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李淑霞通讯员杨雪瑞
“十三五”时期,滨州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社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环境不断改善,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特别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2020年,我市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开启,“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体系“拼图”完美合成,“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科创体系加速构建……科技创新在引领滨州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显现出前所未有的澎湃动能。站在“十四五”开局的历史节点上,本报梳理出2020年度滨州科技创新十大新闻,让全市干部群众了解滨州科创大事,更加勇毅前行,更好地赋能“智城”滨州行稳致远。
科技赋能,助疫情防控促创新发展
2020年2月16日,市科技局印发《关于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效服务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围绕强化科技支撑保障、优化科技创新服务流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平稳发展、激励科技人才投身疫情防控四个方面,出台16条支持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服务科技创新的务实举措。
疫情防控关键期,组织协调4.9万个产自欧洲的医用口罩缓解我市燃眉之急;对全市1039家企业展开线上需求问卷调查;量身定制五期高企“云端”培训套餐;引导广大科技特派员投身一线,创新服务送技术促生产;引导全市166家科研平台公开共享,“点对点”精准推送惠企政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科技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防疫救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业务工作谋划推进,为科技企业提供精准、便利化服务,促进各类研发活动开展,减轻疫情对各类创新主体的生产经营影响。一项项精准科技服务、政策红利、务实举措发力,为企业应对疫情、复工复产添薪助火,在创新之路上健康发展,坚定信心、拥抱春天。
“云端”对接、创新机制,产学研合作开新局
2020年2月26日,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对接洽谈视频会议举行;2月29日,滨州市与南开大学就新能源新材料项目举行在线对接活动;7月3日,滨州市与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高端铝业项目在线对接会议举行,全国各地铝行业专家围绕我市企业技术需求展开线上对接交流……
疫情阻不断发展的愿望,隔不开合作共赢的期盼。我市科技部门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与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形式、多领域、全方位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并探索出“企业出题点题、政府牵线搭桥、高校院所参与”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2020年,全市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866项,是2019年的两倍,引进技术转移转化机构8家。
3.6亿元科技成果转化贷惠及企业,缓解融资难题
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2020年全市累计向63家企业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85笔,共计3.6亿元。
为发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我市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工作,省市县联动共同为合作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本金损失承担70%的风险,引导银行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市、县(市、区)科技部门通过专题培训及邮箱、微信等方式积极发动并广泛宣传、精准推送“科技成果转化贷”政策,及时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广泛征集、摸清其贷款需求,向合作银行推荐。同时,向各个银行宣传推送相关政策,扩大合作银行范围。各合作银行强化产品服务创新,积极为符合条件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量身制定“门槛低、费率低、放贷快”的政策性专属信贷产品,并给予利率优惠。2020年新增合作银行4家,合作银行达14家,10个县市区(开发区)全部落实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政策。
渤海先研院“开门迎客”,大咖云集见证滨州“高光时刻”
2020年9月25日,第二届滨州市企业家大会在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主报告厅召开。这是渤海先研院建成后的首次亮相。而在随后到来的9月30日,渤海先研院迎来它的重要时刻——一期工程全面竣工。
回顾一年来的建设历程,从2019年初提出战略构想、当年9月领衔全市重大项目强势开工,假期不停步、疫情不停工,到一期工程全部主体封顶,渤海先研院项目仅用了10个月时间,开创了重点项目推进的“滨州速度”。首届滨州人才节、新时代体制机制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暨“滨州实践”高层研讨会、2020渤海科创发展大会、2020年山东省科协年会、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仪式等,相继在这里举行。中国最高层次的科学家、实业家、金融家云集渤海先研院,凝聚科创引领未来的深度共识,共同见证滨州发展的“高光”时刻。
目前,渤海先研院已签约入驻机构133家,接待外地参观者600多批次、7000多人,并加入“省会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加速融入全省区域创新体系。
精准对接育产业,科技扶贫协作结硕果
在重庆市奉节县龙桥土家族乡阳坝村,一个个高标准大棚内黑木耳菌棒层层叠叠、有序排列,部分菌棒已长出“嫩芽”,进入耳芽期……2020年10月28日,行走在鲁渝扶贫协作食用菌产业园内,小山村孕育出的蓬勃希望令跨越1300余公里前去考察的滨州市科技局考察团一行颇为欣喜,也对今后的科技扶贫协作工作充满信心。
为深入推进滨州—奉节科技扶贫协作,提升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水平,滨州市科技局发挥科技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支撑作用,立足奉节县资源禀赋和地域环境特点,联合奉节县科技局组织开展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和产业技术培训,择优选用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向当地推送,并根据阳坝村食用菌技术需求,引导山东博华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援助该村开展食用菌项目建设。鲁渝扶贫协作食用菌产业园作为我市援建的产业项目,目前已在阳坝村建设大棚22个,其中新建标准大棚10个,种植黑木耳菌棒约5万个,力争打造成鲁渝扶贫协作示范项目。
加快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我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幅居全省首位
2020年,我市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备案市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10家、省级技术转移转化机构1家。2020年全市预计登记技术合同883项,合同金额预计同比增长400%以上、增幅居全省第1位。
