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用“红色密码”解锁“三无”小区管理难题
——滨城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推进“红色物业”建设为群众办实事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管林忠通讯员刘雷张修祯李荣新
  滨城区市东街道政通社区阳光彩城小区虽然只有168户、不到400口人,但自2008年交付使用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近13年的时间一直处于无人管的状态,卫生无人打扫、居民乱丢垃圾,小区里还有一个近3000平方米、半米深的大坑,里面垃圾成堆、蚊蝇乱飞。脏乱差成了小区的“标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更是居民的“常态”。小区内一学生的老师要来家访,该学生嫌丢面子,就让父母在隔壁小区找个熟人家“接待”老师。
  改变是从今年2月底开始的。市东街道党工委书记苏晓军对辖区17个“三无”小区进行调研,了解到这些小区长期无人管的主要原因不是物业不想管,而是居民不交物业费。阳光彩城小区前后有三家物业公司想接管,最后因收不到物业费不了了之。居民之所以不交物业费,主要是缺乏对市场化物业公司的信任。在街道、社区干部大量走访、调研、座谈的基础上,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市东街道最终探索出了一条破解“三无”小区的“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居民自治”的“红色+”管理模式。
  阳光彩城小区立足从根本上解决小区“谁来管、如何管、管得好(住)”问题,首先在社区组织下成立了党支部,小区13名党员全部亮牌践诺,分别认领了11项工作职责,凡事在小区带头干,硬化、净化、绿化、美化……党建引领为物业入驻破冰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今年3月份,街道成立以信用为保证的国有物业公司,聘用专业的物业经理人负责运营,同时优先聘用小区业主为物业服务人员,既解决了群众的信任危机,实现了规范化运营,又解决了居民家门口就业,还让广大业主享受到了较低物业费换取的优质服务,可谓一举多得。在此基础上,社区组织小区成立了物管会,每个楼道选出楼道长,挖掘小区内的能人成立了设施维修、安全巡逻、环境养护等8支雷锋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提供公益服务,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环境好了,居民住得也舒心,邻睦风亦暖,家和人自康,一张张幸福的笑容见证了基层治理的成效。
  阳光彩城小区的华丽蝶变,是滨城区用“红色密码”解锁“三无”小区管理难题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区102个“三无”小区已实现物业管理服务全覆盖;今年1—4月份,为民服务热线物业服务问题投诉率占比降至14.7%,同比下降75%。这是滨城区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中交出的一份高质量答卷。
  突出党建引领,注入“红色基因”
  近年来,滨城区以“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全面推进“红色物业”建设,积极破解物业管理服务领域的突出问题,提升物业服务管理专业化、精细化水平。
  2020年,省、市先后就推进“红色物业”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滨城区共有121个城市社区,总人口71.1万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882个,全区注册登记并开展物业服务的物业企业有171家,但物业企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良莠不齐。有的业主委员会履职不到位,有的小区处于脱管失管状态,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不仅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城市品质提升,也严重影响着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对此,滨城区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抓好“红色物业”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引领物业行业正确发展方向。
  强化物业行业党组织建设。依托主管部门,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物业行业党委,统筹抓好物业行业党的建设,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形式成立物业党组织99个,覆盖物业企业152个,党组织覆盖率达到88.89%,对19家暂不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物业企业,全部选派党建指导员,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
  强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将党建工作写入物业公司章程,动员物业公司负责人全部到社区报到,认领社区党建服务项目367个,引导其积极融入社区治理。成立网格(小区)党支部614个,推动物业全面融入网格(小区)党支部建设,将154名物业公司党员纳入所在网格(小区)党支部管理,45名物业服务企业党员负责人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进入网格(小区)党支部班子。
  强化党组织领导作用。全面推行网格(小区)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网格(小区)党支部委员与业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赋予网格(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重大决策征得同意权,引导和支持网格(小区)党支部在推进物业服务覆盖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注重上下联动,打通“管理脉络”
  建立区—街道—社区—小区“一贯到底”的物业管理体系。
  在区级层面,将“红色物业”建设作为书记项目,成立了由组织、住建、民政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建立由12个部门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高位谋划、统筹推进。
  在街道层面,落实基层主抓责任,全部成立物业管理办公室和由街道、社区、网格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组成的“红色物业”联盟,建立常态化议事、问题流转处置、双向考核评价等运行机制。
