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北地区最大的平原林场——沙窝林场腹地,惠民、阳信、商河三县的交界之处,坐落着惠民县石庙镇康家园村。走进村子,只见道路洁净、绿树成荫,老人在树荫下聊天乘凉,孩童自在地在周边嬉戏,一片唯美和谐的景象。沿路前行,还有80余幅3D立体画作将村内4条不同主题的民俗文化街装点一新,80余件当地老物件在民俗文化街上展陈,吸引游客沉浸其中溯源农耕文化和儿时记忆。傍晚时分,村中央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的鼓子秧歌文化广场上熙熙攘攘,村民们自发地跳着广场舞,各种健身休闲活动竞相上演。
康家园村,这个美丽整洁的乡村,只是惠民县石庙镇众多自然村的一个缩影。这些村庄之所以越变越美,得益于“三长”负责制的建立。为扎实做好路域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按照《惠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石庙镇以“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建设美丽乡村”为主线,聚焦“三清一改”等工作重点,在建立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上猛下功夫,全面开创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新局面。“自从全面推行‘三长’负责制以来,责任更加明确,各‘长’的积极性更高了,村里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康家园村“村长”康法奎说。
“三长”负责制,即“村长—街长—巷长”三长负责制。“村长”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负责统筹管理好本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街长”由自然村“两委”其他成员或妇女干部担任,负责管理好街道路域和清洁;“巷长”由村内党员担任,每名党员负责帮包动员群众,清理好门前和巷道卫生,积极参与村庄清洁行动。同时,在街道、巷道醒目位置悬挂“三长”责任牌,在村务公开栏公开“三长”职责,确保责任到人。
在康家园村,党员带头签订《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承诺书》,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同时以户为单位划分群众责任区域,要求每户负责管理好自家责任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切实发挥好群众在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的“主力军”作用,推动农村环境整体水平提升。
“2018年,内蒙古呼和浩特瑞尔慧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流转了康家园村2850亩土地,提高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从根本上减少了农村‘三大堆’问题。”市交通局派驻康家园村第一书记陈波说,“通过土地流转,也让以前靠地吃饭的村民也能腾出时间来在家门口打工,增加了收入。”目前,康家园村及周边村庄的500余名村民通过手工制作等项目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9000余元。
为推进土地流转工作,石庙镇成立了由经管站、乡村振兴办公室、各社区牵头的土地流转工作组,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与此同时,对村庄废弃房屋进行修缮,整理农村废弃宅基地用于发展绿地、果园等,有效盘活利用农村闲置资源;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行动,增设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计划首先在康家园村开展试点;投入资金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进行管护更新,扩大村旁、路旁、宅旁的绿化面积。
在此基础上,石庙镇成立了由联村支部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和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的评比小组,每半月组织开展一次以‘创建美丽乡村我为村庄奉献’为主题的村庄清洁评比行动,并创立人居环境卫生光荣榜,激发了群众积极性,营造了人人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活动开展以来,着力解决了村庄“脏乱差”问题,使得村庄“颜值”明显提升。“清洁评比行动中,党员带头冲在前、干在前,让我们这些村民干得也有动力。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心情也越来越好啦!”康家园村村民王宝霞说。
下一步,石庙镇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用情用力打造生态宜居、幸福和谐新石庙。
80余幅3D立体画作将康家园村装点一新。
每天广场上都会有各种演出,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洁净的村居环境,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
党员上门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村庄清洁行动。
康家园村的鼓子秧歌文化广场是村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康家园村77岁的孙荣喜老人在村里的藤椅编织厂打工,一天能收入六七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