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体悟智者智城 贡献青春智慧
——清华大学第29批来滨社会实践博士生活动侧记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 李淑霞 通讯员 王晶 藏超
  6月28日至8月8日,第29批来滨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清华大学博士生,将滨州作为新的课堂,施展才华和智慧的沃土,顺利完成在市直及县(市、区)12个部门、企业的17个课题、项目。
  为期6周的社会实践,20名来自清华大学14个院系的博士生,以自强不息的吃苦精神、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深入研发一线、项目一线、基层一线,帮助实践单位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提升管理水平。
  在滨州,他们挥洒汗水,也收获成果;观察世界,也思考现实;奉献智慧,也滋养自我,历练、成长,真正达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的。
  深度融入实践单位,为破解技术难题、提升管理水平提供创造性可行路径
  清华大学化工系戴晓彬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高奕、钱啸宇三位博士来到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开展社会实践。
  作为接收单位的京博化工研究院十分重视此次社会实践,为三名博士配备了各自的企业老师,负责其实践过程中的相关事宜。
  三位博士结合企业项目需求,在开展实践前就展开了细致认真的文献调研,制定了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实践期间,博士们积极参与项目技术交流会,与内外部专家进行探讨,创造性地探索出为企业解决技术困难的可行路径。
  戴晓彬在自己原本不熟悉的科研方向上勇于挑战,运用C++语言成功实现了COSMO模型的算法,实现了二元气液相平衡(Vapor-liquidEquilibria,VLE)和三元液液相平衡(Liquid-liquidEquilibria)的预测,建立了一个包含2000多种有机分子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数据库,完成了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萃取剂筛选模型开发。钱啸宇在课题开展中建立了湿式冷却塔和换热器热力学模型,并进行换热器cfd模型验证,对于现场优化方案的制订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高奕在催化剂分子结构、相态能量计算方面给予实践项目有力的理论支撑,为茂金属催化剂分子设计、分析催化剂结构与性能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对京博化工研究院烯烃催化剂的研发设计,推进高性能聚烯烃材料转化落地进程意义重大,预计将创造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
  博士们高水准的实践成效、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实践单位高度认可。“三名博士拥有良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以及应用技能,在实践期表现优秀、勤奋刻苦,并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团体活动,切实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京博化工研究院项目负责人在对博士生的评鉴报告中如是写到。
  一个多月的时间,来滨参加社会实践的博士生,与实践单位负责人、相关技术人员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了各项课题项目,为企事业单位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建议,提升了实践单位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赢得了广泛赞誉。
  扎根基层、田野调查,为创新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及基层治理带来青春力量
  在今年的清华大学博士生社会实践活动中,邹平市、阳信县基层实践单位共计接收博士生11名,占比达到55%,项目、课题主要集中在依托产业特色的乡村振兴规划及基层党建、宣传、人事治理等方面的探索研究。
  扎根基层和田野调查成为今年博士生社会实践的一大特色。
  “实践之前,‘基层’对我来说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存在,在街道开展实践的六周内,我接触了许多之前从未了解过的基层工作,对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也尝试利用自己所学解决基层治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张雨晴博士感慨,这次实践使她增长了见识,磨砺了意志力,对科研和学术也有了更多的领悟和思考。
  作为清华大学博士生社会实践滨州支队队长,张雨晴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于士杰博士均选择了阳信县金阳街道参加实践。一方面,作为基层治理单位,金阳街道亟待改进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街道也面临着如何利用好“鸭梨”品牌发展旅游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切实困难。
