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开河引黄闸。 ◀群众曾经饱受缺水之苦。 小开河引黄工程是国家计委、水利部安排的98年灌区续建配套建设项目,山东省重点工程,也是振兴滨州地区经济的关键性工程和黄河三角洲开发、“海上山东”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苦咸水喝了祖祖辈辈
小开河引黄灌区地处山东省北部,黄河下游左岸,黄河三角洲腹地,南起黄河北岸的滨州市里则镇小开河村,北至无棣县德惠新河,全长91.5公里,纵贯滨州市滨城、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惠民、阳信、沾化、无棣6县区。
小开河灌区建设前,由于灌区内地势高亢,地表水严重缺乏,地下水矿化度高,无法利用。尤其是滨州北部的无棣、沾化两县濒临渤海,两县80多万群众饱受无水缺水之苦。因为地下400米以内无淡水,400米以下的水又苦又咸,并且高氟高碘,长期饮用会令人牙齿发黄,脖子肿大;可利用的水资源只有地表水,多年平均降雨量584毫米,水资源严重匮乏导致灌区内植被稀疏、农作物低产、生态环境差、群众生活用水十分困难,30万人民祖祖辈辈一直喝着苦咸水。因为穷乡恶水,无棣县马山子镇石山村12年没有娶进一个媳妇,5年内征兵没有一个体检合格的青年。根据沾化县档案馆馆藏档案《沾化县解决苦咸水地区人畜饮水小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记载:建国初期全县有缺水村庄404个,人口31.56万人,分别占全县总数的95.7%和93.2%。建国以来……由于条件所限,至今仍有101个村庄6.72万人的饮水困难尚未得到解决。北部沿海乡镇尤甚,既无淡水资源,又缺蓄水设施,属苦咸水区。由于长期饮用劣质水,严重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继1992年的大旱之后,1997年滨州再次遭遇严重的春旱,无棣县60万亩麦田只有40万亩浇了一遍返青水,其余20万亩一遍水未浇,,所有的库所有的库、、沟沟、、湾湾、、塘全部无水可取塘全部无水可取,,致使小麦每亩减产达100100公斤以上公斤以上。。仅无棣仅无棣、沾化、、阳信三县的主要缺水区年减产就达阳信三县的主要缺水区年减产就达55万吨以上。
对这些情况,,滨州地委滨州地委、、行署决策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急在心里,,19981998年初年初,,地委地委、、行署下定决心,,作出决策作出决策::当年必须建成小开河当年必须建成小开河,,实现向北部群众供水!
解决群众缺水的事情不能等
为了解决百姓的吃水问题,,滨州水利部门早在19881988年即开始了小开河引黄灌年即开始了小开河引黄灌区的前期工作。1992年,小开河工程设计之初,就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进行了模型试验,模拟灌区情况,采用1/100的比例,对工程的各个要素作进一步验证。当时,水科院正做着两个模型,一个是小开河工程,另一个是长江三峡工程。1993年,省计委批复立项,滨州地区成立小开河引黄灌区扩大治理工程领导小组,由地委副书记黄学军任政委,行署副专员赵秉耕任总指挥。作为当时滨州地区五大兴滨工程龙头的小开河引黄闸准备工程于11月25日正式破土动工,但是由于资金限制,施工进展缓慢。1994年,省水利厅批准概算总投资1.6亿元,工程设计灌溉面积110万亩。工程建成后,沿线5县市、24个乡镇、400多个村庄的123.4万亩土地将得到灌溉,同时可开发草场29万亩,解决30万人和40万牲畜的饮水水源问题,还可为沿海、沿线经济的综合开发提供可靠的淡水资源。到1997年底,在国家计委、财政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省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资3200万元,建成了渠首引黄闸、徒骇河、沙河渡槽等7座大型建筑物工程。
山东省政府把小开河工程列为1998年省重点工程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滨州地委、行署也把小开河引黄工程列为一号工程,面对小开河建设巨大的资金缺口,决定把多年筹集的准备用作重建办公楼的2000万元投到小开河建设和解决群众吃水问题上,集中一切财力加快工程建设步伐。据滨州市档案馆馆藏档案记载:1998年,地委、行署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把小开河工程列为“爱民工程”、“形象工程”,并作为98年地委、行署的一号工程来抓。地委书记王宗廉同志主持召开地委委员(扩大)会议,会议指出:各级要把“爱民工程”放在首位。会议决定,缓建地委办公楼,集中资金先把小开河这一爱民工程、形象工程和致富工程干上去。地委、行署当时的领导说:“什么事情都可以等一等,但解决几十万群众缺水的事情一刻也不能等。”
根据地委、行署的决策,指挥部反复研究并请水利专家咨询和召开论证会,制订了“春天集中干土方工程,夏秋突击完成建筑物工程,秋冬统一搞好衬砌工程”的施工方案,从而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展开、压茬施工,确保了工程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1998年度共完成投资1.2亿元,土方、建筑物和衬砌工程同时展开、交叉进行,确保年内向下游送水。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滨州地区组织了强有力的工程指挥体系,并委托省科源监理工程公司进行监理,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土方工程干渠全长62公里(其中:输沙渠51.5公里,沉沙池4.16公里,输水渠6.34公里)。组织全区6县市动用860台大型机械于3月底全线开工,6月5日全部竣工,完成土方851.09万立方米,工日309.86万个,投资5870.2万元。在6月25日山东省组织的土方工程验收中,被评为省级优良工程。投资2828万元的98座大中小型建筑物自4月初陆续开工,9月中旬全面竣工。160万块衬砌板的制作任务9月20日之前全面完工。在衬砌工程建设中,地区指挥部通过招标投标,组织45支施工队伍于9月25日全面铺开,11月15日全面竣工。经地区指挥部和省监理公司联合竣工检测验收,认定工程具备通水条件,可以正常运行。
