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滨州市技师学院:
“六个引领”打造德育新高地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 李建 张晨蕙



  养德于心,润德于行。近年来,滨州市技师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坚守教书育人初心,立足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实施学生思想品德与技能双提升工程,坚持“六个引领”打造德育新高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建引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示范作用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把党性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延伸党性教育课堂,发挥党建引领和政治把关作用。强化阵地育人作用,投资180余万元建设学院红色传承和党性教育基地——“知行堂”。发挥“知行堂”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和平台作用,规定每个在校班级每学期到知行堂进行实地参观、学习讨论、现场教学,接受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强化干部示范作用,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课时思政课,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中层干部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课时思政课。截至目前,学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到知行堂上思政课已达100余次,知行堂接待校内外参观学习8000余人次。
  课程引领,打造思政育人全面矩阵
  把思政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牢牢把握思政课堂主阵地,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改进学风教风,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为牵引,整体推进思政工作。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办好思政课,给学生心灵播撒真善美的种子。在全市率先设立德育处,专门负责思想政治课教学顶层设计、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意见》等制度文件,学院党委每学期召开一次思政课专题研讨会。
  以德育德,加强教师自我修养的持久淬炼。规范建设思政教学团队,配齐配强思政课专任教师12名、院内兼职教师5名。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完成《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4本教材的备课任务,并形成参考教案和PPT。加强培训学习,开展教学研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省、市和学院各类培训7次、参加人员71人次。开展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和听评课活动,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到红色教育基地研修,并将研修所得生成红色文化校本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和课题研究。3人获首届滨州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二等奖,1名骨干教师获第三届滨州市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第二名。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结题2个、立项1个,2020年山东省教学科研课题立项2个。
  活动引领,强化实践育人导向作用
  把实践育人作为德育工作重要路径,遵循教育规律,适应学院学生年龄、专业特点,合理定位目标、设计内容,分阶段、接力式、持续性地开展好实践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
  加强劳动教育。将劳动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每周劳动课不少于1课时。在学院开展劳动实践周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管理、卫生保洁、生活技能学习、志愿服务等,首批涉及11个班级、376名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们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体会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形成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风尚。
  强化技能实践。举办校园技能节,参与学生5000余人次,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做好服务实践,成立志愿服务队,先后参加第三届全国淘宝村联盟大会、第三届中国钢铁产业企业家峰会志愿服务以及上百次市、县、镇、村级志愿服务。被评为“全省大学生实践活动优秀志愿服务队”,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暑期三下乡’优秀团队”。
  文化引领,多维度提升综合素养
  把文化育人作为德育工作重要载体,遵循教育的内部外部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以文化育人为核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营造特色校园文化。坚持“德厚立身、专长立业”的学院价值观和“崇德尚能、自信有为”的学院精神,对校园文化进行系统设计,安装各类宣传牌820多块,分区展示楼宇文化、工匠精神和技能文化,打造技能文化主题区,实现润物无声。
  组织校园文化活动。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将各系部的社团活动纳入其中,参与师生6000余人次。举行“成人典礼”,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担当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举办“诵读经典诗文陶冶美好心灵”经典诵读活动,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丰富第二课堂。深化开展国旗下教育,坚持每周一升旗、每周一个主题、每周一次集体宣誓,对好人好事和学生违纪每周一次表扬通报。开展以“家文化”为主题的寝室文化活动、“校园有‘礼’·‘仪’展风采”礼仪大赛和“感恩在心,与爱同行”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匠“心”引领,护航学生心理健康
  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软件硬件建设,建立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充分开发心理潜能,促进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投资100余万元,高标准建成了300多平方米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含8个功能室、16套专业设备。配备心理健康教师11人,7人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建立学院、系部、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已组织学生心理健康测评3139人,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以“5.25”心理健康月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灵树洞”线上留言、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
  开展心理抗疫系列活动。制订疫情期间心理防护与危机干预方案,实行网络心理辅导,在学院公众号推送“科学战役,心理减压”战疫情专栏和“全心战‘疫’”心理防护专栏,开展“抗击疫情•与书为伴”读书学习交流活动,分享交流师生优秀作品30篇。
  技能引领,守好“课程思政”育人初心把德技双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坚持以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培养目标,强化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养,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设计,着重从“三个维度”实现创新和突破。
  立足学院办学特色,以技能大赛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充分发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引领示范作用,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2020年度,学生获各类大赛省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7个,市赛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5个。统筹学院育人资源,充分发挥学院“知行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技能文化主题区、校史馆等育人阵地作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薄弱环节,深入挖掘提炼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育人功能,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纵深化。坚持问题导向,激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在专业实践教学中,突显教书育人人格培育作用,将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等良好精神品质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德技双馨。2020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国赛三等奖1个,省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市赛一等奖4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8个。
  “莫疑春归无处觅,静待花开会有时。”德育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创新的工作。今后,学院将立足“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明确育人目标,聚合育人资源,遵循育人机制,创新育人规律,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履行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使命。
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校企合作深化年联欢晚会。
学院开展劳动实践周活动。 
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