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治春
最近两年,我曾经的同事、小友于海亭喜讯不断,画作连连入展,其中在山东省第十一届文化艺术节上,他的画作《山村遗风》成功入选全省美术作品展览,并斩获优秀奖。
这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这次全省美展是从1600多幅美术作品中遴选出207幅入围作品,经过初评、复评先后两轮严格评审,从207幅作品中再次筛选出148幅入选作品,又从148幅作品中筛选了8幅优秀国画作品。这148幅入选作品不乏名家之作,一个小县城的普通画家的作品能够从中脱颖而出,成为8幅获奖作品之一,这万万不可以运气释之。在我来说,喜,但不惊,因为我一直认为这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他勤奋、执著、聪慧,所谓“天道酬勤”,此次获奖亦是最好的证明。
若干年前,对书画一窍不通的我在朋友的支持下,竟然主办了一个网站:梁邹书画网。既然是书画网,自然需要联系书画界人士以作支撑。这时,有人推荐了文化馆的几个画家。因为文学的缘故,我对文化馆有着独特而深厚的感情,于是立刻联系了只有30岁左右的画家于海亭。很快,他把资料发给了我,并给我送来了一本自己出版的画册,还有一幅三尺整张的画。
说实话,对于画——还有书法,我是门外汉,哪敢多嘴,我一般的认识就是看行家的评述,再就是自己作为观者的直接感受。我不懂什么是传统笔法,也不懂什么是现代元素,我只觉得清新脱俗,画中充满了灵气,细节精致,线条丰满……都说海亭有个性,但如果太随俗,你就别搞艺术。细究起来,可以在他身上发现,那种文人的气息表现得更为浓郁了一点,比如率真、孤傲,包括骨子里的那种韧性和无所顾忌。而我以为,这也正是于海亭的可贵之处……
应该说,我和于画家是两条道上跑的车,既无工作之瓜葛,也无事业之冲突,后来连续几年中,我们都是不咸不淡相处着,偶尔有个饭局,也经常开几句玩笑,有时则故意开口索画,感觉吓吓他也蛮好玩的。却不料他竟然三番五次地给我,有一次甚至直接装裱了送给我,有时送给我画还会请我吃饭……我吃惊,别人也觉得不可思议,我宁某人算老几,怎么这个于海亭偏偏把我看顺了眼,难道这就是他之另类处?我不讳言,经常说给于画家听,但他只是一笑,一切如故。
于画家对于我的友情就这么一点点日积月累起来,我也只得甚至是必须重视了。然而,我之所谓重视又能算什么,艺术上不能给予点拨,事业上无力予以支持,经济上更是难以资助……我也想过给他写几篇评论,但考虑到这并非自己所长,还不如闭嘴少说,免得谬种流传,且贻笑大方了。偶尔也会说出对其作品的一点认识或看法。当然,我是门外汉,也只能说外行话,皮毛而已,有没有作用,或者能不能被他认可就都不重要了。
2017年11月,干了八年临时工的我失去了心爱的工作。而此前不久,我刚请于画家为我的一个亲戚画了一幅山水画,并拿回了一点钱,于是联系了于画家,一是答谢,二是辞别。那天中午,海亭没有要钱,说是为我新出版的诗集赞助,还说我如果需要画,尽管开口。我虽然很感动于海亭的善意,但毕竟人走茶凉的事见得太多,对于未来,我们的友谊能不能保持,我真的是没有丝毫的信心。
事实证明,我还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2021年初,我在家新建了一个工作间,心中有些惴惴地打电话给海亭,求他一套四条屏。他爽快地答应了,并且以最快速度给我画了出来。此后不久,听说我编定了一本名为《耕读椿下》的新诗集,当即给我画了二十多幅精美的插图以及封面……
不能否认,我和海亭还是颇为接缘的。他之能够如此待我这无职无权的将老之人,窃以为还是因了我对他的充分理解有关。以我有限的见闻,一个艺术工作者万万不可以失却了应有的个性。处世圆滑、八面玲珑……这样的人可以纵横江湖,但注定成为不了真正的艺术家,其作品也必然是平庸俗气。我现在不敢说海亭的艺术道路到底能走多远,但我一直深信,只要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就一定会走出属于自己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