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华纺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力民:
匠心塑初心 本色染出色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樊飞李前军

  红黄蓝是古法色谱的三原色,红色热烈,黄色艳丽,蓝色寂静沉稳,黄色和蓝色混合出绿色,被赋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寓意。印染业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行业,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力民在印染世界里已经与颜色打了半辈子交道。从1979年入厂时的一名普通技术工人到成为行业技术的领跑者,王力民一路坚守本色、保持初心,在印染领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黄金时代——从蓝黑世界到多彩世界,从小染坊式的“丑小鸭”到成为全国同行业骨干企业,华纺成就多彩事业
  现在走在大街上,每个人都很靓丽新潮。然而30多年前,中国人服饰的颜色似乎只有灰、白、蓝、黑,没有自己的风格,没有丰富的色彩。1979年,下乡知青王力民通过招工进入北镇印染厂时,正是这个年代。
  当时,公司投产时只有一条化纤印染生产线,公司编印的发展史上这样说道:“惠民地区的印染业至此进入轧染时期。”过去的几十年,是中国经济朝气蓬勃的时代,也是热爱印染事业的王力民的黄金时代。王力民进入工厂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丝光机挡车工。此时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初期,原来的统筹统销改为自主营销,再加上生产工艺落后,没有适销对路的产品,印染厂进入了困难时期,在山东省十七家印染厂里一度排名倒数第一。
  1984年8月,公司把一批经过考试录取的青年员工送出去学习深造,王力民是其中之一。他抱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印染专业学习当中。回厂后,他主动要求去车间从技术员开始做起,熟悉整个工序技术的管理工作。
  一根丝、一块布、一个筚路蓝缕的事业。从困难中走来,在发展中壮大。如今的华纺早已从“开上汽车搭起棚,走街串巷搞经营”的窘迫中走出,走上了以“高品质纺织品缔造者、健康时尚生活倡导者”为使命的发展之路。在企业四十五年沿革发展过程中,公司产业结构也从最初单一的印染,发展成为涵盖纺织印染、服装、家纺成品、医用防护产品及金融业务、信息服务等领域的综合型现代化企业;主导产业年产能达到印染布4亿米,床品类产品2000万件(套),服装350万件,口罩1650万只,防护服、隔离衣33万件。
  从蓝黑世界转化到多彩世界,王力民介绍:“一个重大变化是从生产线上就要开始建立适应市场的意识。”华纺产品八成出口,怀揣着衣被天下的梦想,已建立了覆盖国内各主要纺织品市场及欧美、非洲、东南亚等国际市场的营销网络,与国际知名品牌商、零售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苎麻也叫中国草,有天然的抑菌和抗菌功能。麻类产品是华纺畅销产品中的一种。多年来,华纺一直在对麻类产品进行深耕,在功能、触感、风格等方面适应市场需求趋势,开发了一系列麻类家纺产品。2020年,行业出口低迷,华纺对美出口麻类产品却逆势上扬,最多的时候麻类产品一天发10个集装箱,深受市场欢迎。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源于自身品质的过硬。2019年9月4日,华纺顺利拿到STANDARD100byOEKO-TEX®最高级别的工业大麻面料及成品证书,并成为全球首家获得工业大麻产品MADEINGREENbyOEKO-TEX®(以下简称MIG)绿色标签的企业。
  近年来,华纺在产品创新方面以“三新”(新材料、新工艺、新样式)为原则,以打造产品独有的个性和特点为己任,不仅丰富了企业产品内涵,也为国内外市场注入了活力。公司开发的天丝染整技术,被英国Acordis公司认可为“天丝(中国)策略联盟核心会员”“中国天丝面料染整技术领先单位”,被列为国家技术开发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大豆蛋白纤维织物、棉/锦贡缎弹力印花、天丝条卡双面染色砂洗面料、竹纤维斜纹弹力面料等,入围“中国流行面料”。
  蓝海征途——踏踏实实搞科技创新,纺织行业永远都是“朝阳行业”
  “我就是个染布的,染了一辈子布,43年了。”王力民这样介绍自己。他说,做技术做产品,没有什么速成的办法,就要靠踏踏实实的积累。“很多人说纺织印染没有核心技术,我不认为这样。纺织印染从棉花到面料、功能都是有核心技术的,纺织行业永远都是朝阳行业。”王力民说。
  作为一家连续十九年荣获中国印染行业“三十强企业”,申报专利127项,授权专利55项,其中发明专利45项的企业,华纺的这份作答有分量。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公司实力的体现,也昭示着公司的发展活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华纺已经建成了完备的节能减排印染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检测中心,建立了包括数据收集、研发、中试、检测、产业化推广等五大模块完善的研究开发体系。
  公司先后主持起草了《锦纶、棉交织印染布》《莱赛尔纤维印染布》《大豆蛋白纤维印染布》等多项国家纺织行业标准,承担了多项“十一五”及“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多项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是国家印染产品开发基地。公司成立的华纺工程技术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等高层次专业人才平台,成为公司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提升人才的平台,其人才培育和成果孵化的平台作用得到逐步显现,先后邀请多名专家学者走进研究院举办学术报告会、讨论会,在纺纱、织布、染整等相关的技术功能方面展开前瞻性研究与攻关,促进了成果的培育和转化,并取得了特种纤维试纺成功等多项技术成果。
  近年来,由王力民主持的“棉冷轧堆染色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成果,在印染生产节能减排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和效应,在全国同行业无偿推广,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了攻下棉冷轧堆染色关键技术,在从反复实验到批量生产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诸多问题,如布面黑头、缝头印、边浅、渗透不良等问题。在解决布面黑头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时,他们经过多次尝试,最终确定选择布铗、直辊联合丝光机和直接性低的染料,在强碱条件下使染料进入纤维内部的速率能够保持一致,以此解决布面黑头问题。这项技术的突破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当年在染整行业被视为一项巨大革新。
