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河军区的抗日战场上,有一位董存瑞式的抗战英雄,他叫侯登山。
侯登山,1919年生于博兴县,1940年参加八路军,在清河军区直属团当战士。入伍一年后,侯登山当了班长,被选送到军区爆破训练队接受培训。由于学习用功,训练刻苦,他很快掌握了爆破技术,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爆破手。在结业后的几次战斗中,他以敏捷的动作和熟练的技术实施爆破,摧毁了敌人多个火力点。团首长见侯登山精明强干,作战勇敢,爆破技术熟练,提升他担任爆破队队长。
1943年5月下旬,清河军区在“反敌蚕食、保卫麦收”的斗争中,首先发起了攻打敌人三里庄据点的战斗。三里庄位于垦利、广饶、博兴、蒲台等四县交界处,是进出垦区根据地的咽喉要地,也是靠近根据地最近、威胁最大的敌人据点。
早在1941年,与日军暗中勾结的当地土顽司令成建基赶走了三里庄百姓,在这里聚集了800多人的队伍,筑工事、修据点。在三里庄周围,成建基部挖了两道深5米、宽3米的壕沟,架设了两道铁丝网,后又修建了高6米、宽3米的双层围墙,并在围墙上修建了走廊形双层夹道,围墙四周各修有炮楼,形成了交叉火力。成建基不仅到处吹嘘三里庄是铜墙铁壁,而且跟日寇串通一气,经常袭扰抗日根据地,杀害抗日军民。
这次战斗,突破口选在了三里庄东侧,由直属团二营担任主攻。直属团一营以史家口为依托,从三里庄南边攻击;直属团三营在三里庄西边和北边展开,随时准备歼灭突围之敌,阻击西边许家据点日军的增援。根据该据点工事坚固的特点,直属团决定加强爆破力量。
“首长,这次攻打成建基这条地头蛇的老窝,任务非同寻常,让我跟随突击队行动吧!”爆破队长侯登山向团长郑大林主动请缨。就这样,侯登山来到担任突击任务的二营五连,与连队爆破组的同志们一起展开了紧张的准备工作。
5月28日晚9时,战斗打响。开始,直属团从四面八方一齐向据点进攻,霎时,三里庄如同点着的炸药库,枪炮声轰鸣,火光冲天。
老奸巨猾的成建基一时辨不清直属团的主攻方向,便下令把预先缠在铁丝上蘸有煤油的棉絮从四面墙上点亮,组织火力,拼命还击。
突击连在连长王子玉的率领下,冒着枪林弹雨,首先砍断敌人的铁丝网,扫清了据点外围敌人的两道障碍。但正当爆破组向围墙接近,准备实施爆破的时候,敌人发现了直属团的主攻方向,立即加强了三里庄东围墙的火力。爆破组遇到了敌人的疯狂阻击,实施爆破的两位队员还没有接近围墙,就相继牺牲了。
在弥漫的硝烟中,身负重伤的第五连副连长徐纪温带爆破组躲避着敌人的火力,翻滚腾跃,艰难地向围墙接近,实施第二次爆破。令人遗憾的是,这次爆破威力太小,围墙未能炸开,徐纪温英勇牺牲。
对于当时的情形,曾担任清河军区司令员的开国中将杨国夫在他的著作《战斗在清河平原》中记载道:这时候已是二十九日凌晨三点钟……我和刘其人副政委决定,如天亮前攻不开三里庄,必须暂时撤出战斗。
这时,通信员来第一营,向张营长传达了军区司令员杨国夫的这一指示。张营长命令第五连:“无论如何,也要在黎明前炸开围墙!”连长王子玉和指导员程武志接到命令后心急如焚。危急时刻,他俩一齐把目光集中到爆破队队长侯登山身上。全连仅有两包炸药了,又来不及找到较长的支撑杆子,形势极为严峻。此刻,侯登山深知这两包炸药能否发挥威力关系重大。他坚定地表示:“王连长、程指导员,这次爆破,由我去完成!”
杨国夫司令员在《战斗在清河平原》中这样记载道:这时,主攻连仅有两包炸药了……在这关键时刻,爆破队长侯登山同志抱起一包炸药,勇敢地冲上去了。
敌人的子弹、手榴弹狂风暴雨般地从围墙上往下倾泻。经第五连一阵猛打,正面敌人的火力总算被压下去了,但两侧敌人的火力还在交叉射来。侯登山夹着两包四五十斤重的炸药,在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进。
在全连火力的掩护下,侯登山接近围墙,一跃冲到墙脚下敌人的射击死角。他敏捷地拔出刀子,在墙壁上挖窝。然后踏着挖出的脚窝,夹着炸药包,身子贴着墙面,奋力向上攀登。围墙越往上越陡,炸药包又重,随时都有摔下去的危险。当他爬到3米多高的时候,侧面的敌人发现了他,机枪交叉火力向他射来,但立即又被五连的火力压了下去。可是围墙土质坚硬,挖了一阵,还是放不下炸药包。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侯登山心急如焚,他知道,每耽误一分钟,就将给部队的进攻带来一分危险。为了在天亮前打开三里庄据点,他毅然把炸药包放到胸前,紧紧抵在围墙上,尔后一只手死死抠住挖出的洞壁,一只手用力拉着了导火索。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围墙被炸开了一个3米多宽的大豁口。成建基吹嘘的“铜墙铁壁”,终于被英勇的八路军侯登山打破了。广大指战员高喊着“为侯登山同志报仇”的口号,沿着侯登山用身躯开辟的通路,奋勇冲进了敌据点,经过一番血战,解放了三里庄。
这位没有留下照片的爆破英雄,比董存瑞“舍身炸敌堡”早了整整五年。侯登山,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在凶残的敌人面前,他是一位铁骨铮铮、视死如归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