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清春通讯员薛坤
源远流长的孙子文化,穿城而过的母亲河,“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家国天下”的企业家精神……这些文化和精神塑造了滨州,为黄河畔的这座城书写DNA、培根铸魂、蓄力赋能。这些唯一性、独特性的人文禀赋,正是滨州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滨州文旅产业前景无限的活力来源。
近年来,我市文旅系统乘着“新旧动能转换”的东风,在机构融合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文旅融合,跳出滨州看滨州,不断探寻滨州人文的比较优势,全域旅游逐渐走向深入,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新业态方兴未艾、多点开花,黄河文化、孙子文化产业链条不断增粗拉长,“文化旅游+”亮点纷呈,“一带三区”的文化旅游版图描画越来越精细。
全域旅游:惠民县、博兴县成功创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博兴麻大湖景区获评国家4A级景区
文化是诗歌,旅游是远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是让诗和远方展开美丽相遇。近年来,我市抢抓文旅融合机遇,逐步迈向高品质多供给的全域旅游时代。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滨州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5)为全市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路线图,阳信、惠民、博兴、沾化等县市区规划也已编制完成,规划体系基本完善。惠民县、博兴县成功创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新评定国家A级旅游景区33家,博兴麻大湖景区获评国家4A级景区;新增5家星级饭店,其中三星级3家,二星级2家;积极指导京博控股集团科教创新旅游示范区、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居家世博馆和中裕小麦全产业链工业旅游基地、瑞鑫地毯工业旅游基地分别创建为省第二批、第三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山东魏集古村落旅游文化有限公司等8个单位成功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示范园区4个;连续举办四届文化惠民消费季,签约企业348家,直接拉动文旅消费4000余万元。
下一步,全市将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25年,5个县市区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县市区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4A级旅游景区达到15个,力争5A级旅游景区有所突破。
文旅融合:新业态方兴未艾,我市先后获评“2018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示范城市”“新时代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近几年,滨州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我市充分利用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不断丰富文旅产业项目、类型,扩充体量、质效。
新旧转换,腾笼换鸟。我市打响“忆乡愁,看滨州”品牌,探索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完成8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规划编制,西纸坊成功创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沾化冬枣采摘游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我市先后获评“2018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示范城市”“新时代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为了让“手艺人”的腰包鼓起来,我市积极推进非遗产业转化和乡村旅游发展。凭借发展苇帘制作技艺,无棣县水湾镇成为了全国最大的苇帘加工出口基地,占世界市场份额近70%。博兴县依托草柳编、老粗布项目,建立电商产业园,年在线销售额达5亿元。全省曲艺传承发展工作现场会暨“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培训班、全省文化旅游扶贫走进黄河滩区活动在我市举办,推广滨州经验。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盘活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创新解决“黑灯剧场”、“一团一场”、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等系列问题,获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磊点赞批示。沾化区文化馆获选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市文化馆、市博物馆、无棣县文化中心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探索出文旅融合新路径。注重文旅商品研发创新,培育省级旅游商品示范企业21家,16项系列商品在国家、省级文旅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上分获金银铜奖。
目前,全市正在积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到2025年,将打造精品文化旅游小镇15个,精品旅游特色村20个,培育景区化村庄80个,每个县市区打造1—2个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品牌聚焦:擦亮黄河、孙子两大人文品牌,打造“智者智城”城市品牌
依偎母亲河,传承兵圣智慧,母亲河畔智者智城,这是滨州具有独特性的世界性品牌。聚焦黄河、孙子两大人文品牌,“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滨州文旅系统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无形的文旅资源转化为有形的文旅业态,才能更具有生命力。为了对接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我市以南海湿地50平方公里为核心区,联合北京绿维集团完成《滨州黄河南海湿地文化和旅游项目专项规划》,推动黄河楼进行内部装修,打造核心区标志性建筑物。创作完成以“黄河号子”为素材的音乐作品《号子一声老么好》,准备冲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开展黄河风情带文化艺术季系列活动,2019年先后举办“千人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交响音乐会等活动,被央视新闻报道。2020年举办“亲近黄河情系滨州”主题活动56场。