  了解到这些问题后,两位博士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深入一线进行乡村实地调研,积极与乡村干部和街道工作人员进行对接交流,并主动联系学校资源,全身心投入到金阳街道乡村振兴及基层管理工作当中。张雨晴撰写了近7000字的调研报告,并制订出包含“考勤管理制度—部门工作制度—团队建设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在内的全套制度建设方案,为单位未来的人事发展构架了系统、完备、创新的发展思路和模板。于士杰通过全面调研、了解阳信县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道路上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金阳街道的支柱产业——鸭梨产业发展进行了创新性思考,全面系统地论证了鸭梨产业的多元发展方向,同时对于金阳街道乃至整个阳信县结合当地特色资源,通过旅游业带动全面乡村振兴的可行性进行了科学评估。
  同样面临转型升级的还有阳信县艾草产业。艾草种植与加工产业是继鸭梨种植、肉牛养殖之后,阳信县第三大乡村振兴产业。该产业规模虽大,但阳信县在艾草市场还属于新生力量,如何将艾草打入市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医学院的李天宇博士,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与项目负责人反复讨论、设计、验证实验方案,实地科学采样,搭建实验装置,创新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对阳信县不同艾草品种的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将本地种植的艾草与市场已有的艾草在成分上进行对比,为阳信艾草打入市场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本地艾草种植的选种育种奠定基础。
  博士们还来到位于滨州高新区青田街道的滨州市中医医院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学习识别不同种类的中药材,了解基地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中培育农村新型产业和带领农民增收方面的布局举措,并头顶烈日炙烤,主动加入除草队伍,亲身体验劳作过程和劳动的艰辛。
  自动化系的崔雪建博士,通过对邹平基层村镇干部以及优秀共产党员的采访调研,总结创新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基层服务工作模式,设计完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调查与实地考察程序。社科学院的董焱尧博士,对邹平市11个镇街15个村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对包括邹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镇街组织委员、镇街站/所干部、片区干部、村干部和种粮大户等在内的人员进行了20余次深度访谈,对村集体经济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整理成十余万字访谈记录,对如何推动基层党组织的运行、充实和进一步提升进行了科学论证及解析……
  这个夏天,来自中国顶级学府的博士们脚踩滨州大地,呼吸滨州空气,走进田间地头,感受基层一线发展的脉搏,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青春力量,收获崭新的思考与成长。
  助推科学与艺术碰撞互融,分享“学霸”秘籍点亮滨州学子梦想之路
  8月1日上午,一场充满浪漫主义情调又科技感十足的公益讲座在滨州市博物馆多功能厅举办,主讲人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清华大学电子系博士生胡舒展。
  这场以“科技与艺术”为主题的青少年美育讲座,包括“天链与鹊桥”——中国航天与传统文化的浪漫主义精神、“AI创作:图像生成”——科技与艺术的跨界融合、“脑机接口”——科技与人文关怀、“科普+美育”——儿童戏剧创作等四方面内容。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在场的50余名学生直观清晰地了解了科技与艺术的关系,感受到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和国家的日益强大。
  “这次讲座对我也是一次教育,让我对青少年科普、美育工作及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思考。”胡舒展表示,科学研究一方面要脚踏实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各种形式向公众进行宣传和引导,引发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据了解,滨州市艺术创作研究所作为清华大学博士生社会实践基地单位,已连续三年承接相关实践项目。在今年的社会实践中,胡舒展博士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创新性提出了科普儿童剧的青少年美育工作思路,结合我国通信行业发展,创作了题为《电波永不消逝》的科普儿童剧,同时通过对舞台戏剧场景视频的分析,以及对相关从业者及受众的调查,解析了舞台戏剧场景视频的显著性区域特点。
  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清华大学土木系陈希博士采取了线上实践的方式。陈希的实践单位是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参与课题为“园区景观创新设计”。在线上实践的过程中,她高效地解决了两个技术问题,一是纪念园内临湖护栏加固方案的设计和防止孩童落水的新型护栏方案的设计,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小品的平面设计。
