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更大惠及民生保障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清春孙文杰任斐
  富强滨州建设,百姓得到什么?这是城市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2020年,在空前考验中,滨州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前移,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正因如此,民生保障才有了最大底气、最大定力和最优实惠。
  数据为证,2020年,全市民生支出364.2亿元,增长21.1%。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分别提高22.1%、25.1%和24.5。城镇新增就业、60岁以上老人参保率、居民和职工一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均列全省第1位。
  广大代表、委员们认为,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市强保障民富,让人民群众的钱袋子更鼓了;“12516”民生实事项目之丰富刷新历史,点更多、面更广、层次更深、措施更强,免费、降费、优惠等成为民生关键词;多项民生成果和预期指标超过预期、刷新历史,为城市标注新高,让城乡居民生活更富滨州味道、滨州品质。在“七个走在前列、八个全面开创”目标任务中,“民生保障走在前列”赫然在列。可以说,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滨州民生迈入了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
  面对空前考验,富强滨州建设整体成势,保障民生事业交出了一份份优异答卷
  市强才能民富,市强是为了民富。有钱才能腰杆硬,做大蛋糕才有可能分好蛋糕。代表、委员们认为,2020年全市GDP增长3.7%,列全省第6位,前移3个位次。这意味着,富强滨州建设整体成势,咱们的经济底盘硬了、稳了;再看,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列全省第3位,前移6个位次。这意味着,可用财力在快速增长,有了保障民富的底气。于是,有了最基本的民生答卷——2020年,全市民生支出364.2亿元,增长21.1%。对比来看,德州同比增长10.5%,临沂增长11.5%。
  最能直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是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今年,我市增长4.2%,列全省第6位,前移3个位次。这说明,滨州人的钱袋子更鼓了,分得的蛋糕更大了。取得如此好成绩,原因有很多。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面对疫情冲击,我市在全省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出台惠企暖企政策,率先启动稳岗返岗、纾困政策企业直达,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这就保证了滨州劳动者更快、更稳地获得了报酬。资料显示,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2%,农村则为增长5.8%,意味着农民收入在成功追赶城镇,城乡差距在缩小。
  市人大代表于洪长介绍,2020年沾化冬枣市场收购价格每公斤超20元,达到了2003年以来的最高,还成功打入东欧市场,让枣农得到了更多实惠。市政协委员由伟说,市总工会联合人社、法院、工商联等部门成立了工会联合调解中心,解决了很多职工的合法诉求问题,为职工工作生活减轻了负担。
  就业是民生之本。2021年,我市将实施“12156”民生实事,其中重要一类就是就业创业惠民工程,它包含5个项目:年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全年举办100场次以上的就业招聘活动;全年组织补贴类职业培训4.5万人次以上,其中培训农民工1.5万人次以上;全日制硕博士和大学本科生来滨就业第一年免费入住人才公寓;建立全市灵活用工平台,对接全省求职招聘平台,提供免费公共就业服务。
  民生保障更有温度,城乡建设更有靓度,多项民生指标刷新城市历史,走在全省前列
  代表、委员们认为,2020年十件民生实事的顺利完成,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不少领域,量变引起质变,数字意味着刷新历史。
  我市新增通客车建制村16个,全市实现村村通客车;全市基本实现自来水“户户通”,自来水普及率达98.5%,构建了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的新格局;全市8.1万脱贫享受政策群众年人均收入突破万元,“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消除;2020年底全市所有中小学56人及以上大班额全部“清零”;实施农村废旧房屋及残垣断壁“清零行动”,圆满收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
  这意味着,今天人人都能在村头看到客车,农村人喝上了跟城里一样的自来水,脱贫群众手里有钱了,教室不再拥挤,摇摇欲坠的农村老墙再也威胁不到孩子的安全。
  很多民生指标的完成,走在了全省前列,其中多项提前“交卷”。如我市基层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提前一年完成省定目标任务;2020年,我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38个,数量位居全省第1;我市基层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提前一年完成省定目标任务。还获得了多项“国家级认证”。如滨州市创建农村供水保障“四大体系”典型经验被水利部在全国推广;惠民县“电子商务+乡村快递共配”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首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无棣县成为交通强国“四好农村路”建设试点县。
