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存量加速变革,低效资产盘活整合,闲置土地房产、大高机场、黄河楼等“五大存量资产”,实现了“包袱变财富”的转变;增量加速崛起,产业生态完善、协作配套良好的区域产业生态圈加速构建,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邹平生物医药产业园、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大批重点项目落户,人才“净流入”实现结构性突破;变量加速突破,实施“四大产能”整合转型,推动全产业链改造提升。
——坚持创新导向,攻坚才有硬核驱动力。攻坚要有攻坚的样子和态度,必须彻底摒弃“等靠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自我革命的精神激发内生动力,让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全力推动“双型”城市建设,以“五院十校N基地”为支撑的全域创新格局加速形成,滨州已成为山东省乃至环渤海区域科创发展版图中的重要一极。
——坚持落实导向,攻坚才有坚定执行力。始终把中央决策和省委要求,贯穿到富强滨州建设各领域、全过程,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执行的时度效显著提升。率先落实占先机,超前谋划、迅速行动,在构筑严密疫情防线的同时,果断进入战时状态,在全省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出台惠企暖企政策体系,率先启动稳岗返还和纾困政策企业直达,助推规上企业率先复产达产;精准落实赢主动,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准,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稳控疫情防控、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各类风险的前提下,推动“六稳六保”、污染防治“四减四增”等全面落地。
心中有方向,脚下有行动。在难忘的攻坚“大合唱”中,滨州实施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攻克了许多全局性的发展难题,破解了许多根本性的制约,塑造了许多竞争性的比较优势。重点工作改革攻坚已成为办大事、解难事、干成事的现实路径和强力引擎,破除了滨州没有产能空间的“唯生态论”、不可能“高大上”的“唯条件论”、没有先发优势的“唯区位论”和无奈落后的“唯基础论”。从“六问八策”到“七富七强”,再到“七个走在前列、八个全面开创”;从全面起势到整体成势,再到力争胜势的实践历程充分说明:滨州广大干部群众“能行成”的攻坚精神、“战抢拼”的攻坚状态和“督考用”的攻坚激励体系,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的成功经验和持续发力的制胜法宝。
力争胜势,发展的后劲前景愈加振奋人心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市全面开创现代化富强滨州新局面的关键时期。
我市制定的“十四五”规划,按照“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要求,聚力“民富市强”美好前景,开启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新征程,明确经过五年不懈奋斗,富强滨州建设主要领域现代化进程走在全省前列,即综合实力、发展质效、城乡融合、生态建设、社会文明、民生保障、效能变革“七个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科创滨州、实业滨州、智慧滨州、品质滨州、开放滨州、生态滨州、人文滨州、平安滨州”新局面。
规划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铸造驱动发展新引擎,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入融合,全面提升科创支撑能力;
坚持改旧育新并举,塑造现代产业新优势,大力实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行动,推进标志性引领性大项目、大产业、大基地建设,培育现代优势产业集群;
坚持陆海统筹联动,迈出向海向洋新步伐,科学利用海洋资源,合理布局海洋产业,构筑陆海统筹、港产融合、区域联动的空间体系,加快建设“海上滨州”;
坚持主动对接融入,构建区域协同新格局,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全面增强城市发展能级,打造环渤海中心城市;
坚持深化重点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
……
实现这些目标是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的。我市开启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新征程,进入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机遇叠加凸显,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等“五院十校N基地”高能科创平台多点发力,五大千亿级产业基础雄厚、五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高铁、高速、港航、机场等立体交通体系逐步完善通达,干部群众思进思上思强、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新阶段实现新作为。尤其是,我们形成了符合中央和省委要求,符合滨州实际的独具特色的“滨州实践”,成为指导我们夺取下一个胜利的有力武器。
当前的滨州,众志成城、团结奋进,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我们坚信,滨州人能、滨州人行、滨州人成,滨州的明天会更加富强、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