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后,邹平、惠民、无棣等县部分学校师生,分别组织游行示威、罢课活动,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
1926年7月,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生、共产党员苏亦农受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派遣,到惠民县师范讲习所任教,开展党的工作。翌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迫离开。
1928年春,共产党员路雨亭、李士杰夫妇受中共山东省委派遣到惠民县李庄小学执教,从事党的活动。后因国民党追捕被迫撤走。
1928年,共产党员张静源由青岛回乡,在博兴县高渡、粉王、城王、王楼、蔡家等村宣传马列主义,开展党的活动。
1930年秋,博兴县发展了李天佑、李旭林等第一批共产党员。
1931年7月,中共博兴县特别支部建立。
1931年,共产党员刘顺元由青岛回乡,相继到博兴师范讲习所讲课,宣传马列主义。
1932年2月,中共博兴县高渡村支部成立。
1932年3月,中共博兴县委建立,博兴特支遂撤销。7月,全县共产党员发展到200余人,建有27个支部,分散在30余个村镇。
1932年6月,高渡村党支部在本村发动长工增资、短工罢市的斗争,坚持10余天,取得胜利。
1932年8月4日,根据中共山东省委统一部署,博兴县委组织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并成立鲁东工农革命军第一支队。由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派兵镇压,暴动很快失败,博兴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1932年,共产党员王次方回家乡齐东县开展党的工作。
1933年7月,中共惠民县工作委员会建立,津南特委任命庆云中学学生、共产党员刘万春为书记。刘以省立四中学生身份开展党的工作。翌年春,刘万春去庆云县参加马颊河河工罢工斗争,县工委随之结束。
1933年9月,中共潍县工委派窦笑生到博兴县组建县委,并代理县委书记。翌年,窦笑生被国民党逮捕,博兴县委再遭破坏。
1933年,中共津南特委负责人刘格平发展无棣县冯景恩等数名共产党员,于10月份建立中共无棣县活动分子委员会,冯景恩任书记,并在五营村建立无棣县第一个党支部。
1934年4月,无棣县党组织发动300多名群众声援中共庆云县委组织的马颊河河工罢工斗争,并印发传单,张贴标语,积极宣传罢工斗争。
1934年夏,共产党员岳一峰到省立四中任教,传播进步思想,组织公演进步剧目,创办《惠风》《新轮》等刊物。
1935年8月,共产党员张宗麟到邹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任校长,团结进步师生,开展党的活动。翌年初,被国民党邹平县政府以共产党嫌疑强令离境。
1935年秋,中共无棣县五营村支部领导回、汉村民开展反对国民党无棣县政府歧视、凌辱回族同胞的斗争。
1936年8月,中共胶东特委派共产党员柳运光到邹平县山东第一乡村建设研究院师范部开展活动,与共产党员訾乃全、付同庚三人成立党小组。
1936年10月,中共津南特委派共产党员冯乐进回阳信县开展党的工作。
1936年,邹平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博兴县立第五小学、滨县县立初级中学等先后建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7年初,中共山东省委派特派员赵明新在无棣、阳信、惠民等县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7年2月,阳信县流坡坞乡农学校校长、进步青年李健经中共山东省委特派员赵明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共产党员冯乐进接上关系。
(根据《中共冀鲁边区、清河区、渤海区党史大事记》《中共渤海区地方史》《中共惠民地区组织史资料1931-1987》《滨州地区志1840-1985》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