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滨州讯(通讯员朱湘丽张先加报道)在第35个“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之际,滨州市市场监管局、滨州市消费者协会针对目前在网购、食品、老年人保健、预付卡等方面存在的消费投诉热点、难点,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谨慎理性消费,谨防上当受骗。
微信购物要警惕
受疫情影响,大家减少了出门的频次,网购成了重要的消费模式。在微信朋友圈,卖生活用品、国外奢侈品代购、销售减肥美容养生产品等内容屡见不鲜。在此,市市场监管局郑重提醒消费者,微信购物存在以下风险:一是目前微信缺少第三方担保机制,也缺少对微商的信用评价机制,钱款一旦进入对方账户将对商品售后缺少约束力。二是微商一般没有实体店铺,消费者通常都是通过微信聊天进行交易,对微商的了解也仅仅是对方的微信号、微信名,甚至连对方的真实姓名和电话都没有,一旦被对方拉黑将陷入被动。市场监管部门因掌握信息太少缺少对微商查处的抓手,而公安部门也可能因为案值不大不予立案。三是微商产品良莠不齐,微商销售的产品来源、真假难以判断。
食品安全要注意
疫情尚未结束,很多商家受疫情影响,之前长期处于闭店状态。现在,不少餐饮店、食品店都已恢复营业,但由于之前长期处于闭店状态,可能会存在销售过期、变质食物的可能性。在此提醒消费者:一是在购买食品,尤其是购买打折销售的食品时,一定要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观察食品外观颜色是否新鲜,切莫贪图便宜。二是倡导理性消费,切莫囤积食品。三是避免堂食,鼓励打包。
警惕“免费礼品”背后的“温柔陷阱”
保健品、医疗器械的投诉焦点始终集中在老年人身上。不法分子往往临时租赁场所,以长期提供免费体验、试用以及免费礼品为诱饵,通过现场讲课、放录像、给老年人授课的方式,让他们免费体验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再进行销售。
讲座一般都是以各种小礼品赠送吸引老年人来参加,前阶段“洗脑”,后阶段卖“药”。“专家”鼓吹这些保健品为“神丹妙药”,医疗器械能“包治百病”。因为多数中老年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关节炎等老人病,所以不法分子故意把保健品当药品进行推销,把简单的医疗器械说得神乎其神,且价格不菲,造成患者花巨资买了一堆“废品”。
在此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一定要谨慎对待那些以小礼品赠送作为诱饵的健康讲座、熟人推销、免费体验等活动,这都有可能是推销陷阱;在发现有人使用以上手段推销保健品或医疗器械时,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谨防“免费体验”之后的“进门容易出门难”
商场、步行街、写字楼众多发传单的小贩,通过花言巧语,以免费体验为诱饵,将稀里糊涂的消费者哄骗到美容院,消费者一旦躺在美容床上,就被各种美容护肤品糊满脸,经过所谓“美容师”的忽悠,消费者就被强行消费了。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免费服务”背后多为“温柔陷阱”,在面对免费体验诱惑的情况下,消费者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和防范,以免因为贪图小利而误入“陷阱”。
理性“预付消费”,谨防“花钱买难受”
预付消费模式是“先储值付款后享有”式的服务,其在消费过程中容易产生消费者合法权益受侵害现象。随着“先付款后消费”新型消费模式的兴起,在给消费者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消费隐患,因经营者关门跑路、关门停业导致消费者不能正常消费的问题也时有发生,预付式消费的投诉也在逐年增多,主要集中在美容美发、健身娱乐、洗车消费、餐饮消费、摄影消费等行业,均是由于店主跑路、停业、转让等原因导致原储值卡无法继续使用,引发消费纠纷。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接受预付消费时不要被推销人员天花乱坠的介绍蒙蔽了双眼,应理性分析自己是否真的长期需要此类服务,要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购买消费卡,不要盲目地因商家的优惠较大而忽视了潜在的成本及风险。尽量不要选择大面值的消费卡,选择需要消费时随时充值的,这样就可避免大的损失,同时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店面较大和信誉好的经营者进行消费。
无论消费者选择何种形式的消费,都应注意保留相关凭证和对方的联络方式。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可先行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协商未果,要及时拨打12345或12315投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