为北部群众送去“幸福水”
1998年11月28日,小开河引黄工程通水典礼举行,时任滨州地委委员、行署常委副专员的周清利主持,副专员苏乃军汇报工程建设情况,地委书记王宗廉发表重要讲话,水利部农水司司长陈雷、山东省水利厅厅长王玉柱讲话,最后滨州地区行署专员张执政高声宣布:“滨州地区小开河引黄工程第一期工程胜利竣工,请提闸放水!”
12月25日,工程通过山东省竣工验收。时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省水利厅副厅长的汪峡主持验收会议,称小开河工程是“山东省引黄灌区建设管理的典范”。1999年,小开河以下输水渠土方及生产桥完成。2000年,鲁北化工集团投资完成了灌区下游3座渡槽、4座双面闸、2座公路桥建设。至此,小开河干渠全线贯通,开创了引黄灌区模型试验的先例,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模型试验的灌区。
河水贯穿黄三角腹地,涉及滨州黄河北部地区42万人口,沿线淡水资源得到改善。沿途22个乡镇、400多个村庄的40余万亩土地得到灌溉。灌区内兴建了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平原水库4座,乡、镇、村修建的小型水库16座,累计存水可达6000余万立方米。《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将小开河作为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典型进行了专题报道,称赞这是一条德政之河、民生之河,一条通往人民心中的河。
深刻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青山”
小开河工程通水不仅解决了北部地区历史性饮水问题,带来的更是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几十万亩荒芜盐碱地变成丰产田,灌区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日新月异。在滨州市无棣县水湾镇张建屯村长势喜人的玉米地里,74岁的张连奎的喜悦挂在嘴角眉梢,昔日缺水的苦涩,让他对今天的好日子倍加珍惜:“过去喝刷街水,在屋顶上铺塑料布接雨水喝,又苦又咸。现在,打开水龙头,哗哗的甜水往外流!靠着小开河引黄灌区引进的黄河水,俺种了几亩玉米和冬枣,一年也能挣不少钱哩!”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经国务院批复并实施后,小开河灌区在“国家战略”支持下,依靠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致力生态建设,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引黄灌区跃升为以水为“基”的大生态支撑系统,灌区所覆盖的100多万亩国土空间由“艰苦环境”变成粮棉高产区,多年平均增产粮食15万吨,增产棉花5.6万吨,并演进为高效、宜居的绿色发展高地,成为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范例。2010年12月16日,经国家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审议,并在水利部网络公示后,批准了第十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山东省滨州市小开河引黄灌区榜上有名,小开河灌区成为全国水利风景区评选历史上第一个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2017年12月,小开河灌区正式获批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又成为全国首个引黄灌区国家级湿地公园。灌区水资源体系在渠首和渠尾两端,分别支撑了滨州中心城区的发展和北海经济开发区新增长极的开发,成为滨州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支撑起了滨州新区“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的城市规划,使滨州成为宜居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吸引了几十亿、上百亿级的二三产业项目在滨州落地发展。
小开河引黄灌区是黄河连续20年不断流的见证者、受益者。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思想观念的更新,灌区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水库、河道、沉沙池常年蓄水,引来白鹭、天鹅等栖息繁衍,碧水荡漾,鱼翔浅底,河道内芦苇、菖蒲长得密密麻麻,绘就出一幅自然和谐的画卷。小开河灌区成为具有鲜明黄河文化和生态特色的水利风景区,成为滨州一条美丽的生态带。
资料整理:卢艳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