  在社区层面,专门制定《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管理办法》,明确其成立程序和职责,结合社区“两委”换届,121个社区全部规范设立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全面加强对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的监督和指导。
  在小区层面,加快推进业主委员会建设,截至5月底,全区超过四成小区已成立业主委员会;对暂不具备成立条件的,由街道社区指导全部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代行业委会职能,确保管理全覆盖、无盲区。
  坚持分类施策,补齐“短板弱项”
  针对物业服务管理领域的突出问题,滨城区制订了《关于推进物业服务管理专业化精细化水平的实施方案》,区分“三无”小区、自管小区、物管小区三种类型,攻坚突破、全域提升。
  针对“三无”小区,以街道为单位,通过“整体打包”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企业或街道领办公益性物业服务企业等方式,实现对102个“三无”小区物业服务管理全覆盖。同时,对“地域相邻、情况相近”的零散楼栋、小区院落,积极探索“破墙统管”,同步配建网格党群服务站,作为网格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办公服务场所。
  针对自管小区,对达不到五级物业服务标准的,通过引进专业化物业企业或街道领办公益性物业企业等方式,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对能够达到五级物业服务标准、居民意愿继续实行自管的,街道、社区全面加强对管理主体的监督指导,鼓励引入专业物业经理人,提升管理主体的专业化水平;对68个由原村居自管的小区,全面推进以集体经济合作社为主体领办物业服务企业,实现集体经济和物业服务互促共荣。
  针对物管小区,组织开展“物业服务大提升”行动,将业主反映集中的387项诉求作为党建服务项目,动员物业公司认领整改。
  推动建章立制,扎紧“制度笼子”
  着眼于长效管理,按照“部门主管、基层主抓”的思路,将党建引领下的物业综合管理权进一步下放给街道,建立一系列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提高街道社区对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话语权。
  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建立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三方常态化协同联动机制,探索推广“向前一步”小区微自治模式,最大限度地将矛盾问题解决在小区,2020年7月以来,共化解物业服务矛盾问题5630余项。
  建立业主委员会向社区党组织定期报告制度。业主委员会在对物业服务企业选聘、公共设施完善、动用大额维修资金等重大事项作出决定前,向社区党组织报告并书面向街道报备。建立业委会印章使用由街道社区监督制度,有效防止业主委员会权力滥用。
  全面推行物业服务事项公开公示制度。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开物业服务价格、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公开投诉渠道和公共收益等,接受各方监督。
  强化考核奖惩,重构“物业生态”
  为进一步规范物业服务企业服务内容、标准,滨城区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重新构建物业管理的新生态。
  常态化监督考核。滨城区制定了《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服务质量监督考评细则(试行)》,采取“基础管理考核+日常管理考核”的方式,基础管理考核由区住建局负责,主要考核物业企业规范运行情况,权重占20%;日常管理考核由街道负责、社区具体实施,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每月对物业企业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街道根据日常检查情况、物业投诉处理情况、业主满意度测评情况,对物业企业进行考核评价,权重占80%,切实把考核评价权限下发到街道社区。
  强化结果运用。对考评发现的问题,督促物业企业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未达到要求的,录入山东省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并列为重点监督检查对象。建立物业企业“红黑榜”,对于考核评定为A级的物业企业,优先评选为“金牌红色物业”,参加物业项目招投标时,应分别给予加分;对于严重失信、评价确定为C级的企业,纳入“黑名单”,依法解除物业服务合同,真正实现奖优罚劣、良性循环。
  群众难题得解,社会更加和谐
  彭李街道富安社区万隆小区,是原国营滨南化肥厂单位职工小区,共96户、316人,其中55岁以上老年人就有110余人。多年来,小区一直无物业管理,安全保障能力差、配套设施陈旧、服务缺失等问题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彭李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在实现小区底子清、情况明的基础上,成立万隆小区党支部,划分党小组,选出楼道长,建立健全“楼道微自治、党员帮包户”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党员、楼道长公开亮承诺,接受群众监督,接收群众意见。街道利用小区闲置土地,帮助小区建设了120平方米的嵌入式网格党群服务站,引进房屋快修、蔬菜销售、家政等9家共驻共建服务单位,积极开展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
  小区积极探索自治管理模式。居民遇到大事需要讨论时,小区党支部、楼道长、小区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坐下来一起商讨,拿出解决方案。在小区党支部的带动下,居民自发成立了红色教育、房屋微修、义务巡逻、公益摄影、衣物修补等6支党员特色志愿服务小分队,为群众提供自助式、精准化的服务。退休医生邢万祥,每周固定时间在服务站为中老年人提供量血压、测血糖等基本医疗服务;党员志愿者王珍,自愿为居民缝补衣服、钉扣子、改裤脚;党员志愿者王玉平是原化肥厂的电工,为小区居民提供换电灯泡、修线路、修小家电等服务……小区内很快变得井然有序、邻里和谐、氛围温馨。
  “‘红色物业’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有效整合资源力量,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有效破解城市治理方面的一些难点、痛点和堵点,实现治理效能的最大化,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滨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丽说。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