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
2020年度法治滨州建设十件实事

  2016年,滨州市建立法治滨州建设“十件大事”年度公布制度。2020年,滨州市成功创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2016-2020年,“十件大事”连续公布五年,五十件大(实)事记录了法治滨州建设的奋斗轨迹。
  2020年,是法治滨州建设格外值得记录的一年: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成为法治滨州的亮丽名片;完成全国首个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立法,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完成全国首例司法和解程序化解企业违约债券风险,挽救企业于危难之际……一件件实事,体现的是滨州法治人的为民情怀,展现的是滨州法治的进步。
  为充分展现滨州市2020年度法治建设主要成果,宣传法治建设新成就、新亮点,记录全面依法治市进程,2020年10月,滨州市委依法治市办启动“滨州市2020年度法治建设十件实事”推荐评选活动。活动启动以来,收到全市各级各部门推荐事例近百个,经过严格的评选汇总,确定了“2020年度法治滨州建设十件实事”。
  今天,通过“2020年度法治滨州建设十件实事”,带您一起看一看这一年的法治滨州建设成就。
  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省唯一
  近年来,滨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围绕“富强滨州”建设大局,大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2019年5月,中央依法治国办印发《关于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的意见》,7月起,中央层面开始部署开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共有1847个市、县政府自愿申报,经过集中书面评审,择优评选出了56个综合候选地区、32个单项候选地区进入实地评估阶段。2019年12月,评估组进驻我市开展实地评估。2020年7月31日,中央依法治国办印发《关于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命名的决定》,滨州市上榜“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区)”,成为全省唯一争创成功的城市。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国家级荣誉,彰显了法治滨州的独特魅力!
  十年磨一剑。滨州市打造了一批法治政府建设品牌工程,全国首创法治政府建设目标管理体系,出台全国首个关于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方面的立法,省内首推“证明材料不用跑”改革,全省首家通过政府购买人民调解服务加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创新开展领导干部日常学法、自觉用法、带头守(普)法、严格考法、年度述法“五法并举”工作,创新建立“5433法制全审核滨州模式”,建立涉企执法备案管理制度。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法治政府建设的持续推进为富强滨州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法治保障,“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荣誉称号,将进一步提升滨州市的城市品牌,更好地助力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
  依托司法和解程序集中化解违约债券风险全国首例
  西王集团有限公司是滨州市一家全国500强企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100强领军企业。受金融市场整体信用收紧、债务存在期限错配、存量债券规模较大等因素影响,截至2019年底,西王集团100.4亿元债券面临违约,信用评级降至C级,旗下3家上市子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其中西王食品股价跌幅超过40%。为筹措偿债资源,西王集团不断抽取现金流,生产经营几乎停滞。西王集团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信用危机和舆论危机。2020年2月,西王集团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和解。对西王集团遇到的问题,滨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依法合规”的原则,创新违约债券司法处置方式,通过司法和解程序,使西王集团得以“起死回生”,3家上市子公司股价迅速回弹,西王食品股票一度涨停,股价从4元左右涨至6元左右,二级市场重拾信心,企业融资能力增强,生产经营恢复正常。
  此案是国内首例依托司法和解程序集中化解违约债券风险的案例,也是国内债券市场涉及违约规模最大的债务重组方案,率先趟出了一条司法化解大型民营企业金融风险的成功之路,成功破解了债权人人数众多、利益诉求多元的困境,创新了违约债券司法处置方式,填补了法律空白,为党委政府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法官、律师团队强强联手,打好组合拳破解企业债券危机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滨州模式”。
  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家义对该项工作给予批示肯定,省委办公厅《今日信息》以专刊形式推广做法。
  推广涉企执法备案管理制度
