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致敬所有战斗在新冠疫苗接种一线的人们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 葛肇敏 通讯员 樊岩峰 孙金年 陈晓菲 舒萍





   
  6月29日21时,这一刻,全市所有奋战在新冠疫苗接种战线的“战士”们,都应当被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过去3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竭尽所能、细致服务,在他们的努力下,滨州提前2天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人群疫苗接种第2剂次“清零”任务,成为全省率先完成目标任务的三个市之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战役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构建全民免疫屏障的背后,离不开各级、各部门、各环节所有一线人员的辛苦付出,离不开4325名疫苗接种人员、567名医疗服务保障人员、129名疫苗供应保障人员,以及来自各行各业的上万名服务保障人员的真情投入,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这一组“群像”,是全市所有一线接种工作者的缩影。谨以此文,向关心支持疫情防控的社会各界致敬,向参与疫苗接种各环节的工作人员致敬,向理解、支持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的广大人民群众致谢。
  市卫生健康委疾控科科长郑云超:熬夜加班连续住在办公室,一方面精准核校完成接种任务数量,一方面根据完成度制定第二天的接种任务
  又是一个凌晨3点。
  市卫健委疾控科科长郑云超盯着满是数据的电脑屏幕,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将这一天完成的任务向省里报送,然后下发新一天的接种任务。而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九天住在办公室里了。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人苗相符”是快速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的重要举措,必须要有详实的数据来支撑。如何做到接种人数和疫苗数量相符合、确保零误差,给疫情信息研判组的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而郑云超和他的团队所要担负的职责,就是精准核对当天完成接种任务数量,然后根据完成度来制定第二天的接种任务。可以说,这里就是全市疫苗接种工作的“司令部”和“神经中枢系统”。郑云超笑称,幸亏自己是大学时期的高数“学霸”,不然还真干不了如此“烧脑”的工作。
  “在对目标人群的疫苗接种过程中,特别是6月27日和6月30日第一剂、第二剂‘双清零’的攻坚阶段,疫苗接种领导小组实行‘接种零时清算、分苗零时延误’的‘双零’模式。”郑云超说,由于省系统平台升级,自6月中旬开始,一直采用“各接种点逐级上报、手工统计”的工作模式,每天零点的数据报送后,统计完成往往要到凌晨两点多。
  “同事王长坤的儿子上五年级,没人照看。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王长坤和儿子连着两晚吃住在办公室。”郑云超说。而在他们的办公室里,记者也看到了电饭锅、方便面、水果和几棵大葱。“半夜饿了还能煮碗炝锅面。”郑云超说。6月26日晚上,为了圆满完成6月27日的清零任务,疫情信息研判组的数据校准工作一直持续到凌晨4点半。
  吹响战斗的冲锋号,要精确到秒。正是因为有了疫情信息研判组的“精准指挥”,才让这场战役的每一次攻坚都实现精细管理。截至6月底,滨州市成为全省率先完成任务目标的3个市之一。
  目前,滨州市已经全面开启了新一阶段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市疫情信息研判组的工作仍在继续。“下一阶段,按照省里的工作部署,我市将及早安排,力争尽早完成18岁以上人口90%的接种目标。我们将继续做好接种人数与疫苗数量的统计工作,力求零误差,为滨州免疫屏障的建立再立新功。”郑云超说。
  市疾控中心生物办公室主任高玉英:让每一针疫苗都以最安全的方式配送,自2020年12月份到现在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
  凌晨4点,从北京新冠疫苗厂家开来的“运苗车”刚刚抵达滨州市疾控中心。此时,各县市区的冷链物流车已经在这里待命多时。所有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和物流司机迅速行动,他们手手传递,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卸货、扫码入库、装车配发等工作。从凌晨到清晨,是他们的常态工作时间。
  疫苗在运输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非常高,整个过程中的温度必须保持在2到8摄氏度。一旦超出或者低于这个温度,将影响疫苗的正常使用,后果不堪设想。而做到全流程管控,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就是市疾控中心生物办公室需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完成的工作。
  “在疫苗运输过程中,运输车上装有温控系统,每隔5分钟都会实时上传一次温度,我们可以第一时间看到。一旦温度不符合要求,就会有预警提示。”市疾控中心生物办公室主任高玉英说。随即,她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了“哲勤冷链云”系统。通过这一系统,疫苗的全流程温度一目了然。“为了确保疫苗温度正常,我们每天都要手工记录一次,网上温度审核每天两次。”高玉英说。