  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华纺产品的升级一直在进行中,不断按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开发适销的产品。目前,华纺的产品以职业装和休闲装为主,大量生产防风防酸阻燃、保温、防刺防血溅等功能性面料,同时市场热销的防紫外线防晒服面料和“空调服”等网红服装也加大生产。
  与一些以加工为主的大厂动辄几十亿米的印染量相比,华纺的“块头”没有它们大,但却走出了一条华纺特色之路。“纺织产业链条是一个宏大集合的工程,我们只是从事了其中一部分。下一步,我们会慢慢地转到市场营销和供应链管理方面,未来华纺将以新产品研发创新为主要目标方向,我们将专注于这一方面。”王力民说。
  绿色崛起——“智慧华纺”为企业带来深层变革,转型升级打造全新华纺
  “以前有个说法,技改找死,不改等死。但是不转型升级就不能生存。从2014年开始,我们认识到不能当游击队了,要有正规的打法。”王力民说。华纺建起了工程技术研究院,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之后建立自己的设计中心,转型升级全面提速。
  生存的危机感深入华纺骨髓。早在2014年,建设“华纺工业园”项目时,华纺股份就与国内一家科技公司合作,进行以印染设备自动控制、在线监控等为内容的智能化建设,这在全国印染企业中是第一家。
  “因为外国设备数据库一般是不让你访问的,我们没有退路,只能研发国产设备,建立我们自己的系统,集成的著作权和知识产权是我们的,这些方面我们必须牢牢抓在自己手中。”王力民说。
  目前,承载着华纺未来发展需要、华纺人的梦想与憧憬的“智能绿色工厂建设项目”正全面展开。这一项目占地面积226亩,正在新建印染生产线16条,将形成高档服装面料、家纺宽幅面料产品14400万米的年产能力。该项目还与中国电信合作,打造行业内示范性的5G工业园区,把园区物联网与互联网融合,打造行业内工业物联网平台,通过平台完成对外服务,提升企业地位及影响力。同时,公司在工业园区内完成了新检测中心、新综合办公区等项目建设。
  上马这一项目,国内并无可借鉴的经验或者标杆企业。王力民说:“转型升级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不能简单地只考虑建一个厂,也不能只考虑从老厂搬迁到新厂,而是要看到新项目整个的产业结构、控制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让企业的生命体征变得更健康了。”
  在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九届全国印染行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技术交流会上,2020年度“中国印染行业优秀面料”获选产品揭晓,华纺股份有限公司的5款产品榜上有名。近日,山东省品牌建设促进会公示了2020年度山东知名品牌获奖单位,华纺的“霄霓”牌印染布和“华创迅采”平台分别列居2020年度山东优质品牌(产品)和(服务)榜单。
  “品牌不能速生,要有一批人孜孜不倦地、认真地为其持续注入活力,品牌打造是一个得耐住性子的长期过程。未来十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转型升级,在产品设计功能方面往高端再迈一步。”王力民说。
  红色底色——四十五载坚持党建引领,为企业整体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老一代的华纺人都记得,刚建厂时,公司周边和厂区内的道路全是土路,坑洼不平、暴土扬尘。那时大家每天下了班,就拿起工具去筛沙子、和泥、修路栽树。在热火朝天的义务劳动中,大家以团支部为单位,一边干活一边快乐地唱着:“亲爱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80年代的新一辈……”
  这样的红色底色在华纺传承了几十年。疫情期间,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积极投身疫情防控,车队驾驶员刘国军、赵富强奔赴千里之外购买口罩机,由于疫情原因,酒店停业,没地方吃饭住宿,两人五天四夜吃住在车上,圆满完成任务。针对疫情发生后市场出现防护口罩紧缺的情况,公司迅速行动,调试60台服装缝制装备,组织员工投入民用防护口罩生产,日产口罩2万只。与此同时,公司紧急联系口罩机生产商,购进口罩机,投资建设无菌车间,并获得了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实现日产口罩8万只、防护服1000件,为抗击疫情贡献了华纺力量。
  华纺公司是一家由国营企业沿革而来、目前为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在企业四十五年沿革发展过程中,党建工作始终是引领企业发展的抓手,也是企业整体发展进程中有力的政治保障。目前,公司共有19个党支部、476名党员,党员在员工中占比超过12%。正是这些党员干部带领着3800名员工,将一个小染坊式的“丑小鸭”建设成了演绎旖旎风采的全国同行业骨干企业。
  当回顾企业四十五载所走过的历程时,王力民在公司党代会上深有感触地总结道:“我们华纺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一路走来,华纺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党委团结和带领全体党员和广大职工,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目标,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为公司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组织保证,使公司实现了一次次突破与跨越。”这是王力民这位1987年入党的老党员对党说的心里话。
  王力民这样定位企业:“华纺是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是一块干事创业的热土,是一个愉快的生活乐园,是一块社会财富的聚集地。”这几句话不仅仅是写在宣传牌上的企业定位,更是他内心对深爱的华纺的蓝图愿景。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多彩的事业属于每一个永葆初心、坚守本色的奋斗者。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