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这必将对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产生深远的影响。
践行“十三五”,健康滨州建设成果丰硕
党的十八大以来,滨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健康滨州”建设,印发了《滨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9〕15号文件推进健康滨州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纳入了2020年度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聚焦群众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制定了15项专项行动。印发了《健康滨州行动推进委员会关于印发<健康滨州行动(2020-2022年)>的通知》,成立了健康滨州推进委员会,建立监测评估和督导评价机制。健康滨州行动取得积极成效,居民健康素养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市政府卫生支出由“十三五”初的29.49亿元增长至“十三五”末的85.78亿元,同比增长190.88%;全市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9.3%提高到10.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先后3次获国务院表扬奖励,7县区市整建制获得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国家试点,全省唯一。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六大中心”建设、数字化接种门诊、国医堂(中医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均实现县域全覆盖。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临床路径管理下按病种付费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市中医医院成功晋级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三院”建设顺利推进;鲁北传染病综合防治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工程纳入全省“补短板强弱项”项目清单。基层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前完成。全市贫困大病患者救治实现动态清零,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9.99/10万、2.47‰和3.40‰,比“十三五”初下降2.7%、23.1%和10.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由66.1%提高到72.9%。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全面落实“四早”“四集中”原则,着力强化社会管控、社区排查和医疗救治,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和人民战争,取得“病例少、扩散小、无死亡、全治愈”以及一线人员“零感染”的重大阶段性成果,成为全省第三个100%治愈的市。先后抽调76名医护人员分五批驰援湖北一线。健全完善应急处置、医疗救治、核酸检测“应检尽检”等“6+N”防控方案体系,研究制定17条常态化防控措施、23项工作任务,层层强化推进落实,高效建立应急储备仓库1处、发热门诊17处、发热哨点诊室90处。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27家,全市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7.5万份。慎终如始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始终坚守山东北大门。
谋划“十四五”,健康滨州建设未来可期
建强建优公共卫生体系。一是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市县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改扩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全部建成二级生物实验室,所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实现全覆盖。二是完善传染病救治体系。建成符合三级标准的市级传染病医院,二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和标准化的发热门诊,乡镇卫生院全部建成标准化哨点发热门诊。三是完善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防治体系。市精神卫生中心达到三级精神卫生机构标准,县级精神卫生机构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构建社区心理健康诊所等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救助和服务管理,实现免费救治全覆盖。四是完善采供血体系。提升全市采供血能力建设,提高信息化和更新装备水平。五是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合理规划布局区域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市级紧急救援基地,新增救护车(新增320辆、至少40%为负压救护车)等设施、装备,到2025年建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运行高效的院前急救服务体系。六是优化基层、妇幼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县区妇幼保健院建设任务,实施农村适龄妇女和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免费筛查;优化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推进全市普惠托育机构建设,遴选一批市级托育机构示范点。七是完善健康促进政策体系,深入实施健康滨州15个专项行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六进”活动,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到2025年,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全覆盖,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县(市、区)全覆盖。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增强“三医”联动,深化医保方式改革,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强化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打造医疗服务新高地。“三院一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床位占比达到全省中上游水平。实施新一轮区域医疗能力“腾飞计划”,创建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二是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以医疗机构“六大中心”建设为切入点,以建设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社区医院为落脚点,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是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互联网医院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智慧医院、远程医疗、云影像等智慧医疗服务,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构建整合型便民服务体系。
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坚持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制定实施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意见,创新医保扶持中医药专项政策,完善激励、绩效机制,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优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聚集社会力量,大力挖掘、抢救民间典方和名老中医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强化中医药医疗服务网络,推进县级中医院标准化建设,优化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发展特色便民项目惠及群众。重视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带动“产、学、研、加、销、游”全产业链条发展。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落实家庭发展政策,推进人口均衡发展。一是持续改善老年民生,推动各级政府完善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二是加快建立健全健康老年服务体系,优化老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形成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的综合性、连续性的服务体系。三是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孝亲敬老主题教育,完善公共文化、教育和体育设施的为老服务功能,加强基层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四是发展壮大健康养老产业,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研发、生产、提供老年旅游、健康养老、食品药品、康复器械、服装服饰、老年保险等服务产品,丰富老年人产品供给。
(作者为滨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