擦亮“智者智城”品牌,整合孙子文化资源,突出智慧特色。积极促成惠民县与上海景域和北京华控从总体上合作,已完成《惠民孙子文化产业园总体策划暨概念性规划》评审工作。推进惠民县孙子文化景区捆绑升级;积极探索孙子电竞游戏线上线下体验,依托孙子兵法城打造“孙武古城”,打造中国少年成人礼打卡地,依靠网络实现线上导流。在市博物馆设立“孙子书院”,举办各类活动35场。
环境营造:文化普惠提升“城市品质”,实现“扫黄打非”全国先进集体“三连冠”
一个城市的文化软环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品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为整个城市品质培根铸魂。
目前,滨州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健全和完善,所有公共文化设施均向社会免费开放并发挥服务效能。艺术作品水平有突破,京剧《游百川》入选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获“优秀剧目奖”,渔鼓小戏《老邪上任》获全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我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家,省保49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省级35项,均居全省前列;在全省出台首部革命文物保护的市级地方性法规《滨州市渤海老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连续推出“欢乐滨州迎春文化荟”“博学荟”“滨州文化大讲堂”“周末戏相逢”“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等品牌活动,开展戏曲进乡村、进校园、进军营、进景区活动,惠及基层群众500余万人次;市文化中心发挥城市文化客厅作用,三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2000场。
为营造最优文化软环境,促进文旅市场繁荣,全市狠抓专项治理,组织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联合执法治理行动等六大专项行动,推进扫黄打非工作,连续3年获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连续12年获全省先进集体,相关工作获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表扬批示。
整体构建:加快形成“一带三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我市文旅系统坚持创意为先,充分挖掘、展示、推荐独特城市文化,推动城市形象品质、品位整体提升,打造滨州旅游目的地。
高标准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充分利用滨州“悬河、漫滩、穿城、工险”的黄河特点,完善沿黄空间功能布局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黄河水城、做活蒲城水街,黄河楼建成开放,加快建设蒲湖文化创意产业园、黄河文化小镇等项目,举办“走近黄河”文化艺术季、国内外知名体育赛事等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叫响“走进生态滨州,体验城中黄河”,让黄河文化活起来、热起来。
推动孙子文化旅游区建设。整合孙子文化资源,突出智慧特色,建设孙子文化研究中心,探索开展国际化文化交流活动,筹办世界孙子文化大会,扩大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影响力;促进孙子文化产业链延伸,提升现有景区的业态、内容和体验度,推出孙子文化主题旅游线路;持续推进与国内外高端文旅企业的合资合作,争创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世界智慧产业高地。
推动滨海文化旅游区建设。整合贝壳堤、黄河岛、湿地、滩涂等文旅资源,加快发展滨海休闲、海洋文化体验旅游。精心设计滨海旅游线路,以打造京津冀和省会城市群休闲度假目的地为定位,建设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挖掘渔业文化、海盐文化、海瓷文化等传统海洋文化资源,建设滨海主题博物馆;以无棣海洋贝瓷、盐雕等系列文化旅游商品为基础,引导企业加大文创研发力度,丰富海洋旅游系列商品,提高滨海文化旅游产业附加值。
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区建设。在加强保护革命遗址遗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动革命文化教育普及,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旅游精品。以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为主线,重点提升滨城区怀周祠、渤海革命纪念园等红色景区。将吕剧、渔鼓戏、扽腔等艺术表演形式与红色文化相结合,打造红色精品旅游演艺。以创建红色文化保护示范区为引领,启动红色纪念馆建设工程,重点展示革命遗址遗迹所承载的红色文化内涵,开展红色研学旅游,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由此,我市即将形成黄河文化旅游带+孙子文化旅游区+滨海文化旅游区+红色文化旅游区的“一带三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竞争力。
智者智城,志在滨州。对于滨州文旅产业来说,新旧动能转换既是一场深刻的生产力革命,也是一次生产关系变革,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滨州市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若干政策》已起草完毕,正在征求意见,正擘画一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下一步,我市将充分发挥文旅资源的比较优势,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典型引路、分类突破、梯次推进、协调创新,形成人人有责任、层层能攻坚的生动局面,动员全社会力量,实现突破,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全力建设文化旅游强市,为富强滨州建设贡献文旅新动能!黄河楼装修布展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将对外开放。擦亮“智者智城”品牌,传承孙子文化。2019年,惠民县创建为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2019年,博兴麻大湖景区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2020年,博兴县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19年,沾化渔鼓小戏《老邪上任》获全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2020年,沾化冬枣采摘游登上央视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