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 邱芹 通讯员 袁晓光 樊福军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带来的多重考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北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深化“六问八策”,践行“七富七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开发区主责主业,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一流开发区,为富强滨州建设全面起势、整体成势贡献北海力量。
突出主责主业,全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疫情发生以来,北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启动战时机制,履行战时责任,全体人员大年初一到岗迎战,打造疫情防控“罐中罐”,确保了北海“安然无恙”。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以来,成立常态化疫情防控指挥部,紧盯重点场所、重点人员、重点部位,落实落细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出台14个疫情防控指导性文件。目前,已排查重点疫区人员信息3.3万人次,核酸检测“应检尽检”9626人次,冷链食品环境检测4529批次,至今未出现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确保了全区疫情防控形势安全稳定。
主要经济指标逐渐向好。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34亿元,同比增长2.6%。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5%,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3%。
“双招双引”成效显著。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完善招商机制,组建9个专业化招商专班。2020年签约项目16个,市外到位资金37.69亿元,到位外资286.46万美元。在化工产业方面,省重大项目滨华新材料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韩国载元裕能电子级溶剂及导电浆料生产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总投资40亿元的滨华新材料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二期)提前启动,总投资5.4亿美元的美国AP公司空气岛和氢能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投资6亿元的年产14万吨催化剂粉体系列项目、投资13.5亿元的首建资源循环一体化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在高端铝产业方面,年产6万吨4A沸石、年产30万吨氢氧化铝阻燃材料等项目签约落地。在现代海洋产业方面,围绕海洋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海洋“四品”产业集群,海马研发创新中心落户北海,海马繁育养殖加工一体化和标准化工厂养殖车间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方面,金风科技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江苏中利光伏组件产业园、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引进本科以上毕业生204人,硕博士36人,“万人计划”“长江学者”高端专家3人。打造“一馆一房一卡一册”拎包式标准化人才公寓220套,为153位人才解决住房需求。
改革创新持续释放活力。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做好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后半篇文章”,新成立3个市直派驻机构,原保留3个派驻机构依托原单位开展工作,新体制机制优势逐步突显。完成社会事务剥离,承接市级下放经济权限239项。二是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一窗受理”窗口布局,由14个窗口整合为3个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和1个统一出件窗口,搭建“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新模式。组建90人的帮办代办队伍,实现了29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全覆盖。三是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以“标准地+承诺制”破解项目落地难题,完成7宗423亩标准地出让,盘活“五未土地”1881亩。完成14家规上和18家规下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改革。滨州裕能化工有限公司作为全市首个财政资金股权投资项目,获得东营银行贷款3430万元,并获评全国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四是创新项目服务机制。建立“1+9+N”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和“1346”运作模式。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设立助力氢能产业链项目发展的6亿元氢能产业基金,规模65亿元的滨华新材料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银团贷款通过工行预审,疫情期间搭建的北海物联网金融监管仓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2300万元。
多措并举打通融资渠道。滨州北海国有资产管理运营有限公司主体信用评级达到AA级,上交所审核公司债券发行额度9亿元。谋划重大融资项目,用好上级支持政策,2020年争取地方专项债券项目7个,到位资金13.66亿元;争取抗疫特别国债2085万元、特殊转移支付直达资金4065万元,争取其他上级无偿资金4000余万元。
重大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滨州临港化工园区布局5G基站25座,北海魏桥铁路专用线完成主体施工,滨州港至滨州临港化工园区管廊工程开工建设。滨州港2个5万吨级油品泊位达到验收条件,2个5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及后方罐区工程开工建设,5万吨级航道、滨州临港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
和谐稳定社会局面持续巩固。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侦破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1起,连带破获刑事案件6起。打赢“决胜2020”污染防治攻坚战,排查整改各类环境问题46个,整改市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35个。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31家工业企业摸排整改问题1100余项;滨州临港化工产业园安全环保一体化平台投入运行,“标准化+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率100%。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在全市率先完成5年以下信访积案化解,信访案件复查复核听证率列全市第1位。成立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矛盾50余起,事件办结率100%、核查率100%,保障了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持全面从严,扎实推进管党治党向纵深发展
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区党工委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实施意见》《区党工委及其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北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召开4次会议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区党工委书记与10名班子成员及26名部门和公司党组织负责同志开展廉政谈话和履职谈话,党工委、管委会其他班子成员分别与分管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开展廉政谈话和履职谈话。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召开32次党工委委员会议集体研究“三重一大”事项。
加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启动基层党建“三清”行动,16个涉改单位重新选举成立党支部,依托四大产业园区和科技孵化器公司成立4个产业网格党支部和1个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实现党的组织和党建工作全覆盖。开展党支部评星定级,评选五星级党支部7个。提升基层党组织管理水平,组织全区44个基层党组织书记、50名党务工作者到浙江等先进地市开展全员脱产轮训。
聚焦“三专”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结合开发区所需,深入实施“淬火砺剑·心红业专”三专干部锻造工程,在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开班5期,培训干部309人次。依托“北海大讲堂”,邀请化工、融资、招商等方面专家培训干部700余人次。不拘一格选人才,聘任3名中层干部为管委会副主任,公开选聘2名国企高管。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印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改方案》,围绕6大方面、聚焦27项具体问题,制定整改措施48条。印发《集中开展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意见》,围绕11个方面查摆整改问题45项。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召开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以案示警,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观看《“警”醒》等3部警示教育片;组织全区副职以上领导干部集中观看《不可逾越的底线》等警示教育片。创新开展监督形式,率先在全市开发区中设立3个统管派驻纪检监察组,抽调9名优秀干部充实到派驻组,实现了对区国有企业、区直部门及垂管单位监督全覆盖。深入查处工程建设领域存在问题,印发《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关于对2016年以来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梳理“回头看”开展专项纠治工作方案》,贯通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2020年共处置各类问题线索14件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39人次,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人,组织处理22人,责令2个单位作出书面检查。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北海开启第两个十年创业期的新起点。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北海经济开发区将立足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性的深度整合与变化,以及北海支撑要素、区位交通、凝析油气战略级资源登陆、化工主导产业后发优势的“宣纸效应”等优势和市委市政府对北海发展的要求定位,坚守开发区理念,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一流开发区,打造国内创一流、国际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为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贡献北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