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罗军通讯员韩博
2020年以来,滨州市科协立足“四服务”职责定位,团结和引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推动创新发展“两翼齐飞”,在助推全市科创驱动,服务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彰显科协担当。
这一年,市科协成功入选中国科协第二批地方科协深化改革试点项目,并获最高资金支持;基层科协组织标准化建设典型经验获省科协正式发文推广,并召开现场会全面推广“滨州经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30+’工作模式”“渤海科技论坛”获评省科协改革品牌项目;“科协沙龙”活动获省科协主要负责同志签批肯定;省科协年会在滨州成功举办,获市委、市政府,省科协主要领导批示肯定;获评“2020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全国科普日推荐的表扬单位和活动创历年之最,列全省第三位(列济南、青岛之后);在中国科协年会科普产业论坛上作典型发言;全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表彰人数创历史新高,列全省第四(列济南、青岛、烟台之后)。
搭建面向国内外科技工作者的平台,持续将学术、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滨州精准引流
聚焦滨州产业发展需求,针对全市金、银、铜狮奖企业及科技型企业科技难题,充分发挥科协系统组织和智力优势,打造科技经济融通平台,持续将学术、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滨州精准引流,助力全市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挥年会效应,助力项目资源落实落地
2020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山东省科协年会在滨州成功举办。本届年会以“科技引领协同创新——产教融合实业创新”为主题,立足滨州优势产业,精准策划并组织实施了开幕式、现场观摩、高峰论坛、专题对接会等13场活动,4名院士,150名专家,1200余名科技工作者和企业代表、30余家省级学会组织、4个省科协“十强”产业学会集群和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11个院所代表参与年会各项活动,国内外院士专家、企业家等高端智力资源汇聚滨州,揭牌成立了“山东产教融合智库中心”,集中发布可供转化技术成果323项,签署长期合作协议12项。年会精准服务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高能级平台作用突显,以高质量“双招双引”推动滨州高质量发展。
对年会签约的12个项目,组织专人盯上靠上,提供全方位“店小二”“管家式”服务,实现签约与落地的无缝衔接。其中,省大数据研究会、北京智慧云城科技公司与博兴县摆渡人互联网科技公司达成的三方战略合作正有序推进,预计投资超过1亿元。对年会上达成的合作意向及时跟进,促成省农学会与滨城区签订长期战略协议;联合省企业管理研究会,促成李玉院士团队于2021年4月28日来我市参加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组织京博控股、渤海活塞等重点企业相关负责人赴合肥就新材料应用相关领域深入对接谢毅院士团队。
创新开展联系对接国内重点科技专家和全国学会活动,助力滨州“双招双引”
联系滨州籍院士。先后拜访滨州籍刘泽金、彭实戈、崔向群院士,建立起院士和家乡的长期联系,向他们推介家乡蓬勃的发展态势,希望他们立足专业优势,为家乡建设作贡献。
联系全国学会。针对全市高端化工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并与中国化工学会、省化学化工学会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带领各县区科协、相关企业负责人,联合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组团赴北京对接中国农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三家涉农学会,开展路演活动,在助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方面效果显著。今年3月4日至7日,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党委书记陈金发带领林果专家、果品企业负责人一行7人来滨对沾化冬枣、阳信鸭梨、畜牧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进行专题调研指导,并召开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为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深度对接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在推动省科学院专家和我市相关企业互动对接基础上,今年促成滨州市人民政府与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于3月20日共同参与主办了主题为“产教融合实业创新”的2021“渤海科创汇”启动仪式。市科协联合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科研处承办了系列活动之一的化工类产学研合作对接交流会,并与其达成了长期、深入、广泛、精准的合作。
持续打造“渤海科技论坛”,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
立足滨州优势产业发展,充分调动全市科技界资源禀赋,持续打造“渤海科技论坛”高端学术品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31场,邀请相关领域国内外专家学者到场交流,活动的规模、层次、影响力均在省内市级论坛活动中居于前列。
多种形式紧密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做优“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市科协持续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创新联系服务体制机制,优化成长成才环境,搭建实体化、常态化、功能化交流平台,打造科技工作者事业之家、情感之家、温馨之家。
努力建立健全基层科协组织体系
紧盯制约全市科协事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全面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提升各级科协组织对当地科技工作者的服务能力。