  规范涉企执法备案管理制度是滨州市在优化营商环境、创建法治政府领域的一项有益探索和大胆创新。重点聚焦当前各执法部门到企业执法检查过多、随意执法、执法不规范,导致企业疲于应付各类执法检查,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等问题。2019年12月21日,印发《滨州市涉企行政执法备案管理办法》,构建起了以“涉企执法‘三备案’机制、压减涉企执法数量‘五项政策’、完善涉企执法‘两项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涉企执法备案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涉企执法备案管理制度,发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执法监督职能,对各级行政执法部门的涉企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统一备案管理,做到涉企执法有计划、有标准、有备案。同时,建立企业问题反馈渠道,通过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对企业随机回访等方式,听取企业对涉企执法的意见建议,对企业反映问题,及时责令有关部门改正。
  自2019年12月份改革实施以来,全市共有115个执法部门备案涉企执法计划,备案涉企现场执法4266次,备案涉企重大执法决定220个。企业对执法状况感到满意,满意率达94.73%。
  开展全国首个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立法
  为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管理,明确并联审批部门职责及审批各环节工作规范,提高审批效率,优化营商环境,2020年滨州市开展了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管理立法。立法旨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有效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立法以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工程建设项目进度为目标,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为手段,按照“取消前置、并联审批、信息共享、限时办结”的要求,逐步形成“行政成本降低、审批时限缩短、审批效率提高、监督管理强化”的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机制。2020年7月1日,《滨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管理规定》实施,这是全国首个专门关于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全省首部并联审批执行标准。
  《滨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管理规定》实施后,实现了一窗受理,明确了帮办代办职责,规定了容缺受理权限,实行告知承诺。房屋建筑等工程并联审批各阶段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的运行模式。企业申报填写要素数量缩减42.6%,申报材料缩减67%,审批时限压减79.3%。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环节多、层级多、时间长等问题,大幅提升了企业获得感。
  推进全市镇街建立合法性审核机制
  基层依法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的基础工程。推进镇街合法性审核全覆盖工作是解决基层依法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更高水平建设法治滨州的现实需要。机构改革以来,滨州市市、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创新建立“5433合法性审核滨州模式”,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向镇街延伸,以沾化区镇街合法性审核工作为试点,聚焦镇街重大行政决策、重大项目合法性审核,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打通基层依法治理“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市县乡三级“全贯通”。
  “5433”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机制向县(市、区)和乡镇的延伸,填补了镇街法治建设空白。2020年7月,在沾化区开展镇街重大行政决策等涉法事务合法性审核试点工作。2020年9月,在试点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召开现场推进会,在全市全面铺开镇街合法性审核工作。2020年10月,沾化区形成“一个统筹,两支队伍,四项制度,五大保障”的“1245”工作模式,以司法所为主负责的镇街合法性审核格局全面建成。2020年,市级共审查重大行政决策10件,市政府常务会议议题107件,市政府规范性文件11件,市政府一般性文件50件;县区审核合同协议及决策616件,文件45件,司法所长列席镇街党政联席会议128次。
  实现专职人民调解员全覆盖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要求,滨州市把人民调解员专职化建设作为重要举措来抓。2020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实现县乡全覆盖”的目标,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列入市委重点攻坚任务和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全省首家出台《滨州市落实政府购买人民调解服务措施加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2020年,7个县市区先后有375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到岗从事基层调解工作,实现专职人民调解员城乡全覆盖的目标,基层司法所实现“3+3”的人员力量配备。
  全市专职人民调解员在增强基层司法行政人员力量、规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滨州市金融消费纠纷调委会一次性成功化解3起银企借贷纠纷,涉值近2亿元。2020年,“山东智慧调解”系统录入纠纷化解案件2.54万件,同比增长125%,调解成功率99.8%,同比增长0.43%,涉及金额3亿余元。在全省调解工作和司法所“规范提升年”行动经验交流会上,滨州市司法局围绕“全力推行专职人民调解员县乡全覆盖工程”作了交流发言。
