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全家从内心深处感谢你们,谢谢你们的救命之恩,我们终生难忘。”7月13日上午,邹平市西董街道韦家岭村村民贾善坤的父母将印有“救人危难高风共赞”“危难时刻显身手人民公安为人民”等字样的五面锦旗分别送到韦家岭村、上回村、杏林村及邹平市公安局西董派出所、9958应急救援队,以感谢他们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帮助儿子从山中脱困。
雨后初晴,位于邹平市西董街道的摩诃山满眼苍翠,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而就在几天前,为了救助被困山中的贾善坤,这里曾上演了一场持续16个小时,200余名警民携手的生死大救援。
记者日前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采访,试图还原这一惊心动魄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村民山中采药摔伤,意识模糊,报警时已离家十余小时
“我现在左手四处骨折,全身多处摔伤、擦伤,要不是大家伙儿去搜救我,这条命就交代到大山里了。”7月12日,正在滨医附院接受治疗的贾善坤心有余悸地告诉记者。
被困山中近一天一夜,贾善坤到底经历了什么?
今年39岁的贾善坤痴迷中医,平日经常去附近山上挖些中药材。7月7日这天,他和往常一样,凌晨四点多从家中出发,将车停到上回村便径直上了摩诃山。
摩诃山,位于邹平市与章丘区交界,海拔826.8米,为长白山脉最高峰,也是滨州市境内海拔最高、山体面积最大的山脉。
“记得到了半山腰挖了些穿山龙,我就继续向上爬。到了一个陡峭的山岭,我仗着经常爬山,身体好,蜻蜓点水般就过去了,但是再往后的事就不知道了。”贾善坤说。
等到迷迷糊糊地醒来,接到父亲的电话,已是晚上七点钟。他告诉父亲自己在山里摔伤了,但到底在哪座山、什么位置都说不清,而且手机电量也不多了。
“因为自己低血糖,所以每次爬山都会随身带矿泉水和甜点,但我醒来的时候这些都还没来得及吃,估摸着摔倒时不到中午。因为,往常中午前我就赶回家了。”贾善坤回忆道。
电话那头的老贾已明显感觉到儿子气息微弱,意识不甚清醒,“坏了,孩子出事了”。一下午的焦急等待、拨打电话,终于有了回应,但这样的结果让他的心一下子揪起来。
贾善坤母亲忙不迭地跑到了村主任张勇家求助。张勇马上联系村支书李汉林商议,并紧急喊来30多名村民,分头到西峪、上回、杏林等村子的山脚下寻找。
一个小时后,终于有村民在上回村发现了贾善坤的汽车。大概的位置已确定,9点钟,张勇拨打“110”报警,请求救援。
■雨夜、山地,通讯几无信号,联合救援队搜索一夜无果
接到邹平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发来的指令,西董派出所立即出警,并联系邹平市9958应急救援队一同展开救援。
“因为我们派出所辖区属于山区,经常要应对游客或附近村民被困山中情况,所以登山棍、救援绳索、照明用具等装备齐全。”西董派出所副所长李腾远说。
当晚9点多,上回村村支书王淑涛也接到了西董街道负责人和派出所打来“营救被困山中村民”的电话。
“摩诃山山高路陡,有些地方甚至根本就没有路,白天还好点,到了晚上没有本村村民引导几乎不可能走出来。”王淑涛说,时间刻不容缓,他当即联系十几位有经验的村民到山脚下集合。
晚10点,由派出所、消防、9958应急救援队及上回村、韦家岭村村民组成的80余人的联合救援队迅速集结,并由熟悉地形的当地村干部群众引领,分四个方向展开搜救。
“搜救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突然电闪雷鸣下起雨来,黑夜、雨中、山地,搜索困难重重。”邹平市9958应急救援队总教官赵军介绍,自7日中午的一场雨后,天空一直阴云密布,因云层折射导致卫星定位不准,难以准确锁定被困者方位,山中通讯信号又极差,被困者电话难以打通,更给救援带来极大难度。
山中气温迅速下降,然而,身着单薄衣服的警民没有一个喊苦叫累,从山沟搜到山脊,由山脊搜到山顶,边走边喊,囗渴了就吃点大山上的野果。
