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社会救助作为民生保障的一道重要的“安全网”,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本期《委员关注》就如何推动社会救助制度一体化运行再上新水平、助力打造兜底保障的“滨州样板”,邀请市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完善机构人员配备,织密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整体效能。2020年9月,随着“e家大救助”综合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市县乡村四级贯通、各救助管理部门横向连接的“e家大救助”体系全面建成。至此,我市社会救助制度实现了一体化运行,并且全省首家在全市域内推行。市县两级成立了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乡村则建立起了社会救助综合站点,形成了“一证申请、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一站式社会救助管理服务体系,织起了一张社会救助一体化运行的民生保障“安全网”,全市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市政协对社会救助工作一直非常关注,特别是去年底,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社会救助工作的两个文件、一项工作措施、一个工作方案出台以后,市政协随即把对社会救助制度一体化运行情况的视察列入了年度工作重点。”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主任刘景平说,近日,市政协组织委员聚焦我市社会救助制度一体化运行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和协商议政。
滨城区市西街道高杜小区居民高贞会老两口收入微薄,又都身患疾病,儿子儿媳都是聋哑人,还有年幼的孙子、孙女正在上学,家庭境况十分困难。街道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主动帮助他们申请了低保、护理补贴等救助,还承担起辅导孩子学习的任务。如今,高贞会一家人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在全市,像高贞会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通过“e家大救助”综合信息平台,我市将17类580多万条救助对象数据汇集到数据库,由此“供需”两端发力,实现社会力量精准对接,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受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等因素影响,各级社会救助工作机构人员尚未完全到位。工作人员多为村干部、网格员兼职,业务能力和水平与实际工作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社区、村居是整个社会救助的神经末梢。市政协委员田德银希望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加强对社区和村居“两委”成员、网格员救助一体化培训。“窗口服务人员必须懂政策,这样才能给居民更专业的解答。”他说。
市政协委员薄文静建议,编制部门综合考量社会救助的服务事项、服务范围,包括救助对象的人数,合理科学地设置编制,完善人员配备,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强化社会救助力量。
打破信息共享壁垒,畅通“e家大救助”运行体系
“在以往的救助工作中,政策不衔接、信息不共享问题比较突出,造成救助效果不理想,而且容易出现错、漏、重的问题。”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张瑞说:“我们通过医保局对全市的住院报销费用信息进行提取,与我们收集到的几类人群信息进行匹配。一旦某人的医疗报销超过一定的数额,我们这里就进行预警。”
社会救助政策众多,缺乏统筹衔接;各个部门各显其能,握不成拳难见成效……社会保障应如何托起百姓的幸福底线?对此,我市结合实际构建了“e家大救助”工作格局:网络赋能、整合资源,用平台的办法再造流程、重塑价值,从而跨越政策、部门、信息“藩篱”,“一家办”“网上办”“易于办”,有效解决了社会救助“有点无面”“有线无网”的局面,为满足群众需求、优化社会治理托起“无限民心”。
“e家大救助”体系统筹全市16个部门(单位)的66个社会救助项目,涵盖基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司法救助及社会力量救助,实现了“各出一道菜、共办一桌席”。
在调研过程中,委员们了解到,由于涉及部门和单位较多,需要共享的信息数据量大,质量要求高,需要精准、全面、及时更新等问题成了新的难点。
市政协委员董国英建议,依托市大数据局政务信息平台,进一步挖潜数据资源,扩大和整合共享资源范围。“对于确因技术等原因暂时无法共享的数据信息,可以通过部门间联动,建立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市政协委员梁芳说,对于工作中随机产生的信息,要进一步强化收集、整理、分析、应用,并且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特别建议关注低收入人口的摸底排查工作,并且及时录入省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建立低收入人口数据库。”
健全部门联动机制,提升一体化运行服务效能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会救助关乎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单位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共同推动社会救助制度一体化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发展。
我市教育部门积极推行资助项目网上申报、网上审核办事流程,学生资助工作已实现“零跑腿”办理,通过数据互通共享,已实现特困救助供养学生、低保家庭学生等11类各部门认定的特殊困难学生信息识别认定,将对特殊群体的“被动救助”转变为“主动救助”。
市教育局副局长蔡桂玲说,今年以来,全市通过“e家大救助”系统受理学生资助申请1.3万余条,落实资助资金1623万元。“e家大救助”系统打通了教育网上救助渠道,贫困家庭学生识别更加精准、高效。
调研中,委员们发现,有的部门单位对统筹社会救助体系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因为业务专网技术原因和垂管部门政策原因暂时无法实现“一网通办”,制约着社会救助体系一体化运行实效。
“要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调度通报成员单位的社会救助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社会救助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市政协委员周国辉认为,搞好政策衔接、管理协同、对象衔接等,才能不断提高社会救助项目一体化运行水平。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才稳。在现代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救助扮演着“基础”和“基石”的角色。社会救助制度一体化运行工作,就是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切实兜牢民生底线,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救助一体化建设,是我们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田洪健表示,下一步民政部门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第一项是健全社会救助统筹协调机制,即加快建立横向连接各职能部门、纵向连接县乡村的协调运行机制;第二项是提升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的救助效率,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充实经办服务力量,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第三项是完善“e家大救助”综合信息平台,加快社会救助数据库建设,建立动态检测机制,通过灵敏高效的信息比对及时发现救助对象,及时纳入救助范围。
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制度安排。社会救助体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关注和积极推动我市社会救助体系一体化运行工作,为推进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赋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