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李聪
活跃在实践站的“学习伙伴”,守护在群众身边的志愿者,文明新风荡漾的村庄……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邹平市高新街道充分发挥文明实践“指挥棒”作用,按照激活、整合、下沉、共享工作思路,迅速形成重点突破、队伍建设、资源优化、品牌打造、共建共享的工作合力,探索确立了符合村情民意的“向阳花”公益课堂“1+4+1+N”文明实践路径,有效推动了“乡村复兴少年宫”在基层热土上茁壮成长。
志愿服务成习惯,“学习伙伴”送教上门
2月10日,孩子们相约来到司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系统学习硬笔书法、绘画等一系列专业知识,并等待志愿者辅导员到来,和大家一起庆祝元宵节到来。课堂上,志愿者老师给孩子们讲述了元宵节的来历及元宵节的习俗,并教授孩子们制作五彩灯笼,让孩子们在制作中享受动手操作和探索的乐趣。
“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在‘向阳花’公益课堂上为孩子们送去知识和欢乐,能够和孩子们朝夕相处度过一段美好的时间,是我现在最满足的事了。”司家村志愿者辅导员刘婷婷说。
志愿者辅导员作为孩子们的“学习伙伴”,充实了孩子们一个又一个放学后的傍晚,丰富了孩子们一个又一个节假日。截至目前,高新街道“向阳花”公益课堂辅导员已达到53人,辅导内容涵盖美术、口才、音乐、手工、心理健康、安全急救等多个方面,其中包括34名优秀专业人才。同时,街道与3家艺术培训机构、2支公益救援队伍、2家医疗机构等社会资源完成对接,在专业知识辅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明实践多点开花,教得、学得越来越“赶趟儿”
自“向阳花”公益课堂开设以来,志愿者辅导员教得、孩子们学得越来越“赶趟儿”。
“春节期间,我们组织孩子们观看了红色电影《长津湖》,让孩子们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深埋爱国奉献的种子。”高新街道徐毛村党支部书记徐运富说,“看完电影后,孩子们还说要回家体验一下‘冻土豆’,看看当时的战士是多么不容易。”
“都说‘一墩难求’,今天我们的课堂内容就是教大家手工制作冰墩墩,一同参与冬奥,学习领会冬奥精神。”一边指导孩子们制作“冰墩墩”,高新街道西神坛村志愿者李英介绍说,元宵节即将到来之际,她们还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场“变废为宝”公益课堂,教大家将闲置的红包皮变成小巧玲珑的红灯笼,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为充分践行“向阳花开,为你而来”主旨思想,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坚定的信念、乐观的态度、高尚的情操以及奉献的精神,促进“文明实践”向“实践文明”升华转变,高新街道各村积极开设“向阳花”公益课堂,从娃娃抓起,向延伸文明发力。截至目前,高新街道和各村的“向阳花”公益课堂已达到16个,先后举行各类公益课堂100余次,未成年小学员达到2300余人次,不仅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了优质村风乡风,还有效解决了辖区群众节假日“看娃难”的实际困难,得到辖区群众和孩子们的一致欢迎和广泛好评。
公益课堂出实效,文明新风入脑入心
“为确保‘向阳花’公益课堂的实效性,我们充分遵循街道‘1+4+1+N’体系建设这一原则,为公益课堂开设做好充足准备和保障。”高新街道小刘村党支部书记李飞介绍,“我们首先进行一系列摸底、座谈等调查研究,摸清群众和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类型的服务。其次,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村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及复兴少年宫进行指导和监督,形成‘所—站—宫—课’四级联动机制,确保每一项举措都做到群众心坎上。最后,我们会为‘向阳花’公益课堂配备一名专职管理员,同时做好志愿者和专业辅导员的招募工作,确保组建‘1+N’的队伍体系。”
伴随“双减”政策落地和“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体系的完善,“向阳花”公益课堂的“土壤”越来越肥沃,“环境”越来越优越,“果实”越来越丰富。每每碰到村里的志愿者辅导员,家长们总会问一句——“啥时候再开课啊?”
“从公益课堂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物质世界到精神生活,文明新风就在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吹进乡村,入脑入心,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有力提升了乡风文明。”高新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张晨光说。下一步,高新街道“向阳花”公益课堂将进一步挖掘本土优秀人才、吸引外部优势资源,探索推广“向阳花”积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志愿者辅导员队伍,丰富课程设置,真正把优质的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积极回应群众期盼,提高群众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