信号65个。履行反恐怖、反邪教等协调机构成员单位职责。发挥技术优势参与社会治理,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协助有关部门查处“黑广播”6起。完成“两会”等重要时段的无线电安全保障任务。在全国普通高考、研究生入学、山东省公务员事业编招录、法律职业资格等30余次重要考试期间,出动人员450人次,启用各类技术设备192台(套),有效防范和打击了利用无线电设备作弊的违法行为,圆满完成了考试保障任务。
  保障安全、守住底线,政企联动、长治久安
  全年开展了多次安全检查和食盐专营专项检查,对民爆、船舶、通信等领域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成立99个督导组,出动203人次,明察暗访4次。对非危化品化工生产企业驻点工作建立市县协同、政企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排查隐患问题2645个,整改隐患问题2635个。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