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沾化讯(通讯员杨翠敏周展报道)在沾化区富国街道福悦家园“社区工厂”的车间里,20多名女工正在娴熟地制作鱼钩。这间社区工厂直接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每年可为群众创收近百万元,村集体每年可增收2万余元。同时,村集体在社区办公场所屋顶安装136块光伏板,每年可实现收益3.4万元,实现了贫困户、村集体“双增收”。
今年44岁的宋学叶,是富国街道郭刘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3月,丈夫郭庆彬查出白血病,丧失劳动能力,宋学叶既要打工挣钱,还要照顾生病的丈夫。在街道“牵线搭桥”下,宋学叶来到“社区工厂”务工,出门步行10分钟就能到,就业、顾家两不误。
宋学叶工作的这家“社区工厂”,以养殖蟋蟀为主,年产可达20吨。1985年出生的老板刘宝亮是远近闻名的创业能人,是区级“乡村好青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养殖蟋蟀这个商机。由于蟋蟀从卵到成虫都可出售,是蜥蜴、观赏鱼、观赏鸟、猫等高档宠物的饲料,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用工需求很大。在街道、村的协调下,刘宝亮来到郭刘村,用闲置厂房办起了“社区工厂”,通过几年努力成为当地有名的“蟋蟀哥”。目前,刘宝亮的“社区工厂”面积达2500平方米,蟋蟀年产量可达20吨,解决就业岗位20余个,下一步还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吸纳更多贫困群众进厂务工。
如何让贫困人口“留得住、能致富”,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社区工厂”建设过程中,该街道党工委按照“社区工厂、五彩共创”的理念,全面整合有效资源,统筹产业发展和贫困劳动力实际,通过党组织的产业引导和就业服务,走访摸排辖区闲置土地、水域、场地等资源,主动对接意向企业,因地制宜建立“社区工厂”,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真正让农村社区小工厂成为就业扶贫大产业。
为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到工厂就业,该街道加大宣传力度,组织126名帮扶责任人入户摸底就业需求,讲解工厂生产运行具体情况,鼓励引导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积极报名。“现在家里生活好多了,我们不能光靠政策扶持,自己也得干活多挣钱,才能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宋学叶激动地说。目前,“社区工厂”已直接吸纳就业近千人,其中贫困劳动力80余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有力促进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充分就业。
据了解,在“社区工厂”建设过程中,该街道积极做好跟踪服务保障工作,帮助解决用水用电、生产用工等问题,落实厂房各项补助政策,有效搭建创业平台,推动项目落地。为帮助刚家村手工布鞋工厂寻找销售平台,富盛社区专门设置特色手工布鞋展示柜,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实现“社区工厂”全面开花。
下一步,该街道将总结经验做法,继续整合有效资源,在现有基础上结合城市社区建设,打造特色品牌,扩大“社区工厂”覆盖面,让农村社区小工厂成为就业扶贫大产业。