  在工作初期,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疫苗配发的“不确定性”。“配发给我市的新冠疫苗量是多少,批号是多少,由哪个厂家配送,我们都无法预先知道。这给全市疫苗配送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高玉英说。为了快速摸清这一整套流程,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把工作做在前头,提前和省疾控中心沟通,拿到准确的疫苗相关信息。现在只要疫苗到达滨州,工作人员就可以快速配发,保障全市各接种站点的日常接种。
  而另一个难题,就是“接苗”。运输新冠疫苗的冷链物流车辆始发地可能是北京,也可能是长春,而且滨州并不是疫苗运输的首站。“如果疫苗晚上九点装车从北京发出,可能要先到淄博卸货,然后再到滨州,抵达时间可能要到凌晨三四点。”高玉英说。在4月3日那天晚上,市疾控中心与厂家提前进行沟通,对方厂家告知,大约当晚10点左右可以抵达滨州。市疾控中心给各县市区下发通知后,各县市区的运输车也提前抵达待命。但当晚由于降雨,运输车严重延误,凌晨3点多才到达市疾控中心。至此,市疾控中心和各县市区接苗的工作人员已经足足等了6个多小时。
  “好在现在大家对整个疫苗运输的路数已经‘胸有成竹’了,一般能保证提前半小时到位,接苗工作已经游刃有余。”高玉英说,最让她骄傲的,是她可以底气十足地告诉记者——“自2020年12月份到现在,整个疫苗冷链运输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
  一线接种人员丁海燕、郑雪:尽管到家就瘫倒,但一到接种点就像“打了鸡血”一样
  6月28日早上不到7点,滨城区杨柳雪镇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主任丁海燕、市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主任郑雪,已经抵达滨城区新冠疫苗集中接种点。而她们在几个小时之前,才刚刚从这里离开。每天只有3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这样的工作强度,她们已经持续了两个星期。
  3月29日,丁海燕、郑雪进驻奥体中心新冠疫苗集中接种点。在这里,有ABCD四个接种区、数十个接种台,而她俩分别是B区和C区的小组长,每天的工作职责,是紧盯自己管理区域的接种台,处理突发情况;在每日接种完成后,做好核对接种数据、上报接种信息、清理医疗垃圾、例行紫外线消毒、安排次日任务等一系列工作。完成所有流程时,通常已经是凌晨两三点。
  从3月30日到4月上旬,是集中接种点迎来的第一个小高峰,这段时间每天都有超过一万名市民前来接种。对于平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疫苗接种人员来说,每天都是一场全新的考验。平时她们主要是给辖区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突然面对数倍于往日的工作量,一时间不适应在所难免。
  4月中下旬迎来一段时间的休整后,新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让丁海燕、郑雪没有想到的是,从5月开始,工作量陡然提升,到了6月,任务量更是翻倍。“正常的工作时间是早上8点,但我们几个组长一般是早上7点就到,一直干到晚上七八点钟。但到了6月10日以后,每天得一直忙活到凌晨两三点,单天最高接种达到了27000人次。”她们告诉记者,她们见证了一个个新接种纪录的刷新,也看到了一个个更迫近天亮的清晨,但更重要的是,她们是与一个又一个让其感动的人一起共事,一起战斗。
  “1997年出生的刘梦梦正在热恋期,但每天来得早、走得晚,不叫苦、不喊累,虽然年轻,但特别有毅力、有正能量。”
  “于祥静还在孕期,奥体中心集中接种点内很闷热,她一天吐了三次,但依然不下火线。我们劝她跟单位领导申请调换一下,但她不肯,一定要在这里坚守。”
  “区卫健局的副局长吴新,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纪,但每天跟我们一起走到最后,眼睛天天肿得跟铃铛一样。”
  ……
  丁海燕和郑雪向记者讲述了无数一线人员的感人故事。在奥体中心体育馆,每天都有数百名接种人员、医务人员、后勤人员、志愿者为方便市民接种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接种人员每天平均要接种五六百次,在抽空针的时候手都被磨破了,但他们贴上创可贴,若无其事地继续;体育馆内潮湿闷热,他们穿着隔离服、戴着手套和头套,额头上渗满细密的汗珠,可无暇去擦拭。那段时间,有人的孩子正在备战高考,可他们无暇去照顾;有人的父母生病住院,他们也只能嘱托家人陪护。
  “无论平时多累,多疲惫,一走进这里,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丁海燕说。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每一个集中接种点都是一处刻不容缓的战场,所有人都在争分夺秒、全力以赴。“6月29日任务清零的那天,我们都说,已经不舍得分开了。”郑雪说,“大家都是最可靠、最亲密的战友。”
  社区干部魏素香、付开友:给辖区居民提供“VIP”服务,带头接种给村民做榜样
  6月27日,滨城区彭李街道黄河社区已经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701剂次,接种率达到接种目标人群的97.14%。整个社区的居民,做到了应接尽接。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为了引导居民积极接种,黄河社区党总支书记魏素香煞费苦心——宣传从线下到线上,服务从电话到上门,简直不能再周到、再贴心。
