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发展,印染在纺织产业链中的价值日益凸显,现已成为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实现印染环节的智能化管控,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成为纺织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华纺股份有限公司,一个智能绿色工厂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它将建设一个实体线下工厂和一个云端虚拟工厂,运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完成对纺织品染色加工的智能化管控,实现纺织品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和节能减排。
3月26日,在我市举行的第二场“聚力83工程走进项目现场”集中采访活动中,记者来到华纺智能绿色工厂建设项目现场,实地探访项目最新进展。据悉,该项目计划于5月底开始试车,8月底完成竣工验收。
项目将建设印染生产线16条,形成高档服装面料、家纺宽幅面料产品14400万米/年的生产能力
华纺智能绿色工厂建设项目是我市打造世界纺织家纺服装产业基地的重点项目。项目建设主体是华纺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在多年来的发展中依靠创新优势、规模优势进行了大量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引进并创新性地开发了世界一流、国际领先的纺织印染智能化装备,建设了覆盖公司印染生产过程全流程的网络监控和在线管控系统,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据了解,为响应新旧动能转换要求,促进华纺股份转型升级,实现建设绿色工厂、智慧工厂现代化企业的目标,综合考虑当前华纺老生产厂区区位特点、生产运行情况以及环保要求等方面情况,华纺股份筹划将原生产厂区整体迁入滨州市城东高科技化工园区,与华纺股份工业园区合二为一,进行智能绿色工厂建设项目建设。
华纺智能绿色工厂建设项目总投资8.72亿元,将新建主厂房61791平方米,仓库43544平方米,其他辅助设施1566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20999平方米。项目将建设印染生产线16条,包括染色生产线9条,形成9600万米/年生产能力;染色生产线3条;圆网印花生产线4条,形成4800万米/年生产能力。项目计划将已建设的8000吨/日污水处理站扩能至15000吨/日,同时建设15公里“一企一管”,使废水经过处理达到GB4287-2012标准,输送至滨北污水处理厂。项目完成后,将形成高档服装面料、家纺宽幅面料产品14400万米/年的生产能力。
项目将降低能源成本30%,增加企业销售收入25亿元
在企业现有的印染车间,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力民介绍了设备技术创新带来的变化。他说:“现在的设备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在自动化基础上实现智能化,数据的指令很大部分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大大节省了人工,也节约了成本。”
王力民介绍,华纺智能绿色工厂建设项目的主要突破是在自动化控制方面。“智能”主要体现在自动化和信息化,项目运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产品稳定性和员工工作效率。“绿色”则主要体现在能源节约、品质提升、节能减排等方面。“项目是在原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产业升级。项目的主要优势首先表现在绿色,少的环境污染、少的污染排放和少的资源消耗。其次是高效,高的效率和高的质量。再就是实现用工和质量的有效控制,降低成本。项目达产后可增加企业销售收入25亿元。”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智能绿色工厂项目建设总指挥孙中然也用数据对项目达产后情况作了说明。他说:“这一项目减少整个操作过程中的人为影响,质量更加有保障,成本也会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建成后,公司产品一等品率能够提升3到5个百分点,能源成本能降低30%左右。”
项目将与中国电信合作建设行业内示范的5G工业园区
“项目在去年8月正式施工,春节前完成了主体建设,春节后开始内部二次结构建设和设备基础制作,即将开始设备安装。”孙中然介绍,截至目前,面料车间、家纺车间、污水处理设施、食堂主体全部完成。其中,面料车间正在进行下水道、风道、设备基础的制作和厂房顶的施工;家纺车间开始下水道、风道、设备基础的制作和厂房顶的施工;食堂正在进行内装修施工;污水处理站正在进行压滤机基础及大棚、风机房的施工。机加工、助剂车间建设已完成60%,纸管厂基础已完成,外围马路和下水排水正在施工。项目预计在今年9月中旬完成消防验收,9月底完成老厂区设备搬迁。
据了解,该项目将与中国电信合作建设行业内示范的5G工业园区,通过打造高速无线工业互联网,实现园区互联互通。园区将对内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制造执行过程的可追溯管理,对外实现智能供应链信用认证及业务高效运作管理。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产品设计制造、市场分析和管理决策智能化,园区将实现人工智能的精准制造和运行管理,通过人脸识别等实现个体或团队的行为智能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园区的资源优势。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将把这一园区内的物联网与互联网融合,打造行业内工业物联网平台,通过平台完成对外服务,提升企业社会地位及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