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体育局老干部活动室见到久违的相怀杰时,记者很难意识到眼前的他已将近耄耋之年,因为多年的运动让他拥有着与岁数不太同步的“年轻范儿”——今年77岁的他从市体委主任位置上退下来近20年间,并没有离开体育,而是重新拿起乒乓球拍当教练,现在每周还要在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教6节课。他说,他把一辈子交给了体育,体育也成就了他。
见面当天,相怀杰带了一大包老物件,其中大部分是他职业生涯各个阶段的照片,这是他的青春奋斗史,也映射出滨州体育30多年的发展脉络……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惠民地区体育事业整体落后,“省级比赛惠民地区能来人参加就很好”
相怀杰原本是小学教师,1974年调入惠民地区体委担任乒乓球教练。因为并不是专业运动员出身,所以他的乒乓球教学训练知识很多都是自学、自悟的,后来又陆续参加省里的教练员培训,体育知识得到长足进步。
回忆刚进入体委工作时,相怀杰坦言“条件太差了”,全单位连领导加教练一共十几个人,只有几间平房,没有训练馆,职工办公室也是宿舍。参加省运会都是临时从学校调集学生,或者从社会上调集人员,成绩自然不敢奢望。“那时候其他地市对惠民地区的评价是,‘能来人参加就很好’。”相怀杰说。
当时的窘境也得到了原滨州市体委纪检书记马克良的印证。1973年,马克良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地区体委。上班第一天,领导欢迎他时说,“你来得正是时候,咱们自己有食堂了”。之前,体委职工一直借用二小等外单位的食堂或去行署食堂吃饭。每次开会,要把两张乒乓球桌拼起来当会议桌。
艰苦条件下建设“三集中体校”,实现竞技体育人才井喷,向多支省运动队输送大批人才
转变体育事业落后的局面,先从竞技体育入手。1977年,惠民地区体委开始筹建“三集中体校”,即集中学习文化课、集中食宿、集中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培养出高水平运动员,在省运会上实现突破。
然而,在体校筹建之初,地区体委竟然连三间房的教室都没有,后来只能把领导办公室腾出来改成了教室。乒乓球训练房的窗户没有玻璃,就挂上草苫子;没有门,就挂上布帘子。为了改善训练条件,经过批准,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体校建起了一座300多平方米的训练房。尽管现在看来,训练房非常狭窄简陋,但当时却曾是奢望。相怀杰说,为了庆祝训练房落成,他们在这里承办了省乒乓球赛。
体校开办不长时间,乒乓球、田径、篮球等项目就有了明显进步,一批好苗子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惠民地区的竞技体育开始迎来一次高峰。
在1978年第十一届省运会上,惠民地区的训练成果初现——乒乓球男队拿到团体冠军。1981年,省篮球赛惠民地区青少年男篮夺冠,更是燃起了全地区人民的体育热情。1982年,省体委把省篮球赛举办权交给了惠民地区,相怀杰回忆说,当时灯光球场上的观众算得上人山人海,可以说是万人空巷。这个时期,惠民地区为乒乓球、田径、篮球三个项目的省级专业队输送了大批队员,在山东省男女青年篮球队里更是占据半壁江山。
有一个场景至今让相怀杰回味无穷,他陪同领导去省体委开会,其间召集在济运动员见面,从省体工大队“随随便便”就召集来几十名惠民地区的运动员,大家围在一起拍了张照片。“当时心里别提多痛快了。”相怀杰说。
滨州全民健康文化中心开工建设,几代滨州体育人在建党百年之际终于圆梦
说到滨州体育迎来全面发展,相怀杰表示,这与20世纪九十年代各县区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是分不开的,博兴、邹平、惠民、滨城先后获得这一国家级荣誉。
相怀杰清晰地记得,全国体育先进县的争创条件有8条32款,其中包括领导重视、组织健全、资金保障、设施建设、竞技体育等。根据这些条件,各县区都实行主要领导分管体育,组织机构上也给予极大支持,财政资金得到充分保障,一些全民健身场馆陆续建了起来,这为此后全市体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21世纪,滨州迎来西区大开发,全新的奥林匹克体育馆拔地而起,成为地标性建筑,并于建成后承办了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两个项目,有力助推了滨州体育和全民健身的发展。相怀杰认为,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建设,让滨州的体育事业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但是相怀杰一直有一个梦想,也是几代滨州体育人共同的梦想,那就是滨州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大型体育场,这个梦想很快就要实现了。今年5月份,投资16.5亿元,包括主体育场和市民健身中心两个主建筑的滨州全民健康文化中心开工建设,带动了全市各县(市、区)近50亿元的体育设施投资。
“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滨州体育迎来了‘圆梦时刻’。”相怀杰说。回溯40多年来滨州体育的大跨越大发展,他感慨万千地说:“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这一切都无从谈起,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体育事业,让我们老一代体育人倍感振奋,对滨州体育再创辉煌我们信心十足!”
相怀杰向记者展示他珍藏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