  “疫情当前,全民疫苗接种重于泰山,构筑全民群体免疫屏障刻不容缓,我们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魏素香说。为了让社区居民了解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她发动网格员、楼道长,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发动,提高辖区居民知晓率,确保让每一名群众知晓疫苗接种的必要性,引导居民尽快就近完成疫苗接种。一旦群众到了第二针接种的时间,电话肯定及时打到,确保接种时间精准衔接。
  “社区里年纪大的老人多,很多行动不便、子女不在身边。为了给他们做好服务,我们也主动开展上门服务。”魏素香说。她组织工作人员,利用私家车负责接送,确保特殊群体安全、快速、便利接种。有一位老人腿脚不好,她和工作人员一起把老人扶下楼,坐上车,还给老人配备了轮椅,让老人全程享受到了“VIP”待遇。
  而博兴县锦秋街道毛元村,也早已实现了疫苗接种“清零”任务。“群众的态度很踊跃、很积极,全村340户、980多口人,已经应接尽接了。”毛元村村支部书记付开友说。
  说起宣传发动,付开友用的是“三板斧”——微信群、大喇叭和带头示范。在今年春节后,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防疫人员就集体带头接种了疫苗,给村民们做了榜样,让群众吃下了“定心丸”。“我们村有微信群,每家每户都有一人在群里,一到了打疫苗的时候,我就进行微信‘轰炸’。”付开友说,而他的微信经常一发就是好几条,用他自己的说法,就是“重要的事必须说三遍”。同时,村里的大喇叭也隔三差五进行科普宣传。“老百姓对政策很认可,免费接种这么好的政策,大家怎么可能不愿意啊。”付开友说,“宣传到位了,群众的认识上去了,你不用管,他自觉就去接种了。”
  志愿者王晶晶:微信群里抢志愿服务名额比抢红包还快,从接种市民每一句“谢谢”中汲取力量、收获价值
  6月25日傍晚,白鹭公益志愿者王晶晶打开微信,找到疫苗接种志愿服务群,发出了一条“接龙”——“2021.6.26明天上午值班接龙(吃早饭的请备注)”。微信群很快就活跃起来,接龙的微信在不停地“刷屏”,很快就凑齐了第二天值班的人员数量。
  “这个群的人都是专门参与疫苗接种志愿服务工作的,每天有25人的名额限制。一到报名的时候,大家都非常积极。经常是我刚刚发了通知,大家就把名额‘一抢而光’了,接龙瞬间就会接满25人。”王晶晶说,在这个群里,志愿服务名额好像比红包还要抢手。
  3月31日,设在奥体中心的滨城区新冠疫苗集中接种点正式启用,为广大市民提供统一、安全的接种环境。而白鹭公益志愿者是担任此项工作的唯一志愿服务团队,这对他们而言,既是一份荣耀也是一份责任。
  自开展疫苗接种志愿服务以来,白鹭公益坚持一天安排两个班次,每班25人,服务时间从早7点至晚5点30分,做到了只要集中接种点开放,就能看到白鹭公益的红马甲。今年6月份后,志愿服务人员调整为一天连续三个班次、17个小时不下火线。他们一部分人在场外为市民测量体温、提供引导、维持秩序;一部分在场内为接种疫苗者指引接种区域、处理相关接种问题、做好疫苗接种安全距离引导、为需要帮助的市民提供便民服务,如寻找丢失物品、搀扶行动不便者、协助拿取物品等,同时还负责完成引导接种完成者进入观察区、接听市民咨询电话、供应热水等服务工作。
  让王晶晶记忆深刻的,是曾有一位聋哑人前来接种。他的身份证找不到了,却没有办法表达,现场工作人员又不懂哑语,让这位聋哑人特别焦急。志愿者一边安抚,一边揣摩聋哑人的意图,在终于弄明白了他想表达的意思后,大家一起发动为他仔细寻找身份证。最终,身份证顺利送回了这位聋哑人手中。而这位聋哑人并没有离去,他找到一面牌子,拿起一支笔,认真地写下了“谢谢”。“那一刻我们都觉得心里特别感动,虽然我们一直在付出,但一点都不图什么回报。但听到接种人员的一句谢谢、看到他们的一个微笑,我们就会觉得特别开心。”王晶晶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眶微微有些红。
  在这段疫苗接种志愿服务期间,王晶晶每天早上7点到场,最晚的一次午夜12点离去,回到家已是疲惫不堪。“躺下来就觉得很轻松,脑海里会浮现出那些白天帮助过的人。他们说谢谢的时候,让我觉得自己实现了一种价值感,让我意识到我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王晶晶说,“这种感觉特别幸福。”
  社区居民郭金娥:“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社区书记开车带我们去打疫苗。”
  “我是6月份接种了第一针,过了21天以后就接种了第二针,现在手机上的健康码都是金色的,金光闪闪!”滨城区彭李街道黄河社区居民郭金娥向记者秀出了她的健康码。这位今年已68岁的老人,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得知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接种的那天,郭金娥特别高兴,马上报名的接种了。“社区组织了专业的宣传团队,挨家挨户地宣传接种知识,宣传非常到位,打消了大家的疑虑。”郭金娥说,“接种过程,我也感受到了各方面的细致服务,民警、工作人员都特别贴心。社区书记魏素香还专门开车拉着我们去打疫苗。我跟大家说,这是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
  自己接种完之后,郭金娥便成了新冠疫苗接种的“推广者”。郭金娥是黄河家园文体队的成员,这支团队有好几十个成员。“队里有人说,要不再等等,等只打一针的时候再去打。我说你千万别等,你看我的健康码现在都是金边儿的了,你们不羡慕吗?现在,我们队里没有一个不打的。”郭金娥说,“接种你我他,保全咱国家。免费接种是国家送给国民的一份大礼,让我们更有安全感、幸福感,我们感到非常知足。”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