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红色小镇半塔的“时代蝶变”
滁州日报记者李邦军汪勇
    上图:半塔镇如今农村居住环境。图片由滁州日报社提供

    右图: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半塔镇。图片由滁州日报社提供

  “老百姓听讲罗司令要借衣裳,那肯定又要打胜仗……罗司令说,群众一针一线不能拿,必须赔偿没商量……”傍晚时分是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半塔镇大刘郢村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在村新四军二师文化园广场上,两名身着新四军服装的红色文化志愿者正声情并茂地为群众们表演快板节目《罗炳辉司令赔衣裳》,精彩的表演引得观众掌声连连。
  “我们创新形式,广泛摸排业余文艺爱好者、民间艺人,组建红色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用通俗易懂的百姓语言、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走村入户进行表演,为乡村振兴增添精神动力。”半塔镇文化站站长王祖道告诉记者,淮调《少奇同志在半塔》《半塔革命歌曲联唱》、诗朗诵《烽火再现》、民间旱船《子母灯》等文艺节目特别受欢迎,有的还拍摄成视频,在“云”上传播,效果很好。“地道的家乡话,配上快板,革命故事就活起来了,通俗易懂,很接地气,我们都爱听。”村民朱明星一边摇着蒲扇一边高兴地说。
  半塔镇是皖东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丰富。抗日战争时期,半塔是皖东重要的抗日革命根据地,是新四军第五支队在津浦路东的后方所在地,著名的半塔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刘少奇、张云逸、罗炳辉、徐海东、方毅、张劲夫等都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留下了许多新四军浴血奋战及军民心连心、一家亲的故事。
  请老新四军战士、党史专家走进校园,为孩子们讲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在乡村建设中融入革命历史元素,让群众行走在老区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曾经的峥嵘岁月;不断丰富“皖东烈士陵园”的布展内容和手段,让参观者更好的了解、学习革命历史;扩建新四军二师烈士纪念林、新建新四军主题文化园区和红色文化街区、红色公园、少奇楼……多年来,革命老区半塔注重红色基因的传承,积极创建“红色小镇”,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如今的半塔发生了“时代蝶变”。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屋,独特的文化院墙,一应俱全的健身广场……仲夏时节,漫步在皖苏边界的半塔镇白云村,一股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新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流连忘返。“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了,水更绿了,天也更蓝了,老百姓的生活也更惬意了。”半塔镇党委书记张在兵介绍,近年来,半塔镇积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陆续实施了道路沿线整治提升、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田家大院”、“来安·幸福里”等建设项目,打造了北涧村万亩碧根果基地、罗庄村1.5万亩葡萄产业园,以及脱水蔬菜加工、稻虾共作、油桃、精品苗木等特色农业产业,百姓收入年年攀升。
  记者发现,红色小镇的工业经济发展也势头强劲。2020年,面对疫情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半塔镇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67亿元、财政税收3035.7万元。在半塔镇白云村工业集中区滁州越合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内,为汽车和地铁生产配套产品的近百台机器轰鸣,工人穿梭其间,一派忙碌的景象。公司总经理曾宝兵告诉记者,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对接大江北的深入融合,他把企业搬到滁州半塔,看中的就是半塔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革命老区群众的勤劳淳朴。“公司年产值2000多万元,税收100多万元,周边近100名群众在公司就业。”曾宝兵说。
  “作为来安县北部门户和对接南京江北新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半塔区位优势明显。未来随着滁天高速、235国道开工建设,时空距离还会进一步拉近,区位优势还将进一步放大。”张在兵介绍说,随着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地区企业落户,半塔镇新型建材、机械制造、农产品深加工、商贸旅游业将会不断提档升级,助力该镇建成来安县对接大江北建设的“第二桥头堡”。
  >>>短评
  接续奋斗勇争先
  从半塔保卫战发生地跃升为红色小镇,再到来安县对接大江北建设的“第二桥头堡”,半塔这片光辉而厚重的土地,持续发生着历史性巨变。回首百年奋斗路,革命老区精神正是促进半塔巨变的源源红色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走好新长征路的精神加油站,我们要挖掘好、继承好、发扬好。
  奋斗没有终止符,一代接着一代干。我们要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弘扬光荣传统,凝聚起磅礴力量,接续奋斗勇争先,奋力谱写新华章。
  (李邦军汪勇)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