滨州市科技局围绕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技术转移体系,制订印发《关于开展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赴7个县(市、区)开展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推荐滨州学院科研处成功备案省级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组织开展了全市首次技术经纪人专题培训班,235人参加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先后组织15名业务人员分三批参加国家、省级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坚持先后四轮赴县(市、区)开展技术合同登记辅导,深入30多家企业开展政策解读推送。推荐申报山东省技术市场协会科技金桥奖,其中获得项目二等奖2个、先进个人奖1个、优秀组织奖1个。新增沾化区科学技术局1家技术合同登记机构。积极推进融入京津冀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组织46家高校、院所和企业加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科创联盟,引进北京、济南等地科技评价、技术转移机构4家。
发力壮大新型研发机构,构建开放融合科创体系
作为科技体制机制深化改革的新生事物,新型研发机构是一类多主体投资、多样化模式组建、市场与应用需求为导向、企业化模式管理运作、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机构。2020年,我市成功备案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达12家,主要分布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重点领域。
着眼于“1+10+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构建,2020年以来,我市发挥渤海科创城示范引领作用,出台《滨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并加大政策宣传、培训指导、因势利导等力度,鼓励政府、高校院所、龙头企业、高层次人才团队、投融资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建。下一步,这些研发机构将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完善管理组织架构,创新体制机制和管理运行模式,切实提高创新效能,在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高端人才聚集与培养等方面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为全市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创出一条新路径,积极助力“双型”城市建设。
打造“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推进滨州科创样板
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一期工程全面竣工、魏桥国科(滨州)研究院科技园区项目主体结构封顶、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2020年,滨州“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体系的“拼图”完美合成,科创“图谱”精彩呈现,“智城”科创时代全面开启。
着力破解科技创新供给能力不足、创新生态体系不完善、创新要素集聚功能不强等制约高质量发展问题,我市以体制机制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坚持科技创新要素引育并举、协调联动,以链条化促进协同配套,以高端化集聚人才技术,以融合化推动产业创新,加速推进“五院十校N基地”全域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滨州样板,推动科教、产教、校地、校企加快融合,有力支撑和引领富强滨州建设。
精准精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前一年完成倍增目标
2020年,我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7家,总量达到245家,提前一年实现倍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42家,增长144%,年内实现倍增。邹平高端铝材产业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山东唯一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我市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强化“生态思维”,打造“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相衔接的科技型企业群体。持续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将313家科技型企业纳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三年重点培育库。开展2020年度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备案工作,全市79家企业入库培育管理。全市19家企业纳入2020年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备案。印发《滨州市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全力打造具有我市科技型企业发展特色的培育体系。加强普惠性政策落实力度,2020年,我市共争取各类无偿资金1.1亿元,激励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其中,落实省中小微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奖补资金400万元,6家企业获批2020年省重点研发计划(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补助资金132.50万元,落实231家企业2020年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3916.78万元,落实89家企业2019年第二批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市级配套资金433.52万元,落实51家企业2019年度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市级奖补资金和2020年度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出库奖补资金1020万元。
研发投入再创新高,列全省第3位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9%,列全省第3位,较上年增加0.26个百分点。全市有研发活动的纳统企业280家,较上年增长66.7%,占规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22.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我市注重强化统计队伍建设,督导县乡两级科技、统计部门和重点企业稳定科技统计队伍,并以科技业务和统计业务能力“双提升”为目标开展线上培训、线下指导,强化科技系统统计人员业务能力。找准统计工作重点,针对全市研发投入特点,按照“抓两头促中间”思路,分别明确市、县、乡三级重点关注企业,突出“研发费用归集”、“研发台账建立”两个重点,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指导与服务。加强数据科学研判对比,积极争取统计部门支持,通过相关统计数据与研发投入统计匹配,及时发现重点企业数据异常波动,及时登门入户了解并提供技术支持,确保依法纳统、科学列统、不漏统、不误统。2020年9月30日,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开创重点项目推进“滨州速度”。2020年6月4日,市科技局领导带队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考察交流。
2020年10月31日举行的2020渤海科创发展大会上,5个研究中心、2个检测中心、7家科创公司揭牌,10个联合实验室、17个科技项目启动。
2020年7月3日,滨州市与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高端铝业项目在线对接会议举行。广大科技特派员投身一线,创新服务促生产。滨州援建食用菌大棚托起奉节山村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