  “因疫情更改为线上实践后,陈希博士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查阅资料、电话及网络联系等方式,克服实地考察等一系列困难掌握了纪念园的基本情况,并形成园林部分景观创新设计方案,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要求。”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区项目负责人介绍。
  同样在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参加实践的郑成伟博士,参与了智慧园区和数字平台系统设计研发,形成了智慧园区和数字平台创意设计方案,全面详细地展示园区内容,更好地服务与引导园区参观人员,提升了纪念园的管理与服务能力。
  清华大学,无数拼搏苦读学子的梦想之所。而通往理想的彼岸靠什么路径?如何实现高效学习?如何选择大学专业,规划自己的人生……
  为引导滨州学子树立远大目标,拼搏进取,清华大学博士生们走进北镇中学、滨州一中等,举办以“不负韶华、为梦前行”为主题的交流会。现场,崔雪建、左一曼博士分别以《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和《面对高考,除了学习,我们还能做什么》为题,分享“学霸”秘籍。
  崔雪建以生动的力学、数学、热力学概念和知识为切入点,结合自身在高中阶段的感受体悟,从自信一点、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三方面,鼓励广大学子认清自己、循序渐进、学会对抗熵增,通过自身日复一日地努力实现从无序到有序、从量变到质变的进步和飞跃。左一曼从大学专业划分、专业选择及大学生活三方面,细致深入地剖析了学生们在各阶段中的关注点和重点,强调要做足功课、科学报考,在专业选择中结合自身兴趣,辩证地看待冷门和热门专业,同时给出了进入大学生活后的建议。
  滨州是清华学子新的课堂,是他们了解国情、社情、民情的窗口
  6月28日,在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举行的第29批清华大学博士生社会实践活动欢迎仪式上,市科技局局长孙学森动情地对博士生们说,“来到滨州,滨州就是你们新的课堂,就是你们施展才华和智慧的沃土。衷心希望你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争取更多地接触社会、接触基层,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实现思想有收获,能力有提高”。
  聆听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走进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参观黄河楼,深入社区、企业……参加社会实践的清华大学博士生,在高质量完成社会实践课题之外,还兴致勃勃地走进滨州,感受滨州红色文化传承,触摸富强滨州发展脉搏。
  “本次社会实践,回首发现感悟和收获都远远高于预期。其实在博士生实践之前,我多少有一点不了解,为什么在博士的培养方案当中,要设置一个博士生必修实践的环节,会觉得有一点浪费本就非常少且宝贵的科研时间。现在实践结束之后,我才体会到博士生必修社会实践这一环节的宝贵与意义所在。”于士杰博士在其实践报告中写到。
  据悉,早在1991年,我市就与清华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并成为清华大学正式建立的第一个校级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迄今,已有近700名清华大学研究生、博士生,怀揣学识与梦想,在滨州这片热土上展现青春力量。
  一个多月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短在,时间有限,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了解方方面面;长在,这段经历为他们的人生带来弥足珍贵的体验,足以给他们崭新的思考与成长。
  滨州为身处象牙塔中的清华学子打开一扇观察社会、了解现实的窗口,通过工作、生活的融入,他们体察社会生活、发展变迁,体验风土人情、历史人文,也反观自我,从而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和认知……
  为做好清华大学博士生来滨社会实践工作,滨州市政府办公室每年都专门下发《通知》,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具体承担该项工作的市科技局,多年来,一以贯之把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内容,抓严、抓细,严谨、高效完成社会实践项目需求的汇总、筛选,接收单位遴选,前来实践学生的接送及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并督促相关接收单位妥善做好来滨实践学生的生活、安全保障,为研究生开展课题项目提供必需的工具、资料及人员协助和指导等。
  多年来,在校地双方共同努力下,滨州与清华大学已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我市多次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到清华大学走访、座谈、参加培训等。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多次带队到清华大学进行走访、考察,在清华园举办规模较大的校、地合作洽谈会。清华大学也多次为滨州在科研项目攻关、人员往来与交流、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帮助,并组织相关部门、院系来滨洽谈合作。而借助清华大学来滨社会实践,以及市政府与清华大学搭建的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一系列推进措施,滨州各级政府、企业与清华大学相关院系纷纷攀亲、挂钩,展开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