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坚定不移推进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系列评论之六
锚定“体制机制创新走在前列”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本报评论员
  省委书记刘家义在滨州调研期间强调,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各级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用足用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向改革开放要思路、要办法、要成效,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加快推进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各级要把握改革的本质、目标和路径,强化“有解思维”,瞄准“体制机制创新走在前列”定位,持续推进“全领域”流程再造,加快“83”工程中21项重要改革事项、84个专项改革事项的进度。要突出抓好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申建综合保税区,深化与信用保险公司等紧密型合作,拓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新模式,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改革开放,2020年以来我市强力推进“7+3”重点改革攻坚,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深化“全领域”改革创新,建立“1+10+N”改革协同推进体系,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凸显,开发区改革瘦身强体,资源要素配置持续优化;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健全“10+5+N”招商模式,实施“百名高端专家、千名硕博士、万名大学生进滨州”工程,省内首创设立“滨州人才节”,成功跻身中国外贸百强市;优化“全生态”营商环境,实施流程再造,“一网通办”走在全省前列。改革开放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建设现代化富强滨州,全市各级必须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增强发展动能活力,确保效能变革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开放滨州”新局面。
  要持续深化改革。当前,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前进路上最大的障碍,是体制机制束缚;破难攻坚最硬核的举措,是用好改革这一重要法宝。“十四五”时期,各级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决心不能动摇、勇气不能减弱。要以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为抓手,推动产业用地、人力资源、金融服务、技术要素、数据应用等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资源向高效市场主体流动,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开发区改革,重构招商组织架构,突出惠企政策时效性,确保各项政策“能感知、有温度、见效果”。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放管服评”改革,擦亮“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金字招牌,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做到服务理念更新、服务流程更畅、服务手段更优。
  要持续扩大开放。对于滨州来讲,构建开放新局面,关键是打造拓展对外开放的高能级载体和平台。随着滨州港对国际航行船舶开放、大高机场开通运输航线,滨州陆海空立体联通格局加速形成,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滨州有了新产业集聚、贸易中转、保税物流等多项功能政策的新载体;也意味着国内循环更加畅捷、国际循环加速融入,我市开放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空间。要瞄准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调整融合方向,推进综合保税区、内陆港、海外仓、特殊监管场所建设,复制自贸区政策,深化与信用保险公司、进出口银行紧密型合作,拓展跨境电商、欧亚铁路直通、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新业态、新模式,广泛链接国内外高端要素资源,持续提升滨州开放能级和水平,切实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能。坚持向海、向洋、向未来,陆海统筹、港产融合、区域联动,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海上牧场”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海上滨州”。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