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我市印发《关于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的通知》,决定再度提高困难群体、孤老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生活保障水平,将救助标准再提高10%。这已经是我市自2012年以来,连续10年在全市层面统一提高救助保障标准。年年都让福利“更新升级”、为群众再添得一点实惠,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应有之义,唯有常态长效、方能深入民心。
非“常”不足以治本,非“长”不足以巩固。切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就应当以一抓到底的深度、持之以恒的态度,用心、用力、用情解决群众的关切需求。决不能让为民服务成为“一阵风”“走过场”,决不能让形式主义、虎头蛇尾出现在任何一个环节。坚持常态长效,不仅是推动全市民生事业不断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经验,更是提升人民幸福感、赢得群众真点赞的坚实保障。全市上下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要构建长效机制,用制度保障民生,切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坚持常态长效,要在“常”上下功夫,确保工作常抓不懈。“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是量变引起质变的简单逻辑。多行点滴之事、多建尺寸之功,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浮皮潦草、浅尝辄止,是落实民生保障的大忌。实践证明,抓工作必须在平常与经常上下苦功。重平常、抓经常,不仅是政治定力和责任担当的体现,更是筑牢根基、久久为功的格局和境界。
坚持常态长效,要在“长”上下功夫,确保福祉细水长流。做好事不难,难在一直做好事。民生保障事业不是一锤子买卖,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抓“长”就要确保坚持抓、反复抓,以驰而不息的姿态,打好民生保障的“持久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积小胜方能成大胜。唯有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才能确保为民服务的力度不减、温度不降。
坚持常态长效,要在“效”上下功夫,确保见真章、见实效。为民谋福祉、办实事,心中要有群众,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不能做无用功。不能表面上浩浩荡荡,最后空空洞洞。要把办实事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坚决杜绝花拳绣腿、大而化之,言必行、行必果,让群众感到真变化、受到真实惠,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为群众办实事,贵在坚守,暖在“走心”。要在广泛调查、深度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政策措施,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研究透、办扎实、建规章、立制度,并长期坚持下去。坚定不移、久久为功,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使发展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