凌晨1点,邹平市9958应急救援队总队长刘刚、副总队长朱国柱又在上回村村民带领下赶到,给大家带来给养。搜索持续到凌晨5点,但令人忧心的是,被困村民仍未找到。救援队伍分析,被困者要么是睡着了,要么就是已翻过大山到了另一面。
这一晚,被困山中的贾善坤也经历了他一生中最漫长的黑夜。当晚7点多醒来后,望着头顶两块巨石,看着越来越深的夜,担心野兽出没的他挣扎着爬上了一处山顶。
试着连接通讯信号未果后,贾善坤决定睡一觉保存体力,等天亮再作打算。但不知是身体的疼痛,还是黑夜的寒冷,心中的恐惧,贾善坤记不清到底睡了几觉,才终于捱到天明。
凌晨5点钟,贾善坤决定向山下走。“想活命就得向下走。”他暗暗给自己打气,虽然早已分不清东西南北。
■柳暗花明,被困者在山对面被搜救人员发现并送医救治
天亮了,救援队伍决定,扩大搜索范围。
看到村主任张勇凌晨6点在山上发出的救援信息,韦家岭村80余名青壮年纷纷赶到摩诃山;上回村又有20余名村民主动当起向导……
救援队伍分为六组以扇形方阵继续上山,并出动无人机,带上热成像仪进行搜索救援。雨后的山上湿滑、炎热、气闷,且草木茂盛、荆棘丛生,危险、困难系数非常人所能想象……
9点多钟,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被困者拨打了110急救电话,虽然其本人说不清具体位置,但通过对其手机卫星定位显示,他应该在摩诃山另一侧的杏林村一带。
大家不禁长舒一口气,并决定调整救援方向——翻过山寻找。
西董街道党工委书记秦向水一直关注着被困群众信息,并给大家鼓劲,“人还活着就是最好的消息,大家加大搜救力量和力度,务必将村民救出来。”
从凌晨5点强忍疼痛摸爬滚打着向山下“走”的贾善坤,一路上看到野葡萄抓来就吃,用手捧起地上的水就喝。慢慢地,他感觉似乎路上有了人活动的痕迹。在用仅存的手机电量拨打110电话后,他边走边喊,“老乡,有人吗?”不知道走了多久,突然看到有位五六十岁的大爷骑着三轮车迎面走来。
一问之下,这位老人正是来找他的。贾善坤也不记得自己是怎么上的三轮车,醒来后已在这位大爷家中,老人还给他端来稀饭、炒菜。终于见到“亲人”的贾善坤喜极而泣,“大爷,我吃不进饭去,给我喝点水吧。”
原来,获知贾善坤位置后,西董街道负责人马上联系杏林村村支书刘超。通过微信、电话、大喇叭,刘超很快召集护林员、防火员,善于爬山的群众等十余人,上山搜救。救人的老人叫刘思平,虽然有些年纪,但平常经常爬山,体力好,也是个热心人。
刚说几句话的功夫,11点钟,一辆警车停在了刘思平家门口。贾善坤被得知信息赶来的救援队伍抱上车,送往医院。经医护人员检查,贾善坤虽然身体多处受伤,但生命体征平稳。所有救援人员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16小时的紧急营救,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整个救援过程先后200余人参与,大家有序配合、不讲条件,摸黑搜寻、冒雨搜救,不畏艰险、持续救援,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好诠释。”秦向水说,西董街道拥有悠久、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传承红色基因,将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并不断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让富裕美丽、生态宜居成为底色。
记者感言
一场“不抛弃、不放弃”的生命接力
为了一个被困山中的村民,200余名警民直接参与其中,长达16小时的生命救援,书写了“不抛弃、不放弃”的完美接力。
除了专业救援人员,我们也看到了村干部与村民的高效配合,那是群众对村“两委”班子的认可,更是长白山革命根据地人民红色基因的传承。
群众利益高于一切。一场生命救援,让这座大山有了温度,也成为干群关系的试金石,凝聚起守望相助、团结协作的强劲力量。(李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