  法院创新破产案件办理模式
  近年来,滨州市两级法院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优化破产审判外部环境,建立健全内部审判机制,全力推动破产审判工作开展。通过探索建立府院联席会议机制、破产案件受理听证机制、破产案件应急处置机制、关联企业实质性合并重整机制、破产管理人报酬基金机制、破产案件财务顾问机制、破产案件专业化审理机制、破产案件审判管理机制和破产管理人指导机制等九项机制,在破产案件多元共治、健全破产审判体系和提高破产案件审判质效上求实效。推动滨州市委政法委牵头成立滨州市“黑名单”企业集中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全市首批53家“黑名单”企业全部进入破产程序。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强化经验总结,为破产审判提供理论指引。
  2020年,全市法院共审结破产案件80件,化解不良资产299.2亿元,安置职工近19205人,20余家市场前景困难企业重获新生,发挥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作用。审结的大高航空城通用设备有限公司破产案,依法盘活优质航空资产,助力三条航线开通。
  电动自行车管理驶入法治轨道
  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迅猛增长,交通事故、偷盗案件数量也逐渐增长,对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为破解这一城市交通管理难题,滨州市公安局多次就电动车源头管控、违法整治、建立长效机制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2020年,公安机关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自行车免费登记挂牌,按照“就近办、快捷办、上门办、流动办”的要求,全面启动工作日“错时、延时、加时”,节假日“轮休、调休、无休”工作模式,免费为群众挂牌,全面落实好利民惠民的好举措。全市共设立挂牌网点292处,设置整车编码免费打刻点13处,开通113处网上预约挂牌通道。全市累计登记挂牌148万辆,为后续电动车安全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加强依法治理,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有关企业意见建议的基础上,2020年12月28日,滨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滨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试行)》,从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通行、消防安全和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滨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驶入了法治轨道。
  两级检察院打造“一体化、全天候”律师自助阅卷平台
  司法实践中,律师异地执业的情况普遍存在,而传统的阅卷模式手续繁琐,需要大量的交通、人力成本,且受到时间、地域等因素的多种限制,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亟需探索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有效保障律师执业权利。
  2020年以来,滨州市人民检察院认真贯彻防疫、办案两不误的工作要求,研发推行全市一体化全天候律师自助阅卷平台,实现全市两级院互联互通、电子卷宗全市通取。律师完成网上注册、微信预约、后台审核等程序后,即可随时到临近的检察院进行自助阅卷,改变了过去现场文书申请、面对面身份鉴别、交接光盘的传统阅卷模式,全程避免了人员接触,真正实现了无接触自助服务。两级院建立24小时对外开放的专门阅卷场所,配置自助阅卷终端一体机,悬挂平台使用指南和操作指引,配备桌椅、饮水机、雨伞等便民设施,律师可以就近选择终端平台实现24小时自助下载卷宗、刻录光盘,并可在全市范围内随时异地阅卷。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律师自助阅卷率达到95%,促进了检律互动“云接力”,赢得了广大律师的欢迎和好评。检察日报、正义网、山东法制报等媒体予以报道,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业务疫情防控期间典型案(事)例”,为全省唯一入选案例。
  市场监管电子取证工作在省内率先突破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使假冒伪
  劣、网络传销、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
  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对此,
  滨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不断强化执法理念转变,建立“线上线下”全链条执法取证模式,投入专项经费200余万元,组建了全国技术领先的市场执法办案电子取证室,有效解决了电子数据保全过程中遇到的取证手段有限、证据效力不高以及传统出证不够便捷等问题,为执法办案插上了“高科技翅膀”。出台山东省首个《电子数据收集提取与审核认定暂行规定》,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高度肯定。
  2020年,全市完成23起市场案件的电子证据固定工作,追加认定违法所得1000余万元。2020年6月,山东省市场监管执法电子取证工作现场会在滨州召开,全省推广市场执法办案电子取证“滨州经验”。获“市委第二期富强滨州建设及时表扬奖励”“中国第六届电子数据取证大赛三等奖”。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首届市场监管系统执法办案电子数据取证大比武”,荣获全国第10名、大赛优秀奖。在全国电子数据取证执法工作研讨会上,滨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了典型交流发言。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