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赵立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保障国家水安全、建设国家水网、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提升水旱灾害防御标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等多个层面对水利工作提出全新要求。“十四五”时期,建设“富强滨州”开启新征程,我们必须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清滨州水利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严峻形势,审时度势转变发展思路,高起点抓好“十四五”水利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和水资源保障。
  当前,“十四五”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水利作为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控制性要素,肩负光荣使命,担当重大责任。我们必须积极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工作基调,着力做好水资源节约、水灾害防治、水生态保护工作,坚持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生态,努力提升水利服务品质,推进建立以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为核心,与经济社会发展匹配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持续推进“节水”效力,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一是农业节水增效。加快灌区末级渠系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实施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推广水肥一体化和覆盖保墒节水技术,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推进适水种植、量水生产。二是工业节水减耗。严控新建、改扩建高耗水项目,逐步淘汰高耗水产能,实施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引导改造提升节水装备,建设水循环梯级利用设施,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三是城乡用水降损。实施公共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加快城镇和农村生活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改造,推广普及公共领域和城乡居民生活节水型器具,推动全民节水、爱水、惜水、护水。四是水价驱动节水。健全完善用水计量设施,实施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推进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建立多水源综合水价体系,利用价格杠杆驱动节水内在动力。
  深入挖掘“开源”潜力,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一是调引长江水。用足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滨州引江水指标1.505亿方,优先用于工业企业用水;抢抓国家南水北调东线二期规划重大机遇,积极推动实施二期穿黄鲁北引江输水分干线工程,努力争取新增引江水指标。二是用足雨洪水。全市当地地表水资源量5.54亿方,过境客水资源量10.29亿方,开发利用率低。通过建设河网水库,实施河道梯级拦蓄,以河为库建设沿河灌排泵站,配套明渠衬砌或管道输水工程,恢复引河灌区灌排能力,最大限度开发利用雨洪资源。三是用好浅层地下水。做好政策引导,在黄河以北浅层地下淡水和微咸水(矿化度在2克/升至5克/升)区域恢复机井灌溉,配合引黄引河洗盐漫灌,以河补源,以井保丰。四是增加非常规水。推进再生水、中水、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利用,实施污水深度处理、配套管网建设、达标排放和海水淡化工程,城乡生态景观、园林绿化和建筑施工等生态与公共用水优先使用再生水,沿海电力、化工等行业和工业园区优先利用海水作为循环冷却用水。
  着力提升“蓄调”能力,优化水资源调配格局。一是强化水资源宏观调配。立足全市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系统规划蓄调工程建设,实施一批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进一步打通水系,优化水网,加快完善形成互联互通、多源调剂的水资源调配格局。二是推进平原水库建设。通过改扩建现状水库,提高工程标准和蓄水能力;适度新建大中型水库,实现消洪兴利和丰蓄枯用;科学界定水库功能用途,实行分质分类蓄水供水。三是强化大中型引黄灌区供输水管理,冬蓄春用,余缺互调,实现输水、配水、用水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四是开展生态海绵城市建设,对降水错峰调蓄并有效利用,实现“渗滞蓄净用排”良性循环,逐步改善并恢复城市自然生态平衡。
  健全完善防洪体系,提升洪涝灾害防御水平。一是加快骨干河道治理。目前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小清河等大中型河道已全部治理一遍,基本达到设防标准。“十四五”应重点加快跨省河道漳卫新河海口段治理。二是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国家和省大力扶持中小河流治理,但多为城镇和乡村防洪除涝重点河段。按照流域河道系统治理原则,“十四五”期间,应加快打通未治理河段,力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全部治理一遍。三是逐步提升河道防御工程标准。转变单一防洪工程建设理念,借鉴流域系统治理和洪水风险管理理论,建立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机制,兼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实施多目标工程措施,逐步提升防御工程标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减灾更高需求。四是强化超标准洪水防御。对水利部门来说,需密切关注的全局性重大风险,就是超标准洪水带来的洪涝灾害风险,一旦发生将损失惨重。要在河道防洪能力复核的基础上,依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合理划分洪水等级,科学制定拦河闸坝联合调度工作流程,细化落实不同洪水和险情下监测预报、抗洪抢险、人员转移避险等各项措施,有效开展超标洪水防御演练,严防出现“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
  做好水生态修复治理,建设幸福美丽河湖。一是加大防污治污力度。河湖水污染“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源头管理,严控污染物排放,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二是加强河湖水系连通,实施引水补源,确保河湖生态基流,提升水体纳污能力。三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统筹做好河湖生态空间保护修复、生态水量保障和水质维护改善、水源涵养工作,加强部门和区域联防联控,共保共治,持续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四是加大城市河湖黑臭水治理,持续开展“长制久清”工作,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五是探索推进农村河湖治理、引水补源及生态修复工作,使城乡居民共享美好水环境。
  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认真谋划水利项目。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发挥战略导向作用,高质量编制水利“十四五”规划。准确把握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分析水利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富有前瞻性、全局性、针对性的重大举措。二是灵活包装项目。水利工程功能具有双面性、多面性和系统性,而非单一性。要积极对接中央、省市对水利工作的新要求,结合国家、省投资方向,切实策划包装好水利项目,最大努力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十四五”水利规划目标的实现。(作者为市水利资源开发建设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