  市政协委员菅秀清说,2020年全市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三农”各方面优势持续做大、短板不断补齐。全年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圆满收官,培育高素质农民14000余名,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全省成为唯一个被农业农村部通报为典型的地级市,努力创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畜牧水产千亿级产业集群实现畜牧及相关产业产值1179亿余元、渔业经济总产值预计实现182亿元,滨州乡村全面振兴的势头足劲有力。
  菅秀清介绍,面对“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开局之年,市农业农村局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谋划推进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将具体做到全面提升重要农产品质量保障、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农村绿色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乡村建设、农村改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水平,促进滨州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市政协委员何建华非常关注品质城市的打造。他说,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实施推进老旧住宅小区、棚户区、城中村“三大改造”,这让他非常振奋。
  他建议,打造品质城市要做好“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两篇文章,让城市更聪明、更具滨州味道。他建议,注重城市设计,实现平面、立面、空间,建筑、文化、绿化等多维度的总体协调,体现滨州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地域文化和时代风貌。同时,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城市道路、水网、热网、燃气、园林等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库,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督查“五位一体”;在日常管理中实行“路长制”,路长对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园林绿化等实行“5+X”的管理模式。
  “七个走在前列,八个全面开创”,滨州民生事业已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承诺要办好的民生实事,不再局限于10件,而是12类156项,统称为“12156”民生实事。这些实事,点更多、面更广、层次更深、力度更大,免费、降费、优惠等成为民生关键词。不少项目超出民众预期,在重新标注着城市标高!
  “12156”民生实事分12类,包含优质教育惠民工程9项、医疗健康惠民工程23项、养老服务惠民工程8项、就业创业惠民工程5项、社会保障惠民工程22项、品质城市惠民工程11项、营商服务惠民工程10项、道路交通惠民工程10项、文化体育惠民工程8项、生态环保惠民工程11项、乡村振兴惠民工程25项、平安建设惠民工程14项。
  城市规划从四环五海时代迈向“黄河时代”,那百姓得到什么?当济南人热议城市北跨、期盼穿黄隧道时,滨州怎样将黄河变为市民的城内河、晨练的城市公园?
  在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人们惊喜地发现,滨州黄河公铁大桥、青田黄河浮桥、滨州黄河浮桥三座桥梁将实行免收滨州籍(鲁M)七座及以下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如此一来,滨州黄河大桥上的车辆拥堵问题将有力缓解,穿黄变得流畅、简便!此外,在黄河畔,还将开展35场以上“走近黄河”文化艺术季系列活动。
  代表、委员们认为,如此免费,覆盖面大,涉及人数极多,暖心、暖胃、暖身,温暖整个城市。如为全市13.7万农村小学生免费提供营养奶,免费为全市10万名农村及城市低保适龄妇女实施乳腺癌、宫颈癌检查,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政府出资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全市失智老年人免费发放防走失定位手环,全面免除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用。
  市人大代表路素珍感慨,如此多免费,历史上从未有过,超出百姓预期,力度何其大!她说,小切口、大受益,是很多项目的共同特点。如破解报名难问题,要推行义务教育学校入学网上办、掌上办;破解缺斤短两痼疾,创建智慧计量平台,实现民生计量“一码清”,缺斤短两可“追”“评”;小学阶段全面开展课后服务,破解接送难题;如在全市村(社区)加快配备专(兼)职帮办代办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老弱病残是数字时代的弱者。可以看到,在掌上办推进的同时,明年全市将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办理户籍、出入境、车驾管等业务提供便利化服务,继续保留现金支付方式,类似举措令人暖心。还有很多项目,结合本地实际,具有滨州特色。如实施黄河植物园工程、“滨滨优律”小程序、“滨惠保”等。
  代表、委员们认为,锚定“七个走在前列,八个全面开创”目标任务,在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新征程中,滨州民生事业已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方向已明,目标已定,接下来,就是党群同心谋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好“12156”民生实事,让滨州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