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乡三级科协组织换届、科协“三长”吸纳,县级科协党组设立、领导机构“1(正职)+2(副职)+1(挂职)+X(兼职)”配备等“四个全覆盖”,吸纳“三长”科技工作者317名进入科协组织,从体系设置、换届工作、领导机构、组织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打造了基层科协组织建设“五个标准化”的“滨州模式”,全面建立起组织严密、联系广泛、充满活力的基层科协组织体系,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提高“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品牌效应
去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组织召开全市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与各界科技工作者代表深入交流互动;发布致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书,号召大家投身滨州高质量发展,更加坚定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滨州科创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借势打造“5·30+”工作模式,不断拓展节日的内涵和外延,集中宣传选树“全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组织科技工作者代表到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和科技企业观摩,征集科技工作者建议多篇,帮助科技工作者解决子女入学入园等问题,打造集聚政治引领、建言献策、评先树优、排忧解难等多面效应的品牌节日,获评省科协重点改革品牌项目。
创新打造“科协沙龙”线上线下交流服务平台
小切口突破,创新打造实体化“科技工作者之家”交流平台。2020年全市首届人才节期间,通过滨州网对“科协沙龙”进行网络视频直播,观看量近10万人次。
在市科技馆和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打造线下专属阵地,针对服务科技人才、建言献策、创新发展、科普教育等主题,不定期组织科技工作者之间以及与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互动交流,倾听科技工作者心声和关切,解决生活工作难题,实现思想的碰撞和专业的提升。
线上线下适时互动,实现小范围交流与大范围影响相结合,真正打造成密切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创造改革工作品牌。目前,围绕“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城”“乘风破浪的姐姐”“播种科学”“我们是科协‘三长’”“科技工作者诵读会”等主题开展座谈、访谈活动10余场,获得省科协高度认可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强力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连续三年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选树滨州最美科技工作者,集中表彰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其中,2020年“滨州最美科技工作者”、滨医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洪波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国务院表彰。开展第十四届滨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评选,繁荣学术、推动创新。2020年入选“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4名,入选数量在全省各市居于前列。
普及科学知识,播种科学种子,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全力扛起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责任担当,市科协深入挖掘全市社会各界科普资源与力量,构建多层次科普体系,形成“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的大科普格局,助力涵养“智者智城”创新生态。
多层次科普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持续撬动社会力量,广泛汇聚合力,实现了科普队伍、场地、活动、产品、宣传资源的多方供给。
截至目前,全市科普联盟单位达55家,市级科普志愿服务队55支,并在持续扩充中。联合社会力量建立滨州市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科普馆、阳信县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等多家科普场所。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等品牌活动有序推进;“全国科普日”滨州主场活动推荐的表扬单位和活动创历年之最,列全省第三位。
市科技馆持续发挥科普主阵地作用,面向全市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相继成立融媒体工作室和展教活动研发中心,利用微站、短视频等形式进行科普创作和科普宣传手段日渐成熟,展教活动日渐丰富,全市科普工作接受度、影响力和覆盖面不断提高和扩大。2020年争取免费开放补助资金313万元,较2019年增加194万元,增量和增幅列全省第一;获评“2020年全国科学实验挑战赛优秀组织单位”。
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召开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推进会议,开展“科普答题”专项行动,持续提升全市公民科学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科普经费投入持续加大,市本级及6个县市区实现科普经费人均1元,阳信、无棣等县区实现人均2元,同时乡镇科普经费也得到有效落实。
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得到明显提升,由2016年的5.5%提升到2020年的10.5%,提高了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